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三十七回王蓝田大智若愚 父母墓誓文不出

第三十七回王蓝田大智若愚 父母墓誓文不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十七回王蓝田大智若愚 父母墓誓文不出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三十七回王蓝田大智若愚 父母墓誓文不出

诗云:

来时湖涂去时迷,

为人切莫用心机。Www.Pinwenba.Com 吧

不知不来也不去,

也无欢喜也无悲。

上回说到郗鉴要见一见王羲之,王导就让人去叫王羲之,两人是一见如故,王羲之就成了郗鉴的女婿。您说古时候的人眼光也忒准了,准出了个“东床快婿”的千古佳话。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王家人对王羲之并不重视。与此相反岳父郗鉴对王羲之是很重视的,在郗鉴的举荐下王羲之开始步入仕途,王羲之一开始是从秘书郎(图书管理员)做起,后来跟了征西将军庾亮做了参军,慢慢地升到了长史。庾亮死前向朝廷推荐了他,王羲之因此当上了宁远将军,后来又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第一次去江州刺史上任的途中,王羲之被前任的江州刺史派人追杀,委任状也被人抢了,王羲之很生气,在庐山上玩了几天就回家了。后来他还是去当了江州刺史,在临川练字,写了《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以此来表达对临川的牵挂情怀。

王羲之后来又被任命为护军将军,他推辞不接,扬州刺史殷浩平时很器重他,想劝他接受任命,就写信给王羲之说:“大家都认为,从你的做官与否,就可以看出国家的政治是兴盛还是衰败。朝廷的存亡是大事,你的那些闲情雅致是小事情。希望从你开始,慢慢能够让更多的人为国效力。”王羲之便接受了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职位,所以后人就叫他“王右军”和“王会稽”了。王羲之在会稽内史的职位遇到了一个政敌,就是前任会稽内史王述。王述和王羲之同岁,说起这王述也不是什么坏人,身世还很可怜。王述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承袭父爵当了蓝田侯,时人就叫他“王蓝田”。王述在家里侍奉母亲,安贫守约,不求闻名显达,每次朋友聚会,大家要么侃侃而谈、要么据理争辩,但王述都无动于衷,所以到了三十岁也没有什么名气,就有人说他痴愚。还给王述编了个笑话,说王述性格急躁,一次吃鸡蛋时,他试图用筷子刺穿鸡蛋来吃,但刺不到。王述因而大怒,举起鸡蛋掷向地下,见鸡蛋在地上滚动就去践踏它,但又踏不中,他就把鸡蛋拿起来咬破了又立刻吐掉,举止就好像是个白痴。

后来王导根据王述的家庭背景,让他当上了中兵属(官名),有一次王导见到王述,就问起他的履职情况,王述都回答的很好,大家也都说王述很称职。王导又问了一个和中兵属职权无关的问题,问:“江东的米价是多少?”王述睁大眼睛看着王导不回答,后来大家问王述为什么不回答?王述说:“我又不是尧、舜,没必要什么事情都知道。”王导知道后就说:“王述一点也不痴愚,外面的传言不对。”因为王述的家里很穷,所以他当宛陵县令时收了很多人的馈赠,被州府给检举了,罪证到达了一千三百多条。王导就劝他注意些,王述说等我收够了就不收了,王导也知道这孩子命苦,家里穷的都快忘了钱长啥样了,所以也不跟他计较。王述收够东西后,就升到了州郡一级的官员,这个时候他又变得十分清廉了,俸禄赏赐都分了给亲朋故友,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大家的尊敬。王述不但知错就改,而且他还懂得忍让,有一次,性情粗暴的谢奕因事怨恨王述,用尽恶言去骂王述。但王述只是面壁而视,不发一言,直至谢奕骂够离去后才再坐下,这件事又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此外王述还很有自知之明,他每次接受职位都不假意辞让,如果辞让就是真的不肯接受了,就好像他任扬州刺史时曾获加授中书监,王述辞让后就始终没有接受这个任命。到授任尚书令时,他的儿子王坦之以为父亲会按前人的传统故作辞让,但王述很干脆地就接受职位,儿子问他为什么不假装辞让一下。王述说:“我有这个能力,就不应该辞让。”所以对于王述来说,做官不是大小的问题,而是要看他自己喜不喜欢。至于王羲之为什么会看不起王述?可能是他听说王述痴愚。可能是他听说王述收人的馈赠。还可能是他根本就不懂得尊重别人。

但不管王羲之看得起看不起,王述的名声却越来越响,当到了会稽内史。这个时候王述的母亲去世了,他非常难过就辞职守丧,朝廷就让王羲之顶替王述当了会稽内史。根据当时的礼节,作为继任者的王羲之,应该去王述家吊唁、致祭、探访三次。但王羲之到职后只去王述家里吊唁了一次,去的时候王羲之没让仆役通报就闯进去了,进去看见王述和家人在痛哭,就在一旁冷眼相看,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显然是要让王述难堪。王羲之吊唁了一次后,就再也没有登过王述的家门。他还经常对别人说:“王述只能做个尚书而已,到晚年可做个仆射,还想来谋求会稽这块宝地,恐怕就难了。”而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迎客的号角声,都以为是王羲之来看望自己了,连忙洒扫以待,但每次都失望而回,这样过了一年,王羲之都没有来过,王述感到很遗憾。

常言道:“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冤家宜解不宜结。”王述守孝三年后,竟然做了扬州刺史,而会稽隶属扬州,也就是说王述成了王羲之的顶头上司。王述上任前也没有理王羲之,只是和其他的地方官员一一作别,就上任去了。局面变得尴尬,情面也变得尴尬,王羲之的不自在叫做咎由自取。但他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吸取教训,而是让人四处活动,想把会稽划属越州管辖,这样就可以不和扬州的王述打交道了。没有想到他托付的人不会办事,把这件事情给办砸了。于是王羲之和王述的恩怨搞得天下皆知,王羲之迅速成了东晋政坛上的一个笑柄。史书上说:“王述上任后就命人检举王羲之治下会稽郡的各种问题,逼得王羲之称病辞职。”可谓大丈夫以直抱怨,痛快!

在王羲之和王述的故事里,王述并不阴险狡诈,王羲之却有些举止失度,所以王羲之称疾辞职的结果是自己造成的。但也不能说王羲之在仕途上就是一无是处,王羲之为官之时,每当遭遇灾荒就会开仓放粮拯济灾民,他还经常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役,他的建议多被朝廷采纳,这些说明王羲之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而王述也同样个好官,两个好官之所以没有能够在一起的原因,只是因为王羲之对王述的成见影响了相互间的沟通和了解,所以成见这个东西,很多时候与事实的真相相去甚远。

王羲之的仕途梦算是醒了,醒来的第一件事情是跑到父母的墓地前,写了一篇再也不出来做官的誓文,他写道:“永和十一年三月九日,我王羲之不为上天所佑,父亲早逝,使我未能接受到父亲的教诲。在母亲和兄长的养育下渐渐长大成人,因朝中乏人,错蒙朝廷宠爱,出来为官,然而我对上无忠孝之名节,对下未尽推贤之职责,每每想起老子、庄周的训诫,就会担心死亡随时降临,我担忧的是家族命运,岂只是我个人而已!因此我日夜长叹,如坠深谷。现在我知止知足,断绝名利之念,从今日开始。乘此吉日良辰陈设筵席,叩头布诚,立誓于先人灵前。从今以后,如果我敢于改变此心,贪图财利谋求官禄,就是目无尊长而不配做父母之子,身为儿子而不尽为子之道,天地所不容,名教所难恕!我现在立下这个坚定的誓言,有如天日!”朝廷因为王羲之的誓言如此坚决,便不再征召他做官了。

公园353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里聚会,当时参加的人有司徒谢安、孙绰、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儿子献之、凝之、涣之、玄之、徽之等四十二人。兰亭聚会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中国古老 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兰亭集会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流觞曲水是旧时上巳节的一种饮宴风俗。它的方式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质地很轻的酒杯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名士在一起时,饮酒之人少不得还要赋诗一首。在王羲之组织的这次兰亭集会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后来大家公推组织者王羲之写一篇序文,记录这次集会,于是大家为王羲之准备好了鼠须笔和蚕茧纸。鼠须笔是用老鼠的胡须制成的毛笔,在当时十分珍贵。后来北宋的苏东坡还写过一首五言诗叫《鼠须笔》,全诗大意为:“京城大谷仓丢失了陈年旧米,是被狡猾老鼠穿穴打洞盗了去。这些老鼠既能让秦相李斯感叹,又能使汉廷尉张汤大发雷霆。人们将老鼠分尸喂了饿猫,却把它胡须制成毛笔掺点白兔毛。插笔于架,鼠须刚健好似刀尖矛锋;落笔纸上,龙飞蛇舞大可纵横驰骋。事物间道理实在不易探求分明,时来运转正所谓良机难逢。老鼠穿墙打洞要多卑下就有多卑下,谁会想到把它的胡须制成毛笔会获得一份美名。”苏东坡在诗中交代了鼠须笔的制作方法,是用老鼠的胡须加点兔毛制成的,可惜的是这种毛笔的制作方法已经失传了。要知何为蚕茧纸?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