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三十六回王子晋修道成仙 乌衣巷东床坦腹

第三十六回王子晋修道成仙 乌衣巷东床坦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十六回王子晋修道成仙 乌衣巷东床坦腹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三十六回王子晋修道成仙 乌衣巷东床坦腹

诗云:

练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Www.Pinwenba.Com 吧

我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相传,王羲之的祖先是周灵王的太子,叫王子晋,他生性就喜欢修仙道术。周灵王二十二年,王子晋游于伊水和洛水,遇到道士浮丘公,就随他上嵩山修道,三十年后王子晋在山上遇见了故友柏良,就对柏良说:“请你回去告诉我的家人,今年七月七日这天,我会在缑氏山和他们告别。”到了日子,周灵王一家来到山下,只见王子晋乘着一只白鹤,落在了缑氏山的顶峰,拱起手于家里的人告别,然后驾鹤升仙,这时从云端里落下两只鞋。周灵王就在这个地方建了一个土堆,被后人称为“抚父堆”,堆上还修了一座庙,叫“子晋祠”。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的时候有人来盗墓,只见一把宝剑空悬墓中,盗墓的人才接近,这宝剑就发出了龙吟虎啸的声音,闪着寒光飞上了天。自此以后王家的人就和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据《晋书》记载:“王氏家族崇拜张氏的五斗米道,又精通书道。”张氏五斗米道是东汉顺帝时张陵创于西蜀鹤鸣山的一个道教分支,因为入教之人要先交五斗米,所以也叫五斗米道,它还有个名字叫天师道。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是道?道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规律,天会下雨,就这么简单。但如果我问:“天为什么会下雨?”王羲之同志一定会飞快地去寻找答案,这就是他能够成才的首要条件。如此过了几十年,再见到王羲之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天会下雨的一百万个原因,所以他成了书圣。道其实很简单,您只要针对一个问题,穷其一生去寻找答案,您在道教里就得道了,您在佛教里就成了正果,您在儒家里就是圣贤,这个世界上所有路您就都走通了,这就是道教对王羲之最深刻的影响。

王羲之得道的方法,首先学得是蔡邕的“观象悟书”,王羲之非常喜欢鹅,他从鹅头的回转顾盼中悟出了书法中手指和腕力的运用,从鹅掌拨水的动作里悟出了要全力专注于笔端的道理。清代有位书法家包世臣有诗云:“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这是对书画执笔、站姿和临阵状态的高度概括。王羲之也因此爱鹅成癖,他听说会稽有一个老婆婆养了一只白鹅,叫声很好听,就让人去买,但老婆婆不买。王羲之就叫上朋友一起去观赏,没想到老婆婆听说有客人要来看鹅,以为客人喜欢吃鹅肉,二话没说,开锅烧水宰鹅待客。等王羲之到了老婆婆家里一看,只见桌上放着一碗热腾腾,香喷喷,油亮亮的鹅肉。王羲之险些背过气去,这能怪谁啊!谁让他不跟人家说清楚了,您说是不是。还有一次王羲之看到浙江绍兴有个道士养了一群好鹅,就想买。道士知道他字写得好,就说:“我也不要您钱,您要是愿意为我抄写一本《道德经》,这群鹅我就送给您了。”好家伙一本《道德经》五千个字,这要花多大功夫?但王羲之对道教很虔诚,道士开了口,别说还有鹅,就算没鹅他也要写,于是王羲之为道士抄了一本《道德经》,然后高高兴兴地换回了一群白鹅。后来李白还为此写了首诗说:“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为什么变成了《黄庭经》,书上说了《黄庭经》是后来人的误传,当时写的是《道德经》。

王羲之得道的方法第二招学得是张芝,张芝不是有个洗墨池吗?王羲之当江州刺史的时候,在临川买了个宅子,在宅内也搞了个洗墨池,天天刻苦练字。有一次,王羲之正在练习书法,忘了吃饭,他的夫人郗璇,就叫家仆端了馍馍和一碗醋让他蘸着吃。过了一会儿,仆人进去收碗,就看见王羲之一只手拿着馒头,蘸着墨吃得满口乌黑,另一只手还在写字。这就叫专注,一个人要是学习能达到这种境界,这世上就真没你学不好的东西。尽管王羲之已经努力到了这种地步,但在草书的熟练程度上他还是承认自己不如张芝,因为张芝比他练得更用心。

王羲之得道的方法第三招学得是钟繇,钟繇不是常常用手指在衣服和被子上练习笔法嘛!王羲之也这样干,经常把自己的衣服被褥划得跟斑马似的。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东晋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就叫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然后叫人去雕刻。刻字的工匠木板削了几层后,发现王羲之字的墨迹深深地透入了木板里,他削去了三分深度才见底,所以后来就有了“入木三分”这个成语。虽然这个传说有些夸张,但用它来形容王羲之用笔的劲道和专注却是再贴切不过,就像他在《创临章第一》里说的:“纸张好像是战斗的阵地,笔就是你手里的刀枪,墨如同盔甲,水和砚台好像城池,运笔的本领就好像是将军,心中的意念就像是副将。”其实不光是练字,干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具有这种气势。

王羲之得道的方法第四招,别人还真学不了,这是父母给的,也就是王羲之这个名字起的好,当年王旷给儿子起名字真是煞费苦心,您看这个“羲”字,中国字的所以笔画在这个字里算是全了,一个人从小到大,写字写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名字。所以这四招一过,王羲之就得了道了。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得了道了,但在官场上混得却不是很好,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王羲之在书法上花的时间太多,官场上混得不好也情有可原。可话说回来,王羲之在官场上成名的时间是很早的。公元316年王羲之十三岁的时候,到尚书左仆射周顗家做客,周顗很喜欢王羲之。吃饭的时候,在座的名士们都还没有动筷,周顗就亲自挟牛心给王羲之吃,这牛心按照当时的礼节是给最尊贵的客人吃的。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就问周顗这是谁家的子弟?周顗郑重地说:“这是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的侄儿王羲之,他的字写得非常的好。”因为周顗德高望重,王羲之一经他的点评,立即就扬名官场。

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王羲之24岁前一直都没有出来做官。24岁时王羲之去建康探望姨母和姨夫,临时寄居在乌衣巷王导家中。当时东晋成帝即位,拜王导为司徒,车骑将军郗鉴领徐州刺史驻守京口,郗鉴想通过和王导联姻来巩固两家的政治地位。郗鉴当时有个女儿名叫郗璇,年方二八,才貌双全,是郗鉴的掌上明珠。而王家也是晋朝出了名的美男之家。这里有个典故,说是当年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在王衍家里见到了王戎、王敦、王导、王诩、王澄。这人出来后说:“今日太尉府一行,触目所见,无不是琳琅美玉。”于是就有了成语“琳琅满目”,说的就是王家子弟个个都才貌俱佳。所以郗鉴除了政治的原因,也希望给自己的女儿找个好归宿。当他向王导表明了想在王家择婿的意思后,王导很高兴地说:“我把家中男儿都叫到东厢房,任您来挑选。”于是王导回到家里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到了约定好的日子,郗鉴让管家备了厚礼,来到了王导的家中,王家的子弟们知道是郗家派人来选婿,一个个峨冠博带,锦衣华服把自己收拾的亮亮堂堂,都想成为太尉府的女婿。郗家的管家算是开了眼了,看第一个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看第二个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再看第三个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有放眼看去,只见这府中,一个个玉树临风、温文尔雅、清新俊逸、雅人深致,都是卓越不凡,不愧是美男之家。管家犯难了,心想:“这一家子弟都是人中龙凤,选谁都不差,但选女婿还得言听六路,货比八家。”拿定了主意后,管家分开众人,又向府里寻去,他经过一个卧室的时候,听见里面有动静,探头朝里一看,惊呆了!只见东边床上坐着一个青年,袒胸露腹手里拿着个烧饼吃得不亦乐乎。管家上前询问,那人爱答不理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他一看天色也不早了,先回府复命要紧。

管家回到郗府,对郗鉴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若无其事,袒腹而坐。”郗鉴说:“真有这样奇怪的人,这个人不是白痴就是奇才,我们明天去看看,如果这个人不是白痴,我要选的就是他了。”到了第二天郗鉴亲自到了王导的家里,把这人的情况一说,王导很纳闷,说:“我们家里的人对您来选婿的事情是很重视的,不可能有这种事情发生。”于是叫来家人一一询问,最后算是弄明白了,那天在家里啃烧饼的人是王羲之。王羲之当时只是在王导家里暂住,也没有人告诉他郗鉴来家里选婿的事情,所以王羲之就肆无忌惮地在东床上啃烧饼。王导就把自己失礼的事情给郗鉴做了交代,希望郗鉴重新考虑选婿的事情,没想到郗鉴说要见见王羲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