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一百九十一回 韦大人苦传墨薮 玉案仔糙手著

第一百九十一回 韦大人苦传墨薮 玉案仔糙手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百九十一回 韦大人苦传墨薮 玉案仔糙手著文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一百九十一回 韦大人苦传墨薮 玉案仔糙手著文

文曰:

自三皇已前,结绳为政,至太昊文字生焉。Www.Pinwenba.Com 吧所以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以代结绳之政也。故字有六文:一日象形,日月是也;二日指事,上下是也;三曰谐声,江河是也;四日会意,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考老是也;六日假借,令长是也。又云字有五易:苍颉变古文,史籀制大篆,李斯制小篆,程邈制隶书,汉代作章草是也。其八体者,更加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传信并大小篆为八体也。后汉东阳公徐安于,搜诸史籍,得十二时书,皆象神形也,又加三十三体,共定五十六种书。

在这一回聊聊“书”(造字的方法)和“体”的故事。一段古文看得人眼晕,没关系,我竹板这么一打呀,大家听我说啊!这不我还没说就有人问了:“三皇是谁?”三皇啊!按照汉代所定的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燧人、伏羲、神农。②伏羲、女娲、神农。③伏羲、祝融、神农。④伏羲、神农、共工。⑤伏羲、神农、黄帝。您又问了:“怎么这么多”?我还没说五帝呢,说了您更晕,都是些历史遗留问题不好解决啊!

这段古文的意思是三皇之前,人类用结绳的方法治理国家,到了黄帝时文字产生了,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文的本义是纹理、花纹),但“文”又隐含了指事,因为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自然应该归到“依类象形”里。“形声相益”从字面来理解指的只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形声字,这样的话古代就只有三种造字法了,所以我觉得古人在表述上一定会有历史的局限性,我们不必死抠字眼。按照我的理解“六书”的关系应该是这样,“文”是最初用象形和指事方法造出来的字,“字”是指用形声和会意方法造出来的字,“字”是 喝“文”的奶水长大的,所以叫文字。象形、指事、形声(谐声)、会意和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我们叫做“六书”,“六书”又分为“四体二用”,其中“四体”是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用”是用字法,包括转注和假借。也就是说转注和假借自己基本不造字,它们就像两条寄生虫,趴在前面四个老大身上可劲地吸血,形同败类,从“转”和“借”两字就可以看清它们剥削阶级的嘴脸。

古时候没纸,所以文字是写在竹简和白绢上的,以取代结绳记事的记录方法。这里我把古代造字有六种方法概述一下,第一种方法叫象形,就是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的字,例如:“日”和“月”两字,最早的写法是“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横,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第二种方法叫指事,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如:“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

第三种方法叫谐声,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江河二字,原本是为专指长江黄河而造的字,由于江河均属水类,所以都用“水”来作这两个字的表示义部分(义符),然后又根据口语中称谓江河的发音分别选取了读音相当的“工”、“可”来作标声(音符)的部分,于是就构成了江河两个形声字。

第四种方法叫会意,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一个字通行的写法与原来的写法不同,原来的写法就称为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又如“信”字。“人言为信”,“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第五种方法叫转注,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就是“同意相受”。说简单点,老和考在古时候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您要问我什么是老?我就告诉您老就是考。您要再问我什么是考?我就告诉你考就是老。这种死气白里耍赖皮的方法就叫做“同意相受”,就叫做转注。

第六种方法叫假借,假借是用已有的汉字去记录新词,假借没有创造新字。如“令”,原为接受命令,后借用为县令的令。又如“长”,语言中的长久的“长”、长老的“长”、县长的“长”,和长发之长同音,没有造字,于是古人就假借它来寄托长久、长老、县长等意义,这种方法,古人叫做“假借”。

古文又云字有五易,意思是说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五次变化,不会吧?也忒少点,这都啥书啊?不好意思,来得匆忙没看保质期,好家伙这书都过期了几千年了,你看这霉长得跟刺猬似的,拍了半天,怕出五字《墨薮》唐.韦续,也没个生平,一看就知道不是他写的,怎么就捣腾到我手里了?想不明白,不明白就不想了,拿着老古董接着聊旧事。

文字发展的五次变化是:1.苍颉造了最早的文字。2.史籀(秦朝的史官)造了大篆。3.李斯(秦朝丞相)造了小篆。4.程邈(秦朝的囚犯)造了隶书。5.汉代有了章草。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这就是上古到秦汉时期文字变化的五种比较靠谱的说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