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四年(360年),桓温一招不大不小的试应手起作用了:大名士谢安居然肯应邀出任为自己帐下的征西司马。桓温虽然对此略感诧异,但也为此而感到不少的兴奋。 说到谢安,不得不提起这个对于东晋中期的政局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家族。据说谢氏出自姜尚(姜子牙)一脉。话说当年姜尚的幼子姜佐,曾被册封于申(即河南省南阳市),这是申侯的始祖。据《竹书纪年》记载,在西周后期,即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申侯的长子申伯(名字叫姜诚),因协助大臣尹吉甫征伐猃狁有功,被封到谢邑(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谢营村)这个地方,姜诚也改姓为谢,成为中华谢氏的始祖。江南谢氏公认来源于陈郡阳夏县谢家堂村(今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一世祖为谢缵,在曹魏时期为职位不高的典农中郎将,其子谢衡,为西晋太子少傅,进入了权力中枢,谢衡生三子:谢鲲、谢裒、谢广。 谢鲲,就是那位因调戏邻居美女,被对方投梭而撞断两颗牙齿的大名士,谢鲲有二子一女,即谢嵘、谢尚,女儿谢真石。 谢裒有六子,分别为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石、谢铁。 谢广子嗣不详。 先简要介绍一下谢鲲这一支: 谢鲲的女儿谢真石,就是褚裒的妻子,生女褚蒜子,嫁给晋康帝,即褚太后。大帅哥谢尚就不再赘述,他娶了同郡袁耽的meimei袁女正,只生下两个女儿:谢僧要和谢僧韶,后来,谢尚将堂弟谢奕的次子谢康过继为子。谢尚的长女谢僧要嫁给了庾亮的幼子庾龢,生子庾恒,后为尚书仆射;谢僧韶嫁给了殷浩的堂弟、殷融的儿子殷康,生子殷顗。 接下来介绍一下谢裒这一支: 谢裒的长子谢奕,就是桓温的方外司马,他有三子:谢渊(小字川)、谢靖、谢玄。谢渊早亡,生子谢焕,谢焕生子谢诲。谢靖二子谢肃、谢虔。谢玄,小字羯,为淝水之战主将之一,立下大功,他生子谢瑍,愚钝且早死,谢瑍生子谢灵运。隔代遗传的谢灵运天生聪明伶俐,文采斐然,他爷爷谢玄曾说:“我尚且生下谢瑍,谢瑍却怎能生下灵运!”谢奕有女儿若干,其中长女就是大名鼎鼎的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幼女谢道辉,嫁给桓温三弟桓豁的儿子桓石民。 谢裒的次子谢据早死,生子谢朗、谢方、谢允。谢朗,小字胡,隆安元年为东阳太守,也称谢东阳,谢朗生子谢重,谢重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长史,谢重生子谢瞻、谢晦等五子。谢方早死,无子,过继谢安儿子谢琰第三子谢混为子。谢混的文章号为江左第一,娶妻孝武帝女晋陵公主,后因党附刘毅被杀。谢允生子谢裕、谢纯、谢甝、谢述。谢裕的女儿嫁给了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庐陵王刘义真。谢述之孙就是谢眺。 谢裒的三子谢安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是谢瑶、谢琰;三个女儿分别嫁给太原王坦之的儿子王国宝、琅邪王洽(王导第三子)的二儿子王珉、陈郡文士袁质。谢瑶早死,生四子:谢该、谢模、谢澹、谢璞。谢琰,在淝水之战中与堂兄谢玄一起,以八千精兵大破前秦军队,十余年后,在与孙恩交战中失败,被部下所杀。谢琰共生三子,分别为谢肇、谢峻、谢混(过继给堂兄谢方为子)。 谢裒的四子就是谢万,谢万有子谢韶,小字封,被称为谢家子弟中最优秀者,谢韶的儿子谢恩曾做过武昌太守。 谢裒的五子谢石,字石奴。为淝水之战中的最高指挥官,谢石子谢汪早死,以从兄谢翀子谢明惠为继子,谢明惠在孙恩之乱中被杀。 谢裒的六子谢铁有三子:谢邈、谢翀、谢胜,其中谢邈、谢翀均在孙恩之乱中被杀。 谢氏一向非常重视与其他大族的联姻,在谢鲲一代,谢鲲结婚中山刘氏,即刘琨家族,而中山刘氏又与太原郭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河内司马氏联姻,这为谢家逐渐靠近上层铺平了道路;到了谢安一代,又与太原王氏、琅邪王氏、陈郡袁氏、高平郗氏、河南褚氏、沛郡刘氏、琅琊诸葛氏、泰山羊氏、长乐冯氏等大族联姻。谢裒早年就想与高门诸葛恢联姻,而当时的诸葛恢却还看不上谢家,直到诸葛恢去世,谢裒才为儿子谢石娶到了诸葛恢的小女儿诸葛文熊。 陈寅恪先生认为,东汉丧乱之后,学术文化重心由京太学转至地方豪族。陈先生说:“所谓士族者,其初并不专用其先代至高宫厚禄为其唯一之农征,而实以家学及礼法等标异于其他诸姓。”又说:“夫士族之特点即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素。”由于汉时的选官制度使得世家子弟明白了修习儒学的利益,以儒学起家者众多。王伊同先生说:“东京以降,门第渐盛,其初多以经术进,累世清贵,遂成名门,杨袁是矣。” 然而,到了东晋标志门阀清雅的是玄学清谈。“麈尾扇是王谢家物”,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河北裴氏等家族中便有大批玄学名士产生。这不仅仅是一种时髦,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获得实际利益。士人以玄谈方可招致令誉,这在特重人物品评的魏晋时极为重要。只有获得舆论注意,才能获得跨入仕途的机会,为家族利益谋取保障。到了谢氏家族的谢尚、谢奕、谢万的那一代,他们以“狂诞”的名士声誉获取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奠定谢氏家族崛起的基础,不过,要保证家族利益的不被侵害,还需要与其他大族结成盘根错节的政治攻守同盟。 东晋门阀士族之间相互提携的手段很多,主要是:一是相互品评、赏慕;二是结为政治婚姻,比如琅邪王氏中的王羲之父子与高平金乡郗鉴家的联姻,就是王导与郗鉴之间的政治联姻;三是在仕途中相互提携。东晋门阀士族门户的高低攀比,并不取决于“冢中枯骨”,也就是说与先祖官位的高低关系不大,而更取决于近代门户的政治实力,因此,这些温文尔雅的东晋名士的内心当中的价值观和婚姻观,并不总像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样隽永淡然,而是非常现实,甚至非常势力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