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奇穷河的法军,并没有追击杨玉科部,除了留下一个营看守渡口,其余两千多人则沿着河流,开始进攻河北岸的阵地。
感到守军的侧翼有遭受攻击的危险,为了避免大量的伤亡,冯子材下令把河北岸的部队全部撤到扣马山上,准备依靠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继续与法军周旋。
在休息了一夜之后,5月19日,波里耶开始尝试进攻扣马山防线。
扣马山防线是由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山头阵地组合而成,防御工事既有明的,也有暗的,在山头环形壁垒中,夹杂着大量用树木草丛伪装起来的山洞和暗堡,山头和山头之间相互掩护,形成严密的交叉火力网。
波里耶尝试了几次后,就不得不放弃了进攻。中国人的防御阵地简直固若金汤,而且人数众多,准备充分,整个防线根本无隙可乘。法军无论攀登哪一座山头,都会遭到旁边山头的火力攻击。而且所有的山头都做了精心的布置,各种削尖的竹排,木桩,树障遍布山腰,攻山的法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
打到现在,第一旅已经损失很大,波里耶向弗雷报告,认为面对这样的坚固防御,单凭第一旅是无能为力的。
5月22日,弗雷亲自来到前线,召开军事会议,经过一番研究,最后得出的方案是,针对正面多个山头,必须以强大兵力同时发起进攻,迫使守军各自疲于应付,无法相互支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守军的交叉火力,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至少要同时投入两个旅。
弗雷把第五旅也交由波里耶一起指挥,从5月24日开始,法军第一旅和第五旅同时对正面相邻的3个山头发起了进攻。
首先是使用大量的火炮对这几个山头轮番进行火力准备,时间持续了整个上午。钢铁的暴风雨,几乎将小山头削去了一层。波里耶认为,在这样猛烈的轰击下,不应该还有任何生物能够侥幸生存下去,等到步兵进攻时,将会轻易的占领阵地。
这样的火力运用方式,自然会消耗巨量的炮弹。这让后勤的供应负担更重了,负责后勤
的军官将这样的进攻讽刺为"波里耶弹药量"。
随后,两千多名步兵开始同时进攻这3个山头。法军的战术取得了效果,每个山头都陷入了各自为战,无法进行配合,面对优势兵力的冲击,显得左支右绌,难以招架。
到了黄昏的时候,在杀死杀伤数百法军后,3个山头已经陆续陷落,残余的中国守军都从后山逃跑了。
休息了一夜,法军继续如法炮制,再进攻另外几个山头。冯子材眼见山头一个个陷落,下令部队尽量避免损失,在法军靠近山头时,提早退出战斗,撤到后方去。这样法军的攻击也更为顺手,到了27日,已经有大半的山头落入法军之手,防线变的支离破碎。
冯子材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了,27日夜下令,所有部队放弃剩余的阵地,全部北撤。经过清点,有将近两千人死伤,但主力尚存,冯子材认为已经达成战略目的,下一步是必须全力做好防御,死守镇南关!
法军方面,600人战死,900人受伤,其中有将近一半是重伤,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终于在29日确认,已经攻占了整个谅山。
与前任司令米乐的低调不同,弗雷喜欢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成就,这使他成为了媒体的宠儿。在这一点上,随军的大批记者大加赞赏,因为在弗雷这里,总是有大量的报道素材,不用担心版面任务。
就像现在,弗雷志得意满的站在扣马山上,摆出胜利者姿势,让记者们给自己拍照,当然背景一定要是山下还在到处冒烟的谅山城。在记者们的闪光灯唰唰的闪亮下,弗雷开始大谈特谈自己的战略战术,各种各样的深谋远虑,以及他是怎样的绞尽脑汁、运筹帷幄,就只差向记者们展示自己脑后刚增加的白发了。
结果当然是再次谋杀了大堆胶卷和引起了一片赞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