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 第二节 宏观调控目标

第二节 宏观调控目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节 宏观调控目标

2018-04-15 作者: 张松灿

第二节 宏观调控目标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主要设置工农业产品品种、产量等具体指标。Www.Pinwenba.Com 吧改革开放以后,经过30多年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宏观调控目标体系逐渐得到调整和完善。1993年,提出了八大主要调控目标: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财政、外贸进出口和外汇储备、商品零售、物价、经济效益及人口自然增长率。1997年,上述八大目标有一些变化,调整为: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财政收支差额、货币发行量、外贸进出口总额、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1998年以后,这八个方面组成的目标体系被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2002年党的**确定了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总量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个目标体系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与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目标一致。尽管2002年至2012年十年中每年调控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是四大目标总体上保持至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国政府推崇的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一般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是难以同时达到理想状态,被称为“魔鬼四角”或“神秘四角”。本节将对此展开阐述。

一、宏观调控目标体系

(一)经济增长适度——保持总量平衡和优化经济结构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减最终会体现到经济增长的变化上来。经济增长是一定时期社会总的产出规模、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它包括: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它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因为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消费,而消费的最大化是以产出的最大化即经济增长为前提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数,也是经济稳定、比例协调、效益提高的结果。因此,政府应该力争经济持续适度增长。增加就业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要素,而且能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这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

2.经济增长率的表示

在人口增长速度适中且比较稳定的前提下,经济增长率可以用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率来表现,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公式是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总量-基期GDP总量)/基期GDP总量×100%

3.经济增长适度

(1)经济增长速度是高还是低,在不同的国家,判断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发展中国家,1%~3%的增长率为低速增长,4%~5%的增长率为中速增长,6%~10%的增长率为高速增长,10%以上的增长率为超高速增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若能在多数年份保持8%~9%的增长率,在其他年份略高于或略低于这一增长率,则比较理想。

(2)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高,社会福利就越高。因为经济增长一方面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的适度增长率。

(3)一般地说,过快或过慢的增长速度总是与较多的问题相伴而生,所以,增长速度必须与效率及社会整体福利的增进方面结合来评判。只有不降低总体经济成就的高增长率才是合理和有效的。低增长率通常难以使经济有较大发展,但高增长率若不与高效益结合起来,也是不足取的。

4.经济结构优化

在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谋求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下,还应该特别注意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需求结构的优化及其各自内部构成关系的优化,体现经济增长的质量。结构优化与总量平衡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没有总量平衡很难实现结构优化;离开结构优化也很难实现持续的总量平衡。我国现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时期,政府必须综合运用各项调控措施,确保我国的经济结构实现不断优化的目标。十八大报告围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经济结构的具体政策和方针,要点概括如下:优化经济结构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具体把握以下几个层面:

(1)重大经济结构关系方面,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2)“三驾马车”的关系方面。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对我国来说,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3)经济结构的虚、实关系结构方面: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4)信息产业结构方面: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

(5)企业规模结构方面: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该名词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2011年11月,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在未来3年免征小型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

(6)区域发展结构方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7)地区结构方面: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8)城镇化内容结构方面: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物价稳定

1.物价稳定的含义

在市场经济中,当供求相等时,市场价格处于均衡稳定水平,这是十分少见的理想状况。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导致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而正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在不断调节供求趋向均衡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显然,这里所说的是具体的价格变化,它与物价稳定有关,但并非宏观调控的目标所指。作为宏观调控目标的物价稳定,是指总体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换言之,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没有物价的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或者说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可见,具体价格的变动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正常现象,短期内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当总体价格水平长期处于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状态时,才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通货膨胀的成因

在理论界存在不同解释。古典学派、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及新凯恩斯主义都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主张通过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来抑制通货膨胀。这些学派之间在具体原因的解释和对策上又存在差异。如货币学派认为,在长期内,货币供给的主要效应是价格水平的上升;在短期内,货币供给的增长会引起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的增加。理性预期学派则从预期到的和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方面,去解释货币供给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及对经济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税收等因素扩张性变动的综合结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货币现象。在凯恩斯主义看来,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供给的影响完全被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所抵消,货币供给的增长不至于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即使没有流动性陷阱,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价格水平和产出同时上升,而产出的增加迫使价格水平的升幅必然小于货币供给的增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