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 第二节 宏观调控目标

第二节 宏观调控目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综合地看,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概括为:①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②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③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④结构性通货膨胀。

3.临界点

在物价稳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个判断的临界点。也就是说,低于什么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可以认为是物价稳定?反言之,即高于什么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可以认为是物价不稳定?对于这个临界点,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及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确定标准。有些国家确定为3%,也有的国家确定为5%。无论什么标准,确定物价稳定与否的标准都应该与居民的承受能力和社会整体福利的增进联系起来,同时还要考虑到它与其他三大宏观调控目标间的制约关系。一般地,从长期看,临界点应该是不断趋近于零通货膨胀的发展轨迹。

根据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我国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4%左右”。4%左右的调控目标,是充分考虑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承受能力做出的选择。政府要从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货币流通量)、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商品供给量)、加强流通体系建设(交易通道建设)、加强价格监管、完善补贴制度等途径来做好物价稳定的工作。

(三)充分就业

1.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率等于零

“充分就业”一词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零失业率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摩擦性失业(当一个国家某个地区的某一类职业的工人找不到工作,而另外一些地区却又缺乏这种类型的工人时,便产生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因某些职业工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致使特定技术人员只能在某季节从事某种职业工作,非本季节,人们自然失业。人们可以设法减少季节性失业,但无法完全避免)等间隔期很短的失业,属于自然失业,难以避免。因此,通常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以美国为例,20世纪50、6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3.5%~4.5%,相应95.5%~96.5%的劳动人口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状态;20世纪7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4.5%~5.5%,相应94.5%~95.5%的劳动人口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状态;20世纪8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5.5%~6.5%,相应93.5%~94.5%的劳动力人口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状态等。因为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变动,旧行业、旧部门的衰落和新行业、新部门的兴起。如果社会上没有自然失业的存在,一旦新兴行业或部门出现后,就不可能招募到推动其发展所需的足够人力。这与足球比赛中总需要一定数量的替补队员相似。因此,必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正确看待失业问题。充分就业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当把“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时,要把“自然失业率”排除在外。关于这点,菲利普斯曲线曾提供出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请参考本书第七章相关内容。

2.如何降低失业率

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大多数国家通常是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起来,并辅之以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我们将在后面展开分析)。这两项政策,具体又是通过人力训练计划和最低工资立法,以及失业保障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等措施来增加就业。人力训练计划主要是指积极开展职业性技术教育和资助大学教育或职业培训,来提高等待就业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适应能力,从而使新进入者和结构性失业者能迅速适应新工作岗位的需要,降低失业率。最低工资立法就是通过法律规定一个最低工资标准,使那些较低技术的失业者产生明显的就业倾向。失业保障制度则是通过政府为失业者提供一定数额的失业保险金,使他们能在失业保险的维持下继续寻找工作,或在失业后能参加培训进而提高技术水平后再重新寻找到工作。公共就业服务提供的理由是,每个人在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方面是有差异的,每种工作在待遇条件方面也不一样,求职者往往不具备工作岗位的完全信息,为了减少找寻工作的时间和找寻过程中的信息成本,政府应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不过,对于上述政策措施的后果目前存在争议,其中的焦点是这些措施的有效性问题。

(四)国际收支平衡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明朗的趋势,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将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因此,几乎所有国家都关心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并把它列入宏观调控的目标,目的是减少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衡量国际收支平衡通常有两个变量:一是逆差,其意为国际交易中的收入小于支出,亦即一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二是顺差,其意为国际交易中的收入大于支出,亦即一国的进口额小于出口额。所谓的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两个变量之差等于零。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每一个国家都必然会发生对外经济交往,同时又必定要寻求收支平衡。因为,长期过大的逆差会使对外支付能力降低,进一步影响进口,演变成债务危机、信用危机和货币贬值,进而导致经济混乱;而长期过大的顺差,一方面,使外汇储备占用大量的信贷资金,影响信贷收支平衡,据此诱致增加国内货币投放量,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过量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有效资金的闲置,不利于扩大国内投资。所以,从长期来看,无论是逆差还是顺差,都会制约一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应该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阅读资料10.3】如何看待中国的外汇储备

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1979年以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来没有超过10亿美元,有些年甚至还是负值。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外汇储备迅猛增加:1981年底27亿美元;1990年底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底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51亿美元;2001年底跨过2000亿美元门槛,达到2121亿美元;2006年底跨越万亿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009年,跨过20000亿美元;2011年进入30000亿大关,达到3.181万亿美元。

巨额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综合国力巨大提高的表现,不过也给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按照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企业和个人手中不允许存有政策范围之外的外汇,如需使用外汇,需将美元等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将外汇卖给银行)才能消费。为购买以各种形式涌入国内的外汇,央行必须发行新债券或多印钞票,从而向市场大量投放基础货币,而本国的商品制造短期内不会增加甚至受到外国商品的打压。因此,从经济常识角度看,这等于央行直接印钞票消费,也就是直接地制造国内通货膨胀。

经济学理论认为,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要适当“减持”。有人建议这笔外汇可“海外购物”,购买高技术及设备或相关物资;也有人建议划拨社保基金,或用于改善国内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等。从这方面看,如果将外汇储备用于上述用途,是比单纯购买美国国债进行虚拟投资更划算的做法。

这些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无论是从外汇储备形成的角度,还是从中国汇率制度的角度看,这笔巨额外汇储备,都是不能随意动用的,使用起来必须加倍谨慎。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以外汇储备充实社保基金账户,这相当于无偿划拨的财政透支行为,这样是不行的;而其他机构要用外汇,需要拿人民币购买外汇储备,绝不能无偿划拨。为此,我国已经确定了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宏观政策取向。

二、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矛盾

政府要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方面为调控目标,但是四大目标之间常常存在矛盾,不能够同时达到。如果过于强调其中某个目标,有可能顾此失彼。因此,在实施政府调控行为时,必须研究并重视四大目标之间矛盾的调整。具体表现如下: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会相应增加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反之,要实现物价稳定,就必须运用紧缩性经济政策,但这些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和总需求,从而导致较高的失业率。萨缪尔森曾说:“在价格和工资由自由市场决定的经济社会中,减少通货膨胀的政策必然要在高失业和大的GNP缺口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一般来说,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的一面。要使经济增长率朝着更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潜在经济增长率)迈进,企业就需要加大设备、技术、知识和资本投资,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这便会产生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客观上形成资本特别是机器对劳动的替代现象,也就是相对减少对劳动人口的需求,造成非技术工人的失业,总体上也是增加失业率。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

3.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家认为,实现充分就业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的逆差状况。此外,为了实现本国劳动人口的充分就业,往往需要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也会妨碍国际收支平衡和对国外质优价廉商品的进口,降低本国居民的效用水平。而为了享受国外的低价商品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就需要增加进口,这又引起相关行业的工人失业。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一个国家要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需要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必要时还要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这势必会恶化投资环境,造成价格扭曲,延缓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效率。反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这样,出现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