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画出人间真情
2014-08-18 作者: 星云大师
第13章 画出人间真情
认识李自健先生,与其说是因缘巧合,不如说是因苦难的经历而对爱心有着共识做为牵引。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一九九一年,我赴美云游弘法。有一回应邀至洛杉矶阿罕布拉市主持妇女法座会。主办人别出心裁,在进入会场的长廊两侧展示油画作为装点,显得格调高雅脱俗。我向来不擅丹青,又因时间无多,故也只能走马观花地巡礼一番。但是当目光扫视到一幅名为“孕”的作品时,不禁驻足片刻。画中少妇低头凝视,似乎正在屏息聆听隆起腹中胎儿的悸动,而若有所思。她的眉宇间充塞着母性的慈晖,世间的一切真、善、美仿佛都集中在这名女子身上。其道何由?啊!是了!“孕”是宇宙中最善美的期待,而凡有“待”者,皆需慈忍。慈者,和也;忍者,力也。刚柔并济,乃至天地之间生生不息。此番因缘和合之理,放诸世间,永不失真。只是这画者是谁呢?竟能以一管彩笔,将“孕”的涵义阐释得这么玲珑剔透!
“在一片诛伐扰攘的社会里,多么希望有人如彼,能以爱心蘸笔尖,绘出人间的真实苦乐,将佛教的慈悲喜舍跃然纸上!”在回程中,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人车,我如是自忖。
几个月后,一位年轻人在吴剑雄先生的引介下,带着画具来到西来寺,为我作油画肖像。我开始一张张地翻开他随身带来的昔日画作小集,当那名为“孕”的画面,再度映入眼帘时,心中惊喜万分。
哦,原来这幅动人的油画,竟是这位年轻画家为他孕中的妻子所作。画家其他许多作品,也都充溢着真诚与质朴的美感。特别是那些情感浓郁表现深刻的乡土生活画面,尤其令我感动。我想,一个艺术家即使拥有雄厚的功力,若无对人生深刻的体验,也难以达到如此之境界。
在与李自健先生时间不长的交谈中,我已感觉到眼前的这位青年画家,有着非同寻常的生活根基和淳厚朴实的艺术气质。他不但独具才华,且有满腔理想,无奈生活的压力,使得他来到美国两年多,一直都无法进行他的艺术创作,而只好为生活而画。一位如此优秀的艺术人才被白白埋没,实在可惜,实不忍心。于是,我主动提出:全力支持他继续发展自己的艺术追求,在近年内,为芸芸众生画出一百幅以“爱心”为主题的油画,并且也建议他能将中国人坚毅不拔、任劳任怨、委曲求全的民族性从他的作品中加以体现。我希望他重拾画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李先生激动不已,欣然允诺,并且说我是他的知音。其实,我何尝不是和他共同分享我一甲子来走过风霜雨雪所拥有的一点感受呢?
翌日,李先生离开了原处狭小的居住空间,举家迁入了我为他提供的“蒙地拉精舍”,借此宽敞僻静、优雅超然的生活环境,李先生能集中全力,倾心作画,我也得以慰藉,算是尽了自己的一点心意。
自此以后,李先生便揭开了他艺术生命中新的一页。他的艺术灵感犹如泉涌,新作源源不断产生。以极惊人的效率,淬砺奋发,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竟然完成了八十余幅佳作。
我虽不会画画,却独钟那些浸透着人间真情的画作。每次从世界各地弘法行至洛杉矶,不管有多忙,总要抽时间去李先生画室欣赏,拜访。而每次面对李先生的新作,我都会激动不已。美国流浪人的真实形象,引起我沉思,而“母女系列”作品中充溢的亲情,又带给我温馨之感,尤其是那些表现普通中国人形象与平凡生活场景的画作,常常会把我引回孩提时代的记忆与遐想。画是无字之书,万言的文字皆可在一幅画中表现,一点也不夸张。自然,欣赏李先生这一幅幅感人的作品,观者或许都可悟到画家对人生与世界的深刻体验及表达。在我与李先生许多次的侃谈中,我深感,画家若没有苦涩的成长历程,没有慈悲善良的人格,他的作品便不会拥有这般感人的魅力。“画如其人”,果真如此。
李自健先生有着极为艰辛的人生历程。一九五四年,他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全家兄弟姊妹十人,上有兄姊,下有弟妹。幼年时,父母经商,家境小康.不料时移世迁,家境中落。李父因食指浩繁,配给的粮饷,不足以维生,遂铤而走险,背地行商,不幸东窗事发,十年冤狱,从天而降。随后全家老少,无不遭殃,兄姊多人,相继下放农村,生活无着,李母则屡遭批判管制,几度欲以自尽了生,然顾及子女幼小,唯有苦苦煎熬,忍辱偷生。年幼的自健,尚在学龄之前,就开始以捡烟蒂、煤渣、橘皮换钱来减轻家庭生活的重担。稍大一点,他又以捶石子,摆货摊,当小保姆……维生糊口,从十三、四岁起,他瘦弱的身子骨,便扛起了一个成年人才能承担的重担,捞河沙,打土方,挑码头,当纤夫……凡是能赚钱的苦力,几乎没有他没干过的。后来,他又辗转湘西山区,参加修建铁路的艰苦劳动。入大学前,他还在一个破烂不堪的小工厂当了六年钳工。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坚忍的意志;苦难的人生,也造就了他奋发向上的毅力。幼年尽管家境贫寒,但在学校里,他仍然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出身不好,则使他幼小的心灵屡遭欺凌与屈辱。有幸的是兄姊的影响,使他很早便阅读到许多西方人文主义的经典名著,他着迷于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海明威笔下的天地,而杰克?伦敦的传记则躁动他对大干世界的探寻与向往。
自健在垂髫之龄,即喜爱涂抹自娱,乃至弱冠,未尝稍减。“文革”初期,科班出身的西画家陈西川先生下放至家乡邵阳,自健幸遇贵人,这位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讲师,为自健刻苦好学精神所动,不但时常馈以纸笔颜料,还耐心地倾囊相授。从素描的基本功夫入手,为其绘画生涯,打下了坚实深厚的基础。自健十分用心地学习,日复一日,他挤尽了几乎所有的时间空隙,埋首作画。在那个时代里,身为“黑五类”子弟,他被剥夺了进入艺术殿堂深造的一切机会。艰难的逆境,则更能激发他勤奋崛起的雄心。他深感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得博览众采,广扩视野,于是,他常常利用辛劳加班换来的时间,揣上一点点平日节俭的工钱,背上画箱,远离家门,四海浪迹。他遍访名师,广结学友。当旅资不够时,便爬火车,宿街头,吞干粮,途中的艰难,自不堪言。而坎坷的旅程,则磨练出他坚忍的毅力和宽厚的胸怀,他所得到更多的,则是宝贵的知识与灵感。在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长期的自学生涯中,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大陆。
一九七三年,他开始第一幅油画作,这幅描绘铁路劳工生活的画作,立即在湖南省美展中崭露头角。此后佳作连连不断,艺术表现技巧日趋成熟。早在考入美术学院之前,作为一名工人业余画家,他已有三幅油画作品入选大陆的全国美术展览。
一九七八年春,择优录取的高考制度首度恢复,他即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入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然而,就在入校报到的前夕,他却又差点因小人的诽谤而未能入院就读,幸经老师、朋友、同事、邻里,力持正义,才得以化险为夷,终于实现自己的梦想。良师益友,患难相助,使他感念万分,当然,这也莫不归功于他平日热心爽朗的豪迈性格。可见,人间只要有真情流露的地方,永远有着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