第五百三十八回 云寿处士老儒林 书法精明古学深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五百三十八回 云寿处士老儒林 书法精明古学深
诗云:
云寿处士老儒林,书法精明古学深。
百粤三吴称独步,八分一字直千金。
桃花关外看红雨,杨柳堂前坐绿阴。
今日窅然忘此景,断碑残碣尽伤心。
沈粲(1379~1453),字民望,号简庵。8岁通《孝经》、《论语》、《孟子》,10岁能真草,13岁时父母双亡,兄又发配云南,他独自闭门读书。家贫无纸,在墙壁上悬腕练字,其书法飘逸遒劲,名重一时。与兄沈度同年被成祖召入秘阁,授中书舍人,官至大理寺少卿,与其兄齐名,人称“大小学士”。他博学多才,喜提携后进,品性高逸,不拘小节。晚年,厌楷书,喜行草,得宋仲温、陈文东之三昧。门外求字者常不断,并长于诗,70岁辞官归乡,著有《简庵诗稿》,有诗2000余首,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千字文卷》、《重建华亭县治记碑》等。
沈度(一三五七至一四三四),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等书体,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台阁体又称馆阁体,“台阁”原指尚书,后为官府代称,台阁体书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现,至明代,因其为皇帝所赏识,而获得很大发展,遂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形式明代台阁体书法结体平正,笔致光洁,景色乌黑,风格秀润华美,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但也有人认为台阁体书法结体缺少变化,意趣不足,而持批评态度。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有墨迹《教斋箴》、《四箴铭》等传世。弟沈粲,擅行、草书,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学。著有《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滇南稿》、《随笔录》等。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题李龙眠《维摩演教图》、跋宋刘松年《登瀛图》、跋宋刘公麟《归庄图》及书《不自弃说》和《宝积经》等。
沈藻,字凝清,一字仲藻,华亭(今松江属上海市)人,度子。以父荫为中书舍人,迁礼部员外郎,亦以书名。真、行、草并佳,有父风。《书史会要、松江志》
释担当(公元1593 一 1673年)云南晋宁人,原名唐泰,号大来,法名“普荷”,自号“担当”,意即“能担当佛门重任”。他的先代是浙江淳安人,父亲读书中举,曾任明陕西临洮同知。十一岁就考取秀才第一,三十三岁(明天启六年)以明经上京赶考未中。从此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寻良师访挚友,拜董其昌为师,学习传统绘画和书法。此间他结识了陈继儒(眉公),并到绍兴访湛然、云门和尚,又和他的同乡前辈苍雪法师往来,开始接受佛教思想。释担当的书法以行、草为主,尤善草书。他的草书有唐代怀素的风骨,晚年更接近倪元璐、王铎一辈。他书法的天份和功力都很深,在章法、布局、用墨上深得虚实相生之妙。他的草书笔墨飞舞,大有“当其下手风雨疾,笔所末到气已吞”的气概。
宋广,字昌裔,生卒年不详,明河南南阳人,一作唐县(今河南泌阳)人。官沔阳同知。善画,擅长行、草、章草,尤以大草为胜。时与宋克、宋璲合称“三宋”。宋广宗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略变其体,笔法劲秀流畅,体势翩翩。代表作品有《风入松洞》、《太白酒歌》,笔法瘦劲婉畅,书体时杂章草波磔,风骨遒丽。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广草书宗张旭、怀素,章草入神。”明朝早期宋广与宋濂、宋克、宋璲俱以善书擅名,世称“四宋”。四人均擅行草,而宋广溯源晋唐,既能写到“章草入神”的程度,更得“颠张醉素”逸气,由是可知其高韬思齐之心了。然评者谓广书较之二宋不逮,以其笔之联续不断,非古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