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八回谏逐客语惊四座 扫六和篆盖秦庭

第八回谏逐客语惊四座 扫六和篆盖秦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家都不要走,我有话说。”一句抗旨之言响得斩钉截铁。宗室大臣们道:“谁敢抗旨,拖出去砍了。”这时从人群中奔出一人,只见他鼻若悬胆,面如冠玉,剑眉倒树,虎目圆睁,噔噔噔一路跑到来到秦王面前,纳头便拜道:“臣李斯有本上奏。”秦王政说:“讲”。李斯道:“大王驱逐客卿的行为,臣私下以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穆公访求贤士,从西方的戎争取到了由余(秦穆公的宰相),从东方的宛得到了百里奚(秦穆公时的上卿),从宋国迎来了蹇叔(秦穆公任为上大夫),从晋国招致丕豹、公孙支(秦穆公时的次卿)。这五位先生,不出生在秦国,而穆公任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小国,终于称霸西戎地区。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人民因而殷实兴旺,诸侯都来亲附听命,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占三川地区,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取别国肥沃的土地,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向西侍奉秦国,功业一直延续至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王室地位、遏制贵族势力,一步步吞食诸侯各国,使秦国成就了帝王的事业。这四位君王,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从上述事实看,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当初四位君王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那就会使国家没有雄厚富裕的实力,而秦国也就没有强盛的威名了。

如今,陛下得到昆山的美玉,占有随侯珠、和氏璧,悬挂明月珠,佩带太阿剑,乘骑纤离马,竖立翠凤旗,陈设灵鼍鼓,这几样珍品宝物,没有一件产于秦国,而陛下却喜爱它们,为什么呢?如果必须是秦国出产的然后才可以使用,那么,夜光之璧就不会装饰在您的朝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物就不会为您所赏玩,郑、卫美女就不会充满您的后宫,骏马就不会养在您的外厩,江南的金锡就不会为您所利用,巴蜀的颜料也不会为您增添光彩。如果您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东西才用,那么镶嵌宛珠的簪子、缀满小珠的耳环、东阿白绢做的衣服、锦缎绣成的饰物以后就不可能再呈献在您面前,而那些扮装雅致、艳丽优美的赵国美女,也不会侍立在您身旁了。敲瓮击缶,弹筝拍腿,呜呜呀呀地唱歌是秦国的音乐。现在您放弃了敲瓮击缶而听郑国和卫国的音乐,停止弹筝拍腿而取《韶虞》之乐,这是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心情愉快,看得舒服而已。如今用人您却不这样,不问可行还是不行,不分有理还是无理,不属于秦国的人都离开,凡是外来的客卿都驱逐。这样做只能说明您所重视只是女色、音乐、珠宝、美玉,而轻视了天下的人才,这可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政策。

臣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众多,武器精良,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因此,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问哪个国家,四季都很美好,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如今您竟然抛弃人才去资助敌对国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使天下的贤士不敢来投靠秦国,这是供给敌人武器,送给强盗粮食。损害民众而有利仇人,对内削弱了自己,对外结怨于诸侯,还要国家没有危险,您觉得可能吗?”一番话说得秦王政如醉如痴。宗室大臣们面如死灰。秦王政马上取消了驱逐六国客卿的行动,并为自己能获得李斯这样的人才感到高兴。后来在李斯的辅佐下,秦王政横扫**,定鼎中原,成就了秦国千古未有的霸业。

夺天下靠的是兵威,管天下要的是文治,文治的核心又回到了文字上。那时六国的文字良莠不齐,高的高、矮得矮、胖的胖,瘦的瘦,有竹简的、白布的、结绳的、刻符的放在一起堆得比山高,铺的比海阔。秦始皇对李斯说:“卿啊!我看着眼晕,你把它们都灭了吧,我要一种新的可以使用千秋万代的文字,你不是喜欢书法吗?这事交给别人我不放心不是。”

李斯等人就此奉了秦始皇之命制造文字,几年来探胜拾微,扬帆游学海;攀高揭秘,矢志越书山。他们将原来的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小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李斯就和赵高、胡毋等人又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最早的字典),供大家临摹。

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奴隶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但作为书法艺术,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李斯之功,功及千秋,李斯本人的书法也小篆入神(张怀瓘在《书断》评它是神品),大篆入妙(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它是妙品),被称为中国书法的笔祖。

李斯书法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秦泰山刻石、峄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等。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座内,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石原在岱顶玉女池旁,后迭移至此。刻石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缺,秦泰山刻石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峄山刻石是秦王政在公元前 219年,出巡山东齐鲁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勒石于峄山之上。全碑共222字:“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令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该碑刻文今已泐毁37字,尚存185字。左侧面以行书刊刻跋语,记述摹刻经过。

《琅琊台刻石》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东巡时,群臣请立的石刻铭,传为李斯书记述秦始皇“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与“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的殊功。二世元年,秦二世东行郡县,于始皇所立石旁刻大臣从者姓名,以彰始皇成功盛德,复刻诏书于其旁。至宋代苏轼为高密太守时,始皇刻石已泯灭不存,仅存秦二世元年所加刻辞,世称二世诏文,也就是现在保存下来的琅琊台刻石。今存原石本13行,计86字,笔画接近石鼓文,用笔即雄浑又秀丽,结体的圆转部分比泰山刻石更圆活,确为杰出的小篆代表作。残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常言道:“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后来李斯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劝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胡亥昏君穷奢极侈、荒淫无度,见李斯等人上书十分恼怒,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最后被赵高和胡亥定了个谋反之罪,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千秋功过我想说:“论才智,韩非难敌你。树强秦,蒙恬也服君”。下一回我们要说的是神人蔡邕,欲知故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