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李先生的艺术创作历程,他的绘画始终是以反映现实人生,颂扬人性情感为主。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后几百年来一直历久不衰的题材,始终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画家本人在饱受冷暖无常的世间情后,心灵深处所凝聚着的一股表达人生的使命感所使然。而丰沛人生体验,加上坚实的艺术功力,又使他在这方面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作为一个写实主义的艺术家,他始终坚持自己真诚的信仰与执著的追求,他不为时尚所动,始终让自己植根于淳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无论在华南的高等美术学府深造的岁月,还是在毕业后回湖南长沙艺术馆任职几年光阴中,一有时机,他便会背上画具行囊,不辞辛劳跋涉,一头栽进平民百姓之中,忘我地作画,静心地体验,于平常朴素的日常生活之中,寻觅创作所需的宝贵灵感。他曾远赴新疆、西藏,两次青藏高原的涉猎,使他得以产生一大批表现中国西部古朴风情的感人作品。问及他习画生涯中走南闯北的最爱之地,他说,还是湖南湘西山区。那是他最喜欢,也是去得最多的地方。因为在这片依然保持着淳朴民风的古老土地上,他最能找回自己许许多多童年乡下生活的记忆,找到原始纯真的人性所在。画家笔下的“乡土系列”中,一大批佳作的题材,便是产生于这片土地之上。《山妹》、《姐姐的故事》、《拔刺儿》、《暖冬》、《农家》、《晚秋》等,在这许多画面中,所出现的人物、家畜、道具、场景,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亲切感人。孺慕情深,手足相依的人间爱,表露无疑,令人望之,不忍卒去。
画家擅长于创作人物肖像。他多次画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轻松、典雅的画面中,总是洋溢着温馨的情感。他画自己年迈的父亲,精细的笔法,活生生地塑造出这位普通中国老人饱经沧桑、悲忍倔强的庄严形象。我也非常喜欢他为我生活在大陆的九十岁母亲所作的肖像。母亲的慈悲、坚毅、勤劳、善良与安详,在这幅肖像画中表露无遗,传神已极,尤其是母亲那双布满皱纹,捻动着佛珠的双手,更道出了十分丰富的内涵。
画家直接取材于美国现实社会的“流浪人系列”,同样具有感人肺腑的魅力。画家以精湛的表现技巧,将这些无家可归,风餐露宿的街头流浪人体现得逼真可触。彷徨、苦闷、无奈的面容下,依然透露出人性的尊严。面对这一幅幅真切动人的画面,我可以想象出,画家曾多次冒着危险,深入到洛杉矶流浪人中采集素材,切身体验的种种情景,悲悯爱心注入画中,岂能不扣人心弦?
如今,我已年过花甲,像我这样从战乱年代走过来的人,也许都曾有过几十年前战争灾难的痛苦记忆。尤其日本侵华期间,南京大屠杀那场震惊世界的民族大灾难,令人永不能忘。当时,我才十二岁,大屠杀之后,我便在母亲的携带下,前往横尸遍野的南京城寻找在这场血腥灾难中,失踪了的父亲。结果找寻多日,一无所获。从此,我再也没有见到过我的父亲。也就从那时起,我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在南京的栖霞山披剃出家。
半个多世纪虽已过去,而大屠杀中不堪入目的惨状,至今仍常常出现在我眼前,令我激愤不平。人类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绝不可忘记!绝不能重演。
一天,在欣赏李先生的新作后,我向他问道:是否能作一幅表现南京大屠杀的油画?李先生随即表示:这恰好是他曾经有过的创作欲愿,只是身在大陆时,诸多条件所限,未能如愿。来到美国后,现实环境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这一愿望。而如今有了理想的创作环境和条件,他相信定能画出一幅大作。
几个月后,当我再次返回洛杉矶时,走进李先生画室,一幅几乎占据了整个墙面的巨作,居然真的呈现在我眼前。画面气势悲怆轩宇,颇有震撼人心之势。画幅中间:堆积如山的尸冢顶端,一个从母亲遗体血泊中爬出的孩童,对着苍天嚎哭呐喊,撕裂人心。画幅右侧:悲悯沉默的和尚俯首收尸。画幅左侧:砍头比赛的日本军官正挥刀狞笑。前者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至爱与后者丑陋邪僻、兽欲横流的法西斯暴行,形成了强烈而鲜明对比。画家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停留在历史事件的表层,而是大胆地运用了跨越时空的象征艺术手法,使其作品更具深厚的含义和艺术感染力,也赋予作品深刻的现实意义。难怪当这幅画首次在洛杉矶展出的时候,能获得那样广大的回响,观者或热泪盈眶,或定神冥思,大家一看再看,流连忘返。
有人曾问我,我是出家僧众,为何不请李先生画佛菩萨圣像呢?其实,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应以何身说法即以何身度之。”佛陀也曾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谓:“声色外威仪,处处留踪迹。”在人间落实爱心,自身便是观音、弥勒,何须外求?大凡一个有所成就的艺术家,都有其自己特殊的气质和执著的追求,令人可慰的是,李先生在艺术领域中面对现实,颂扬人文主义的艺术风格与人间佛教的慈悲入世精神得以自然融和,致使他的艺术才华得以如此充分地、全面地发挥,给这个世界产生出这么多丰厚的精神食粮。
如同许许多多来到美国的大陆艺术家一样,初抵美国,李先生也曾经历经困顿蹇厄的处境。生活、学习的双重压力,曾使他一直无法去表达内心的创作愿望。因此,一旦理想的机运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便格外地珍惜。他把自己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在创作中,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他竟然从未度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我赞他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而李先生则表示,在艺术这条道上,他永远都会是一个苦行僧。
李先生从不满足自己已达到的水平,他深感要使自己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就必须对西方传统的艺术精湛技法,深入研究,兼容并蓄,进而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与风格。两年前,当他还在困顿之时,他就两度专程赴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地的著名艺术博物馆进行研习。他认为对一个坚持写实主义的艺术家来说,博物馆是一个最好的课堂。因为他能够从自己崇拜的历代艺术大师的原作中,直接吸取营养。
李先生的沥血耕耘,终于结下了成功的硕果。如今一大批凝聚着他心血的作品,已展示在人们的眼前。今年五月,他在洛杉矶的首次展览,即以其朴实典雅、强烈而亲切的崭新面貌,吸引了无数前往观赏的中外观众。在当今社会,商业化艺术和极端自我表现盛行的空间里,这样一批表现生活现实、凝注着人间真情的作品,犹如一朵朵纯净的白莲,自迷蒙之中脱颖而出,显得格外清新绚丽、真朴自然,从而赢得广大观众与评论家高度的赞赏。随着这批作品将在世界更多地方巡回展出,我坚信李先生的艺术定会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更显现出他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李先生也不例外。他的夫人王丹慧女士是位温文娴淑、兰心蕙质的诗人。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事业发展,而抽出大量时间和心力,支持丈夫的事业。除了将家庭照顾得有条不紊外,还帮助先生搜集资料、构思创作……功不可没。细心的观众,从“母女系列”中,也许不难发觉,丹慧女士还是画中十分优秀的模特儿。
欣闻李自健先生将辑画成册,故不揣浅陋,为之作序。祈愿大家都能用“心”来欣赏这本画册,更盼望藉此能唤起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一九九二年十月于佛光山
(《李自健油画国际巡回展作品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