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谈话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往更深层次方面说去。
在说了一会关于杨晞身世的事后,郭子仪将话题转到另外方面去了。
“子亮,已经是夏天了。待天凉了,你和昕儿就可以成婚了,趁现在婚期还没临近之际,我们要想办法让陛下同意尽早进行军务的改革!”郭子仪盯着杨晞,直言不讳地说道:“老夫在外任职多年。深知如今节度使制度对朝廷的危害,说句实在的话。要是哪个节度使有异心,想谋反,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节度使制继续存在,各镇节度使依然有这么大权力,军事民生一手掌握,那天下会继续动荡,朝廷给会没办法控制天下。”
郭子仪在外任职多年,任节度使也时间不短,他对于这一切很是清楚。
当然他在任节度使间,并没觉得自己手中的权力过大,反而欣喜于军事、民生一手抓,做什么事都不要受制于人,甚至对朝廷的命令也可以阳奉阴违。
但在经历安禄山的叛乱后,归朝任职的时候他却觉得这是最需要改变的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太大了,节度之镇之内,不要说军事民生一手抓,连人员任免都是节度使说了算,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安禄山的叛乱虽然平息了,但这个大奸贼却起了不个很不好的头,以后肯定会有一些怀有异心的节度使,会涉其后尘,效仿其行为,想过过当皇帝的瘾。为了天下的安定,为了以后不再起乱,节度使制度必须进行改革,节度使手中的权力一定要得到削弱和遏制,让他们没有起乱的可能。
原本郭子仪并不急于做这些事,他知道做这些事是很棘手的,会树立很多“敌人”,毕竟谁都不愿意将手中的权力交出去或者小去,他觉得一切可以慢慢来,花了几年时间。但他在与杨晞说了一番话后,却马上改变了想法,觉得一切都要加快速度进行,一定要以铁腕的手段改变这一切。
所以在想了一会后,他马上就向杨晞这样提议了。
听郭子仪这样说,杨晞仿佛找到知音一样,眼睛都亮了一下,马上应和道:“岳父大人说的极是,小婿也是这么想的。自安禄山的叛乱暴发以后,小婿就认真分析过这事,也是认为导致叛乱发生的最根本因素就是节度使手中的权力太大了。在开元以前,我大唐鲜有镇边大将率军起乱的事发生,那时候也不可能有安禄山之乱这样规模的叛乱起来,除非大规模对外征战时候,不然任何一个将领手下都不可能有这么多数量的常备军。前些日子,我也和父亲说过,朝廷必须进行军制的改革,消减各镇节度使手中的权力,不然天下终难大安,父亲也是同意了我所说的观点。”
听杨晞如此说,郭子仪眼睛一亮,赶紧追问了一句:“子亮,你是说,你父亲杨相公,他也是同意削减各镇节度使手中的权力的?”
“是的!”杨晞点点头回答,“其实在安禄山叛乱起来前,父亲就已经觉察到安禄山要起乱,建议陛下将安禄山召回来,并要削减各镇节度使的权力,但陛下并未完全听从。叛乱起来后,父亲更是数次这样与我说过,相信岳父大人提的这个建议,父亲肯定会支持的!”
“那就好!”郭子仪放了心,拍拍杨晞的肩膀道:“子亮,那这几个月,我们就要好生琢磨一下,该怎么进行这项事才好。不过首先的,还是要让陛下同意让我们做这事才可!”
“岳父大人请放心,陛下一定会同意此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