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杨天风也是那种追求超越的人。他以军人为职业,对杀敌武器的研究和杀敌技术精益求精,已经达到了精湛的程度。
抛开飞雷炮的多种花样,在杨天风的指导下,榴弹发射器和榴弹,以及重型迫击炮又进行了改进,解决了之前的缺陷,提高了效能。但杨天风却并没有告诉学员们,必要的保密工作还是要有的。
榴弹的生产制造一直面临着信管小型化的难题,所以才暂时改成了延迟引线。现在,经过兵工厂技师的反复实验,终于按照杨天风所提供的配方,研制出了猛火药。猛火药的诞生,不仅能使榴弹变成触炸瞬发,还使一些大口径子弹有了改造成特种子弹的可能。
用含有起爆药的火工品来起爆是近百年来的传统起爆技术,直到二十一世纪,发展高技术火工品的起爆技术才有了较大的进展,无起爆药雷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该****内无起爆药,只装有猛炸药,需要输入较大的初始能量才能起爆,反倒比普通****有高得多的安全性。
不用说40mm榴弹,就是12.7mm的大口径子弹,在后世也有了很多品种。其中的穿甲爆燃弹头的设计就是靠弹头以一定飞行速度撞击目标时获得的冲击能来直接起爆弹头内的猛炸药,并使燃烧剂爆燃。
在武器方面,不一定是高级的就越复杂,无起爆药雷管结构简单,对****外壳的强度没有特殊要求,造价较低,装配工艺容易实现和控制,安全可靠。
也就是说,榴弹等弹药更先进了,更灵敏了,但制造工艺却比原来简单、容易了。由此带来的进步就不仅仅只是触炸和射程的提高,而是可以赋予该武器更多的性能,比如杀伤破甲弹、燃烧弹等等。杨天风给兵工厂技术人员安排的首要任务便是制造出能够摧毁轻型装甲和土木工事的榴弹,以及燃烧弹。
尽管榴弹发射器在破甲威力上不能完全取代钢拳,但大多数的日军的薄皮装甲车的装甲厚度都不超过10mm,甚至九五式轻型坦克、九二式超轻型坦克(俗称小豆坦克)的装甲厚度也只有12mm和6mm。
让你们拿这些破烂垃圾欺负人,老子就让你们坐薄皮“棺材”!
杨天风给破甲杀伤榴弹定下的初级目标并不高,15mm,这是基于目前兵工厂的加工水平提出的,与后世的指标相差很多,但已经可以对付大多数目前在中国逞凶的小薄皮。
更关键的是榴弹发射器的数量,作为连、排一级或者游击队配备的火力支援武器,杨天风已经压缩了钢拳的产量,重点生产榴弹发射器。不光是三纵,榴弹发射器还将作为重要的军火输出,流入各支抗日武装,应用范围越大,对鬼子的杀伤越猛烈。
而为了压制鬼子即将装备的新式掷弹筒(最大射程500米),六零迫击炮的制造生产也在加快进行。
至于在国难当头之际,杨天风还要斤斤计较,出售或换取“军火”,当然会有人非议。
刚在特训班技术兵班结束了插播广告的授课,杨天风还没走出学校,就正好碰到了一个要跟他说道说道的人。
若说是别的学员,对杨天风毕恭毕敬有些夸张,但起码是尊敬有加。可这位,连杨天风都要礼让三分。
方绍舟(1867~1940),字名璧,定远县炉桥镇人,同盟会员。早期参加反抗封建****的民主革命,晚年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是江淮地区著名的抗日英雄。
一九三八年一月,日军进攻定远。此时方绍舟已年逾古稀,但他却毅然举起抗日大旗,并用自家财产组织起抗日武装,后被国府编为凤定抗日别动队,周任游击司令。
从此,一位老稀老人便指挥部队战斗于定远、凤阳、怀远三县,进行了百余次大小战斗,给敌寇以重大打击。
虽然别动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与日军悬殊,但由于方绍舟每战都能亲临指挥,身先士卒,部下无不深为感动。
所以,不管弹雨密集、血肉横飞,还是白刃相接,别动队将士皆蹈死不顾,奋勇杀敌,多次重创日军。方绍舟部游击队因作战勇敢,功勋卓著,受到第五战区司令部的传令嘉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