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四首其二》张祜:
天阙沈沈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玉女舞霓裳》李太玄:
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千回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
《霓裳词十首其一其二》王建:
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
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
《卧听法曲霓裳》白居易:
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起尝残酌听馀曲,斜背银缸半下帷。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嵩阳观夜奏霓裳》白居易:
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爱者谁人唯白尹,奏时何处在嵩阳。回临山月声弥怨,散入松风韵更长。子晋少姨闻定怪,人间亦便有霓裳。
……
这些诗词,不懂诗词的人看来,能有多少感觉?最多不过觉得写得文采飞扬,华丽多姿,意境美妙云云。
但其实很多细微的东西,不懂诗词的人,是很难能够察觉的。
最后,在一群诗词友人的帮助下,才完成了对《霓裳羽衣曲》的定调。
……
原版的霓裳羽衣曲,全曲共36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
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
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篥、笙等金石丝竹,乐声如“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这么看起来,就知道苏十三口中所言的,霓裳羽衣曲复杂的由来。
不过,陈清风他们那个清泠池阁版本,就简单的多了。
只有古琴、箫、琵琶、笙和人声歌声,也没有分那么多段,只是大致保留了原曲中的三段体式,所以演奏起来很方便。
不过方便归方便,现在重组的听风看雪,要立刻演奏出来,还是要编排一下。
“古琴不变,二胡奏琵琶,笛奏箫,唢呐奏笙,人声歌声,由雪儿来。我们先试一下,看看效果。”
陈清风接过牛十三的话,做出了最简单的替代分配。
“那我呢?”牛十三听完,发现陈清风分配了一圈,没有鼓的位置,连忙就问:“风神,我是鼓,大鼓,你不能忘了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