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探监之后又过了三天,狱卒把桓温从牢里提了出来,桓温问要去那里,牢头笑着说:“又不是上法场,你小子怕啥呢?”桓温说:“我连杀人都不怕,又何时怕过什么!不过随便问问罢了!”牢头说:“去了你不就知道了吗,别耽搁!”桓温满不在乎地跟着他们从位于衙门的西南角的监狱穿巷过院,来到了宣城內史衙门大堂。 桓温被领进衙门的大堂后就被衙役摁倒跪下。 过了盏茶时分,一班文武官员各自排列就绪后,就有公差宏亮威严地唱道:“升堂!”接着一个身材瘦长,服饰姿整的朝廷大员踱着官步从侧房走出,昂然坐在大堂正中的位置之上。眼尖的桓温发现殷浩也和另外一个幕僚亦步亦趋地跟着那大员走出侧房,并站列在大堂公案后侧在左右两方。 桓温垂头跪在堂前,眼角却是瞥向那坐着原来自己父亲所坐位置的高官。只见那高官姿势庄严地打开一个卷宗,把里面一些文件细细地浏览了一遍,在这个过程当中整个公堂陷进一片的静肃当中。 过了一刻多钟,桓温的膝盖都快要跪麻木了,那高官才曼声道:“堂前所跪着可是桓温?” 桓温语调平和地应道:“正是罪人!” 高官接着说:“你且抬起头来!”桓温于是得以抬头正面对着那位主审他的朝廷大员。 只见这位长官鹰目神俊,姿容峻峭,一双长眉入鬓,五绺长须飘飘,真有一股仙风道骨的气派,不过,他的脸色倒是显得颇为凝重。 桓温心想:“就凭这份不凡的气派来看,如果不是庾亮庾大人还能有谁呢?” 桓彝生前与温峤是一对经常混在一起玩的狎友,所以温峤可以说是看着桓温长大的。按说桓彝认识庾亮比温峤还早,且庾亮对桓彝又有引荐之功,桓温应该对庾亮很熟悉的才是。但由于庾亮地位超然,且为人崖岸孤高,根本不可能到桓家走动,而桓彝也不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处串门,故桓温一直以来没有机会见过这位对自己父亲有知遇之恩的大人物。 桓温没有猜错,堂上坐着的那位朝廷大员正是时任为持节都督豫州、扬州之江西宣城诸军事,平西将军,假节豫州刺史,领宣城内史的庾亮。也就是说,桓温的案子基本上取决于庾亮的裁定。 庾亮仔细端详了一下桓温的面貌,接着问道:“犯人,你既然年纪轻轻,这部大胡子是什么时候开始蓄的?” 桓温见他对自己的这部大胡子感兴趣,就回答道:“是三个多月前开始蓄的,为的是向江家父子报复的时候不被他们认得出来。” 庾亮缓缓说道:“你的供状我已经看过了,你还有什么话要补充吗?”桓温说:“我该说的都说已经说了,该供的也已经供了。既然大仇得报,本人愿意承担一切罪过。” 庾亮道:“杀人者偿命,这个后果你可曾想过?” 桓温慨然道:“这个后果我早已想清楚了,父仇不报枉为人也!”庾亮严肃地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报仇就非得动用私刑不可吗?” 桓温说:“我大半年前就已经把江播父子通敌的罪状详细禀告衙门,可是一直没有得到衙门的回复,也没有看到江播被绳之于法的迹象,眼看仇人江播就要入土为安了,心中愧对父亲的在天之灵,方不得不行此下策。” 庾亮向宣城郡丞张俭问道:“张郡丞,既然桓温早有告状,为何不上报到我处?” 张郡丞故作镇定地说道:“属下收到桓温的状书时极其重视,因为其中涉及朝廷命官,丝毫不敢有失。我当即决定立案,并且开始向各方搜集证据,只是因为经过战乱之后,百姓罹难,人事凋零,确凿的证据殊不易得,所以一直未能收集到足够的证据,也就暂时没有上报到大人处。请大人明鉴。” 庾亮哼了一声:“桓彝桓大人死于国难,而江播涉及私通叛军和出卖桓大人,他是犯上了要杀头的大罪,这等重大事情都不向我禀报,那还有什么重大事情值得报告呢?” 张郡丞惶恐道:“小人该死,小人见庾大人军务繁忙,日理万机,担心庾大人过于cao劳,只是暂时不敢上报,念他江播罪恶滔天,逃得了一时,总是逃不过一世的。虽说有些重要证据缺失,但我已经把这件案子已有的各条线索全部梳理了一遍并且存档立案,就等大人亲自看过之后作进一步的裁断。” 庾亮怒斥道:“难道什么事情都得我亲自来宛城才能处理吗?我真不知道你们这里还有多少重大事情还瞒着我!” 张郡丞还想辩解,庾亮已经不搭理他了,转头问向桓温:“桓温,你告江播的状书是谁人所写?” 桓温心中略有得意,不过却故作老实地回答道:“正是罪人亲自所写。” 庾亮道:“你状书当中江家父子通敌的过程为谁人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