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四十三回温韬后兰亭迷踪 帝王陵古墓坚强

第四十三回温韬后兰亭迷踪 帝王陵古墓坚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四十三回温韬后兰亭迷踪 帝王陵古墓坚强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四十三回温韬后兰亭迷踪 帝王陵古墓坚强

诗云:

辨才师苦死爱,

文皇帝得许痴。Www.Pinwenba.Com 吧

温韬劫陵大盗,

萧翼穿窬(yú)小儿。

上回说到温韬就是嵯峨山的灾星临世,在关中地区的唐朝十八座皇陵里,温韬一个人就关顾了十七座,唐太宗的昭陵就包括在内。据《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温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可是这些东西里没有《兰亭集序》。有些史学家认为唐高宗当时是用绸缎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裱糊好后,放在昭陵里给唐太宗陪葬的。而温韬是个不通文墨的粗人,他看上的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所以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来,而把作品扔了。史学界推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从此不再出现,可能就是让温韬给撕毁了。学生以为温韬肯定是个粗人,要是他知书达理也不会干盗墓的勾当,但要说盗墓的祖师爷不识货我觉得值得商榷。还有一种说法是,温韬的胆量之大,是天下所有盗墓者的楷模,他把昭陵出土的物品理了个清单,公知天下,在这个清单里没有录入《兰亭集序,所以《兰亭集序》不在昭陵里,可能是被唐高宗私藏了,因为唐高宗受父亲唐太宗的影响,对《兰亭集序》也是情有独钟。后来还有人把武则天也拉进来了。但不管是圣神皇帝武则天还是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他们两人死后都葬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代帝王的合葬墓“乾陵”,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在乾陵里能发现《兰亭集序》。

第一个把这种希望变成行动的人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他凭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把李唐江山打得支离破碎。据说黄巢八岁就会写诗,作品有《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个八岁就想当青帝的小朋友长大后,又高唱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咏菊诗,攻陷了洛阳、长安,把唐僖宗赶到了成都后,黄巢自立为帝,国号大齐,真正实现了要当青帝的少年梦。

后来黄巢被唐朝大军反扑,为了筹集军费,就打起了开挖乾陵的主意,有人告诉了他梁山西侧埋了大量碎石,可能是封闭陵墓时剩余的原料,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这里。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从梁山西侧开始挖掘,几乎把乾陵所在的梁山挖去了一半,也没有找到有价值的东西,按黄巢的想法干脆把另外一半也挖了,肯定可以找到乾陵的入口。但就在这个时候,唐王朝的军队对大齐的农民政权开始反攻倒算,黄巢迫于形势只能留下了一条40米深的“黄巢沟”,空手而回。据说那些大量的碎石,是修建者故意埋在离墓道口300多米远的地方,目的就是想让盗墓人迷失方向。虽然黄巢盗墓盗得很失败,但他的方法还是科学的,如果他有坚持到底的条件,乾陵里的东西就一定是他的,愚公移山的故事黄巢领悟得很深刻,可惜的是他最后还是兵败身亡,也有一种说法是他隐居到了民间。有诗为证:“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第二个把这种希望变成行动的人,还是温韬这厮,虽然五代时期天下兵荒马乱,但偷坟掘墓的事情,在当时也是死罪,并被老百姓深恶痛绝。可温韬既不遵守法律,也不相信迷信,所以他又组织了上万人马准备盗挖乾陵。说来也怪,温韬每次把开挖的准备工作做好了,老天爷就开始雷电交加,暴雨倾盆。温韬连着试了几次情况都一样,他手下的人害怕了,对他说:“大人,这个地方不能再挖了,我们干的事情已经招致了天怒人怨,大家都怕有报应。”温韬这才就坡下驴,打消了盗挖乾陵的主意。温韬最后也没能善终,戏剧性的是他盗了前唐的皇陵,最后死于后唐的明宗李嗣源之手。但温韬这厮的墓在什么地方?如果何延之在《兰亭始末记》里没有说假话,那么按照中国人尊重祖先的习俗,唐高宗是不可能私藏《兰亭集序》的。所以《兰亭集序》如果没有被损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温韬的墓里,这几行内容纯属想象,严禁录入《盗墓指南》。

第三个把这种希望爆破的人是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他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直接用爆破的方法炸了许多处地方,还是没能找到乾陵的入口。后来,当士兵们再次挖掘时,老天爷又开始雷电交加,暴雨倾盆。军中一时流言四起,大家都说:“武则天显灵了,保命要紧。”孙连仲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乾陵。好家伙!大爷嘴里的“考古队”敢情都是盗墓的。

不就是一座墓,有这么邪乎吗?邪不邪乎等我说完了您就知道了。这事还得从武则天说起,据说武则天的小时候,父亲武士彟(yuē)就请了当时名闻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来给家里的人看相,正好看见乳母抱穿男孩衣服的武则天走了出来。袁天罡上前一看,大惊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袁天罡再从侧面将武则天审视了一会儿又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女孩,若是郎君,当为天下主!”

等到武则天14岁的时候,她就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但不久就将她冷落一边。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消除萧淑妃对高宗的影响。这年武则天26岁。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这时王皇后却有和萧淑妃结成了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一个月的时候,王皇后来看她的女儿,王皇后一走,武则天就亲手把女儿给掐死了,并嫁祸于王皇后,高宗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被武则天暗中杀死。武则天就此成为了皇后,接着她又害死萧淑妃。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武则天。武则天依靠自己的铁腕手段,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使唐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同时也为自己日后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说唐高宗生前,就派人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派出去的人在今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发现了一块稀世的“风水宝地”,于是就回报给了唐高宗。这件事情被袁天罡知道了,他极力反对。原来,他曾为高祖选陵址到过梁山,深知此山风水的优劣之处。他对高宗说:“梁山从表面上看是风水宝地,可仔细审看这块地有问题,首先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这股龙气是和太宗皇帝的龙脉隔断的。如果是老百姓在这里建造祖坟,自然能够兴盛三代,可是作为大唐皇帝的寿域,恐三代后江山有危。其次大唐的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歧山为首向东蔓延至九嵕(zōng)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今太宗已葬九嵕山,为龙首。陛下不可以后居前,况梁山又非龙首,而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主陛下治国无力。再次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高宗一听就开始犹豫不决,武则天一听就兴高采烈,她听父亲武士彟说过自己小时候袁天罡那句:“当为天下主”的评价,武则天认为机会来了,就极力怂恿唐高宗定址梁山,第二天早朝时,高宗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袁天罡没有说什么。到了给陵址命名的时候,大家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长孙无忌奏曰:“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长安是陛下今世帝都,梁山自然为陛下万年寿域的天堂帝都,人间、天堂,天地合一,乾坤相合,主定陛下永世为帝王。依臣之见,就定名为乾陵吧!”高宗闻听十分高兴,遂定名为乾陵。袁天罡一听,仰天叹曰:“代唐者,必武昭仪。”袁天罡所言,是说梁山阴气弥漫,不能选作陵址,现在定名为乾陵,就注定会有女人为帝。他怕将来受牵连,就辞官不做,出外云游避祸去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