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二十回阮瑀却聘隐深山 曹操放火收名士

第二十回阮瑀却聘隐深山 曹操放火收名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十回阮瑀却聘隐深山 曹操放火收名士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二十回阮瑀却聘隐深山 曹操放火收名士

《琴歌》

奕奕天門开,大魏應期运。Www.Pinwenba.Com 吧

青蓋巡九州,在东西人怨。

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

恩义苟敷畅,他人焉能乱。

这一回我们说的人姓阮名瑀(yǔ),字元瑜,河南开封人,他出生于东汉的世家大族“陈留阮氏”,这个家族的人,当时的社会地位都很高,其子弟出来做官,要比其他人容易。阮禹年轻时曾拜蔡邕为师。因得名师指点,文章写得十分精炼,闻名于当时。相传曹操知道阮禹很有才华,就让人征召他出来做官,阮禹一听就跑到深山里躲了起来。曹操多次派人来请,阮禹都不肯出来做官,在山里和曹操的人玩捉迷藏,三番五次不见人影。曹操想起了春秋时期的晋国贤臣介之推。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他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有一次重耳逃到卫国,粮食被一个叫做头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饥饿难忍,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弄了一番。介子推为了让重耳活命,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煮成汤给重耳吃。重耳知道后,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后来重耳当上了晋文公。介子推因为看不惯重耳身边的人,就隐居到了绵山,成了一名隐士。他的邻居解张很为他报不平,就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记了当年的誓言,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自带着大队人马前往绵山寻访,但绵山蜿蜒曲折,山高林密,根本没有办法找。晋文公见介子推心切,误听了小人之言,就下令三面烧山,想把介子推烧出来。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晋文公为此悲痛万分,他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这就是介子推的故事。

所以曹操觉得阮瑀是在学习介子推,于是他自己也效仿当年的晋文公,开始放火烧山,阮瑀一看见山被烧了,自己隐居的房子也着了火,知道曹操这回是玩真的了,自己要是再不出来,指不定曹操还有什么鬼主意?于是立马下山,表示愿意归顺曹操,但阮瑀这人心高气傲,他谁也看不上,有一次曹操大宴宾客,阮瑀依旧眼高于顶,大家和他说话,他理都不理,曹操一生气就让他和地位低贱的乐工们站在一起,以此来羞辱他。可阮瑀却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拿起乐工手里的琴,调好琴弦开始高歌:“高大的天门打开了,魏国的鸿运高照,魏王的马车就要巡行九州了,东西的人们都倾吐着自己的心声。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魏王的恩义在天下到处传播,没有人可以替代啊!”阮瑀的琴弹得抑扬顿挫,如高山流水,歌也唱的珠圆玉润,娓娓动听。关键的是马屁也拍的如春风化雨,曹操听了心里很感动,心里想:“自己这样羞辱人家,人家还把你唱的这么好。”从此曹操认为阮瑀没有二心,可以重用,阮瑀就这样成了曹氏集团重要的文职官员,担任司空军师祭酒,与陈琳共同起草国书和檄文。

阮瑀写文章,无论诗词歌赋,还是朝廷的公文,他都写的又好又快,从来都不用修改。有一次出征,曹操急着要写一封信给关西军阀韩遂。他本想让阮瑀下马书写,不料阮瑀微微一笑,人不下马,臀未离鞍,提笔就写,写好了呈给曹操,曹操接过后,本来要按惯例改动一下,但看了半天,竟不能增减一个字。曹操从此开始佩服起了阮瑀笔头上的功夫,后来曹操和东吴交涉,让阮瑀替自己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后来成了阮瑀的代表作品,叫做《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全文如下:自从离绝以来,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我没有一天忘记以前的情谊。也是因为我们之间联姻的恩情深厚,而不快的经历很浅。我心中是这样想的,你也应该是一样的吧!每当想到古往今来那些弃好成仇乃至于刀兵相见的例子,有不少只是起源于一点小的嫌隙,而当事者心怀怨恨,终于铤而走险引发惨剧。像韩信伤心于失去楚国的封地,彭宠自视太高而不满待遇,卢绾惧怕自己做错的事被揭露,英布担忧被人告发,这都是事变的起因。我与将军恩同骨肉,把江南割给你而不置于扬州的辖下,岂同于淮阴侯失去旧领地的仇恨。扬州刺史刘馥数次公开上奏像朱浮弹劾彭宠一样弹劾你,我都把这事压下去了,反而待你更加亲厚。你既无隐匿优待张胜这样的间谍,我这里也没有像贲赫这样告发谋反的检举,完全不是燕王、淮南王的情形。而你竟然违抗朝廷命令、捐弃我这友邦,实在是被奸佞所陷害的缘故。像这种似是而非的话莫不动听,顺应形象做的比喻最容易误导人。以祸难示人、以耻辱激人,大丈夫的雄心能不愤发吗?当初苏秦就是这样游说韩王,韩王按剑而怒,虽然后来兵败地割也不后悔,这也是人之常情。你年轻气盛,相信自己亲信的话,既怕大祸临头,又兼心怀忿恨,远不能明白我对你的心意,近不能看清局势,于是凭一时浅见短识的计较做出了推翻一向老成持重的决定。加上刘备在里面煽风点火,不由自主使事态急转直下。我想你的本意未必愿意使局势演变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吧!

我虽德薄而忝居高位肩负重任,幸蒙朝廷气运转为安泰之势,才能荡平天下,使远人来服,正喜于克尽全功,以后万民就可以长享幸福了。这时姻亲离我而去,重要的盟友与我发生嫌隙,常恐怕天下人多因此指责,以为我包藏祸心,背地里有郑武公伐胡的诡计,才使你弃我而决裂。为这事我心中不安,惭愧得辗转反侧,常想消除嫌隙,与你重归于好,使我们两家能共享荣华,荫庇子孙,以显明我一片诚心。虽然怀着这种想法,但几年来一直没找到好机会。当年赤壁之役,遭遇瘟疫,我烧船自还,以离开水土不服的地方,并非周瑜的水军所能抑挫的。江陵之守,是物质耗尽,无所依凭,才自己退师,又不是被周瑜击败。荆州本非我分野之内的地方,我全都给了你,希望取得其它的地方,又不是于我有切肤之痛。想想以前这些变故,于我并无太大损伤,你又何必如此自嫌,再不与我往来?高帝设爵以延请田横,光武指着黄河发誓不计朱鲔的罪过,你的错误难道比得上他们二人?这是我的真心话,希望能听到你的好消息。

往年在谯,新造战船,于是自载军队,顺流下至九江,是想观巢湖的地形,安定江滨的人民罢了,并没有深入江南的计划举措。就怕你身边的人还把这当作自己的功绩,自以为得计,认为再也没有西向之患,你更因为如此,不肯回心转意。然而智谋之士的思虑,正是思虑于形迹未显之时,通达之士的规划,正是规划于预兆未露之时。所以伍子胥预见到姑苏台会成为麋鹿出没的荒丘,辅果看出智伯将做赵襄子的阶下囚。穆生借口生病辞去,免罹于楚王戊之难,邹阳北游于梁国,不卷入吴王濞之祸。这四个人难道是圣人吗?也不过是通达变数思虑深远,以微知著而已。以你的聪明,看看我的本事,掂量一下你我所控制的土地、物力,难道是我势力寡弱,不能远征,就任人割据江表,晏然苟安而已吗?那就大错特错了!若自恃水战之利,临江据守地形险要之处,想要始终阻止王师渡江,也未必一定能做得到。水战经常转战千里,战场局势变化万千,越国分为三军使用疑兵之计,吴国无法抵御,汉军从夏阳潜渡,大出魏豹意料之外。江河虽然宽广,但战线太长难以处处防卫。

凡是事情对你有好处的,无法一一说完,我想要与你重修旧好而使形势益张,更不会以军事威胁把你逼成我的敌人。然而有所担忧,担忧写了这封信于事无益。为什么呢?以前引大军进逼却最终退还,现在远在中原而写来安慰笼络之信,言辞谦逊而用意委婉,只怕议者以为我是力有未逮,不但不足以打动人心,反而徒增了他们骄狂自大的气焰,请你明察古往今来的事例,然后自己取舍决断该怎么做。当年淮南王安相信左吴的策划,东汉初隗嚣听从王元的话,彭宠接受亲近吏从的计谋,三个匹夫始终不醒悟,最后沦为世人的笑柄。梁孝王不敢藏匿公孙诡、羊胜,窦融斥退张玄,二位贤者既然觉悟,福报也随之而来。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显示你的一片赤心,和我恢复以前的亲密友好的关系,则长江之外,可以长相托付,高位重爵,可以安心等待。上令圣朝无东征之劳苦,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福祉,你安享荣华富贵,我也乐得落个清闲,岂不快哉!若忽视我至诚的提议,抱着侥幸的心理,因为亲近这两个人,就不忍加罪,那正是所谓小人之仁、大仁之贼,大雅之人,是不肯做这种事的。如果怜悯子布,愿意和他同生共死,如果他也能回心转意泯释旧恨,顺从你的主张,那么再给他个机会,以观后效也可以。只用擒获刘备,也足以验证你的忠诚。开设两条道路,你可以仔细选择其一执行。

听闻荆扬诸将所得降者的消息,都说交州被你幽禁,豫章抗拒你的命令,不承认你派去的官员,你们那里瘟疫旱灾一起爆发,人民、士兵都数量大减,荆扬诸将个个都请求进军。我听到这些话,一点也不感到高兴。一方面是因为距离遥远,只怕是道听途说,再者降者的话难以尽信,更重要的是庆幸别人遭灾,不是君子所为。况且哪里的百姓不都是国家的百姓,遭受了天灾就更应该多加关怀,使他们安居乐业。我现在应该一心一意辛勤修持自己的德行,如果能让远人都慕名争相来归附,不用劳动刀兵天下就能平定,那对我来说才是更可贵的。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拒绝了他们的意见,按兵不动各守其位,写信给你吐露我的心声。上古遗风,就算是双方正在交战,使者也可以在其中往来。愿仁君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回心转意,以应诗人补衮之叹,而要警惕《周易》牵复之义。鳞甲美丽的锦鱼只有在清澈的河流里才会畅游洗濯,一飞冲天的良禽只有在广阔的青天下才能展翅翱翔,现在正是这种大好时机,你可不要错过啊!

阮瑀的《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读起来文气顺畅,收放自如。曹操的儿子曹丕非常佩服,说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阮瑀在诗歌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今存诗10余首,其名篇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一孤儿受后母虐待的情景,从侧面反映了汉末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其风格与汉乐府《孤儿行》颇为相近。他还有《咏史诗》两首,其中有荆轲刺秦王等内容,无情地批判了历史上的君王暴政。在“建安七子”中,阮瑀的诗歌,格调最为凄凉低沉,没有对那个时代做过任何粉饰。他的《七哀诗》、《怨诗》等,都是感人的悲愤之作。在文学理论方面,阮瑀著有《文质论》一文,主张文章“意崇敦朴”,表达了他重质轻文的文学观点。建安十七年(212)深秋,阮瑀随曹操征战后,回到邺城重病而亡。欲知徐干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