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九回蔡伯喈神人天授 杨大匠雇凶杀人

第九回蔡伯喈神人天授 杨大匠雇凶杀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九回蔡伯喈神人天授 杨大匠雇凶杀人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九回蔡伯喈神人天授 杨大匠雇凶杀人

《笔论》

练字,是闲散的事。Www.Pinwenba.Com 吧要练字先要有放下世事的心态,放纵情性,才能练字。如果事务繁忙,就算有最好的笔,也是写不好字的。练字的人,首先要默坐静静地思考,胸怀潇洒随意,不要与人交谈,心气平和,神情专注,如同面对你最尊敬的人,这样就没有写不好字的了。

练字的准则是脑海里一定要有先字的形象,像坐像行,像飞像动,像往像来,像卧像起,像愁像喜,像虫吃树叶,像利剑长戈,像强弓硬矢,像水火,像云雾,像日月。横竖点画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这才得称的上是书法。

这是古人留传下来的笔法。这个古人就是东汉年间陈留郡圉县人,姓蔡名邕字伯喈。他的祖上叫蔡勋,喜欢修仙道术,是汉平帝时郿县的县令。王莽纂位后,想要让蔡勋当陇西郡太守,蔡勋面对着印绶仰天长叹说:“我本来在汉朝为官,死了也不能失去正道。”于是举家逃进深山隐居起来。蔡邕的父亲叫蔡棱,也是清白持身,所创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与三国魏末嵇康创作的《嵇氏四弄》(通说为《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并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

刚才说了蔡邕祖上都是高洁之士,到了蔡邕这孩子也很孝顺,母亲在床卧病了三年,蔡邕一直在旁伺候汤药,照顾老母不敢有丝毫松懈,最长的一次七十多天没有好好睡过觉。母亲去世后,蔡邕就在母亲的墓旁搭建了一个茅庐,住在里面寄托风木之悲。山里的野兔也感其笃孝,时常到茅庐周围伴他玩耍。茅庐外还有几棵不同根的树枝干连生在了一起,远近之人觉得新奇都来观看。

在家里蔡邕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之间都没有分过家,乡亲们都很敬重这种义举。为什么三代不分家会是义举?有个说法,说是在秦国商鞅变法之前,人们都崇尚大家庭制,几代人都住在一起不分家单过。后来商鞅规定:“家里有两个男子,结婚后不分家的,就加重他们家的税赋。”所以大家都被迫改成了小家庭制。秦以后,受儒家思想感染,大家庭又有所增长。但到了东汉,三世不分家的仍为数极少,所以蔡邕的这种行为受人尊敬,叫义举。

传说蔡邕年轻时喜欢书法,他听说嵩山上有高人写字写得好,就去嵩山访师学艺,无意中在嵩山的一间石室里获得了一本古代的笔法论《素书》,读了三年,勤思苦练,融会贯通之后,一出手就让当时的书法名家们觉得字好,不同凡响。后来估计他没把自己得到《素书》的事情往外讲,所以人们才会把他学习书法无师自通的事情说成了:“神人天授”。但这话说的一点没错,只是现在被我们改成了:“天道酬勤”。

蔡邕不但书法写得好,而且博学广记,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都有极高的造诣,堪称东汉时期全面发展的典范。东汉桓帝的时候时,宦官当道,宦官们听说蔡邕琴弹得非常好,就让当地最高行政长官亲自去请蔡邕到宫里为桓帝弹琴,面子很大,效果很小。蔡邕胸怀韬略不想只给皇帝当音乐老师,所以到了半路,说自己生了疾病,朝不保夕,就打道回府了,回到家里闭门谢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光阴日冕,转眼到了汉灵帝建宁三年。蔡邕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躲到了司徒乔玄的府上,乔玄很赏识蔡邕的才能,举荐蔡邕当了汉灵帝的顾问,至此蔡邕算是步入了仕途。据考证蔡邕是在和乔玄的交往中认识了曹操的,两人一见如故关系很铁。所以后来蔡邕的女儿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匈奴的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好处,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表。

话说蔡邕有一次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送文章,他在等待被接见时,看到门外工匠在用扫把蘸石灰刷墙,常常每一刷下去,白道里有些地方透出墙皮来。籍此,蔡邕回到家不断练习,独创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即“飞白书”。北宋的书法家黄伯思形容这种书法是:“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现在的人将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泛称为“飞白”。“飞白书”的主要特征是笔画中间夹白,它不同于枯笔,枯笔是偶尔露白,或时黑时白,而飞白则是丝丝夹白。至于飞白的用笔,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古人以散笔作隶书,谓之散隶,近岁蔡襄又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与飞白。”所以现代有的学者推断写“飞白书”的笔和普通的毛笔是有区别的。“飞白书”现在虽然已经失传了,但蔡邕创立“飞白书”的方法(看到门外工匠在用扫把蘸石灰刷墙受到启发),远比“飞白书”本身要重要的多,我们把它叫做“观象悟书”,书法物象论自此成为书法美学的重要命题。进而演变成实践上的“观象以悟书”、“观物以悟道”,它让历代书法家们如获至宝。唐朝有个和尚叫释亚楼,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唐代的大书法家张旭有一次看到公孙大娘在表演剑舞,只见公孙大娘身法轻盈敏捷,舞姿矫健,双剑上下飞舞,忽隐忽现张旭在一旁凝神关注,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公孙大娘的剑上,一进一退,一招一式都看得极其仔细,不多时,自己已完全融入公孙大娘的剑中一剑舞罢,众人散去,张旭仍沉浸其中好久才回过神来突然他像是悟到了什么,手舞足蹈,兴奋不已回到家后,张旭马上练习书法只见他仿佛将自己手中的笔幻化成公孙大娘的剑,时旋时转,时而如猛虎下山,时而如蛟龙出水,变化莫测,字字写得龙飞凤舞,神采飞扬从此,张旭的书法从此突飞猛进,这都是中国古代“观象悟书”的典型。后来这种技术被中国武术界剽窃了,发明了虎拳、猴拳、蛇拳、螳螂拳等各种打架斗殴的新拳法,扬威江湖,让蔡邕老师斯文扫地。破烂江湖不提也罢!我们还是来说说蔡邕流传百世的《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是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等人上书灵帝要求规范六经文字。皇帝批准后,蔡邕、张训等人将《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种经典,用隶书刻于石碑上,作为经书的标准版本,成了我国第一部官定石刻经本。《熹平石经》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当时上万太学生们门派众多,教材杂乱的问题。它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诸家异同于后,对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熹平石经》在当时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清华、北大的教科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蔡邕堪称中国教课书行业的鼻祖。后来《熹平石经》被毁,到了北宋才有一些残石出土。1933年,于右任为抢救文物,慨然以四千银元从洛阳一个古董商人手里买来一块略似三角形的东汉刻石。关中著名史学家张扶万确认此石为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所出,是《熹平石经》的一部分。于右任所得石经残石为两面刻,一面刻《周易?家人》迄《归妹》十八卦,存二百八十六字;另一面刻《文言》和《说卦》,存二百零五字。这是数十年来出土残石中字最多的一块,向来为书法界、考古界所珍视。1940年,抗日战争形势紧张,于右任为确保碑石安全,将其由上海转运至西安,后捐赠给了西安碑林,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三室。

编写《熹平石经》这么好的一件事情,让蔡邕给办了。蔡邕一高兴,就又办了一件事,这事叫“鸿都门学事件”。事情是这样的。东汉灵帝时,清流党人和宦官集团的斗争比较激烈,清流党以太学为阵地,反对宦官集团。宦官们为控制舆论和笼络人才,便在灵帝的支持另起炉灶,在鸿都门下招了些学生学习辞赋、小说、尺牍、字画与太学分庭抗礼。由于鸿都门搞得比较有创意,加上创办人都是黄帝身边的人,想不火都难,把太监们高兴的声音都跟李逵似的。面对这样的太监,支持清流党的蔡邕当然不可能袖手旁观,在熹平六年(177年)七月他上了《陈政要七事疏》,中间有一疏说鸿都门学校不好,治理国家要依靠太学里学习七种经典的人,靠鸿都门学校里学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的学生们治理国家不靠谱,汉灵帝就把鸿都门学校(中国第一所文艺大学)给停办了。蔡邕这件事情办得对,对在治国的确要靠熟悉经史子集的人才。但没有办好,因为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另外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太学里多为士族子弟),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中国历史上最光辉动人的灵感,被蔡老师无情地吹灭了,我欲哭无泪。

鸿都门学事件后,蔡邕算是和太监们有了矛盾了。说实话,太监里面也是好人多,坏人少,都是些可怜人,人情世故也远非“黑白”二字。历史上,孟子虽好,曾想休妻之踞(伸开两腿坐着)。严嵩虽奸,常怀糟糠之情,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有了矛盾需要去调和。但接下来的事情,让矛盾变成了死结。事情的起因是当时天下灾祸频发,人们都很恐慌,灵帝召蔡邕等人见驾,问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蔡邕说:“这是宦官专权、妇人干政导致的妖变。”不想宦官曹节在后偷看了奏章,并泄露了出去,封建迷信害死人说得一点不假,蔡邕的麻烦来了。蔡邕与司徒刘邰原有矛盾,其叔蔡质与将作大匠杨球也有矛盾。杨球是大宦官程璜的女婿,程璜就让人诬告蔡邕、蔡质,说蔡邕与司徒刘邰的矛盾是蔡邕公报私仇,汉灵帝就把蔡邕及蔡质关进洛阳牢狱,程璜等人网络罪名给蔡邕定了个死罪。宦官吕强(好太监)觉得蔡邕无罪,为他说情,灵帝就把死罪改成了流放朔方今后不得赦免。杨球知道后就收买刺客,让刺客在流放途中杀了蔡邕。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