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能保持冷静的,只有伊藤博文,他对中国异乎寻常的强硬和挑衅感到迷惑。
通常意义下,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罢,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如此肆无忌惮,不留情面。一种是愚昧无知,狂妄自大,对世界一无所知;另一种则是有所图而存心为之。
但中国之前与法国一场恶战,战场上与外交上都与法国斗得不可开交,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愚昧来形容,所以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那难道是故意为了激怒和刺激日本吗?伊藤博文感到既疑惑又担忧。
但他的意见却是极少数,几乎没有人支持他的观点。尤其是大藏卿大隈重信,更是直接出示了中日会谈期间,中国最高议事机构军机处的许多会谈纪要,这些纪要让在场众人极为惊奇,大隈重信对此洋洋得意,声称中国军机处的一位官员,平日里有写日记的习惯,常纪录所见所闻,他万万没想到,其心腹养子乃是日本派去的间谍。
从这些纪要上可以清楚看出中国的狂妄,以及对日本的无知:
其中官员刘坤一说道:“以日本手掌之地,而又土瘠民贫,如欲与中国为难,多见其不知量矣!”
福建道监察御史臣安维峻奏报:“倭夷之在外洋,国小而俗贪。其地,曾不能当中国一二行省之大”。
御史庞鸿书在奏折中也称:“日本蕞尔小国,近年以来,诸事张皇,国弩久虚,必不能于倭日久征战。”
建设部副部长怀塔布认为:“日本弹丸,狡焉思启,皇上挟中国人全力取矢,零以加遗,鼯鼠、螳螂自救不暇。”
军机大臣张之洞说道:“日本甚穷,华市一绝,商贾立窘,严修海防静以待之,中国之兵力财力,何至不能御倭哉?相持一年,日本穷矣。”
甚至中国的皇帝也在军机处会议上说,日本区区“蕞尔小国”,挑战中国实在“不自量力”,不值得在乎等等。
这些纪要铁证如山般证明,伊藤博文的担忧纯属多余,连伊藤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但他仍然坚持慎重,认为以中国之大,可以忍受错误,重新来过,而日本一旦犯错,很可能会万劫不复。
同时伊藤博文认为,访华并非一无所获,从与暹罗大臣的会谈中,双方已经隐约有结盟的倾向。应该迅速将这种倾向变成事实,通过对暹罗的支援和武装,使其能牵制中国的后方。
他甚至提出一个包围中国的战略,那就是从日本往下,是西班牙控制的菲律宾,接着是受英国"保护"和控制的东南亚各个邦,再到法属交趾支那,最后暹罗。
日、西、英、法、暹罗都是立宪或正准备立宪的国家,都是"西方文明"。完全可以联成一个"自由与繁荣之弧",对中国实行战略包围,造成对日本有利的外交态势,最后能支持日本的朝鲜政策。
伊藤博文的这个提议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作为与扩军备战方案并列的"文武二道",以天皇御旨的形式,确定为日本的基本国策。
随后新一轮的扩充军备计划也出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