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于此,包敏星也忍不住叹道:“你小子真是不要命了,这一部一部的连轴转,你身体能吃得消吗?”
“小意思!”岳嵩满不在乎的耸耸肩,“要不是因为经验不足,人手也不够,我这拍片效率还可以更进一步,今后争取做到一个月一部电影,一年最少六部,最多不封顶!”
包敏星还能说什么呢?她也只能苦笑不语了。
就冲着岳嵩这份拼劲,难不成她还去泼凉水?再说了,岳嵩的效率越高,为公司带来的利益也就越多不是?
唯一让包敏星诟病的,大概也只有岳嵩身为导演的功底问题了。
导演功底这东西是硬伤,岳嵩也没办法解决,说到底,他只不过是个熟练掌握了所有拍摄手法和技巧、基础知识无比扎实的“怪胎”罢了。
岳嵩可以做到像机器人一般精密严谨,却无法像那些经验丰富的导演一样,在脑海中不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这也是他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总是将一切镜头提前在脑海中想象出来,再通过摄像机一一录制。
说的通俗一点,岳嵩就像个拍摄机器,却没有展现出导演的天赋。
不过这主要是年龄造成的,十八岁的导演全世界也找不出几个,更别说连续拍摄多部电影了。
更重要的是,这一缺点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改善,当岳嵩的拍摄经验日渐丰富起来后,他所拍摄的电影必然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体上模仿一些著名导演的拍摄手法。
和包敏星的交流完毕,岳嵩就来到了公司所在写字楼的楼下——这里就是岳嵩个人工作室的所在地。
短时间内,他并不打算彻底从宜和星光脱离出去,一来和公司挨在一起,有什么事都可以由公司代劳,使唤起来很方便,包敏星也乐得为工作室的运转出一份力;二来工作室的规模暂未扩大,现阶段不需要有太大的空间。
算上岳嵩自己,整个工作室也只有三十多个人。这还是加上了韩国办事处的人数。
在工作室仅有的一间会议室里。岳嵩把全体员工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会议的核心内容就是关于未来一年的工作安排——不是已经拍摄完成的几部电影,而是更多电影的拍摄计划!
目前岳嵩手头上现有的安排,就只有浪客剑心这一部。不过他还有另一个想法。只是暂时还不方便拿出来。但岳嵩也希望工作室一干人都做好准备,以免等拍摄计划安排下来后,大家都手忙脚乱的。
“老戴。编剧招的怎么样了?不是说有几个不错的人选吗?”
对内地的电影公司而言,编剧这东西只是可有可无的存在,绝大多数电影的故事都是由导演一拍脑袋决定下来的,最多再找几个编剧负责完善一下,像之前岳嵩就是如此。
还有不少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之后作者自己摇身一变,就成了一部电影的编剧。
岳嵩不想这么搞,他希望能正规化一些,尤其是他拍电影的效率高得吓人,要是没有足够的拍摄计划在后面准备着,往往他会为没片可拍而发愁。
让戴文涛招收编辑,就是冲着这个目的去的,他希望能找来一个符合自己胃口的编辑,而不是那些追求艺术的理想主义者。
戴文涛干咳两声,“正打算和你说这件事……招了几个编剧,也都把自己写的东西拿来了,不过没一个是商业题材的剧本,全都是偏重艺术类的。”
“这些人有病吧?在学校里都学傻了?”岳嵩不耐烦的撇撇嘴,“你不是说这都是各大高校文学系的高材生吗?就没一个大脑思维正常的?”
会议室里的一群人都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这些人都很清楚自家老板的想法,那些书呆子是肯定得不到老板欣赏的。
戴文涛也笑了起来,半响后正色说道:“还真有一个合你胃口的,不过不是科班出身,是个野路子。”
“哦?”岳嵩一听就来了兴趣,他自己不就是野路子嘛,“野路子不要紧,有真本事才是真的,他叫什么名字?干嘛的?”
很快,一份简历被助理送到岳嵩面前。
陈锋,男,汉族,1983年1月25号出生……
简单的说,这个叫陈锋的人,是个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才刚参加工作半年,他这几年没少把自己写的故事小说投给报社出版社,还时不时的写个剧本,投给内地的几大电影公司。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从他上大学以来,写出来的东西就没一个人表示过欣赏的,出版社和报社不知退稿了多少次,电影公司压根连拒绝的电话都不打给他——理由是他不切实际,想法太超前了,简直就是个疯子。
说起来,戴文涛知道这个人,最早还是在一年前,当时宜和星光也曾收到过他投来的剧本,可问题是公司本身并没有开展电影制作方面的计划,直到岳嵩加盟后,包敏星才一改往日的谨小慎微,开始大手笔的投入到电影制作中。
陈锋写的剧本戴文涛也看了,文笔方面不说,故事的可塑性和精彩程度都堪称王牌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