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虎城是吴国人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大城,用来阻挡秦国铁骑东进之路,那么延绵起伏数千里的无为山脉,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天然屏障。
世事变化,沧海桑田,百年间一切都变了模样。
百年以前,军神方谢晓率吴国大军,一路西出,十年中七战七捷,这几次大战将秦国官军打得肝胆俱裂,一路且战且败且退,一直退到国都西京城下。就在这时,方谢晓下了一道命令,吴国皇室集结举国之力修筑虎城,终于在这位军神大人去世前夕竣工。
或许是那位军神大人发现了什么,又或者当时那只是他的无心之举,却得以让吴国在这百年间保住自己的国土。自从方谢晓去世后,吴国朝廷内部发生动乱,而秦国终于缓过劲来,最重要的是方谢晓这座他们头顶的大山被搬走,他们终于可以重见天日。
后面的故事无需赘述,秦国收复了国土,一直打到虎城脚下。
吴国皇室这些年愈发昏聩,若不是还有平江霸刀营守住一丝脸面,恐怕早就引来世间群狼的窥伺。
当然,最重要的是吴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北有吞噬生命的黑泥潭,南方则是浩浩汤汤入海流的大江,东边是广袤无垠的汪洋,而西边将整个吴国的边疆遮挡住的,便是这连绵的无为山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若不是有这样一个四面都有屏障的特殊位置,吴国皇室也不会昏庸腐朽到渗出腐烂的味道。
无为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横亘在秦国和吴国之间的雄伟山脉,它北起虎城之侧,南至齐国都城佑京,绵延数千里,五千丈以上高峰有六座,千丈以上高峰不计其数,在这个地域极其广阔的山脉中,形成无数片没有人踏足过的原始丛林,珍禽异兽数不胜数,若是有人犯了事,只要往无为山脉里一钻,那么谁也找不到。
当然,原始森林里遍布危险,即便是经验再丰富的猎人,也不敢过于深入这一片山脉。
在无为山接壤秦国疆界的西边,还有一大片密林,丛林茂密无比,林中路径难辨,与荒林不相上下。在这段时间骚扰秦国官道的山贼,很大一部分就在密林的外围地带活动,因为这一带的地形复杂,所以之前王安之派出的官军清缴效果甚微。
不过到了现在,这些浑水摸鱼的山贼大都销声匿迹,极少数侥幸没消失的山贼群落,也都胆战心惊,早就收拾好了行装,有的一路南下去往齐国,那里因为历史原因管制并不严格,一贯是江洋大盗的乐土,还有的山贼则抱着一搏的心态,准备西穿官道直入秦国腹地之内,但是被早有准备埋伏在各个关隘处的秦军一网成擒。
裴城率领下的藏锋营就像一匹冲入羊群的恶狼,将这些山贼打得打杀得杀,他充分发挥藏锋营的机动性和强大战斗力,同时用高额的赏金刺激,用严苛的军规约束,在转战密林的这段时间里,藏锋营的战斗风格逐渐成型。
那些在他们手下落败的山贼感触最深,这群人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支官军,他们残忍、狡猾、坚毅,而且为了达到目的不忌讳任何手段。
即便有山贼侥幸逃脱,也被与裴城配合默契的王安之指挥官军一网打尽。
肃清之日,就在眼前。
站在密林树木的枝桠上,向东边望去,可以看见那些耸立在云端的高山,然而看山跑死马,尤其是在路径难辨的密林之中,从这里走到无为山脉附近需要很长的时间。
密林中没有路,即便在某些地方能看到山贼之前活动的痕迹,也很难找到一条宽敞些的道路。林中树木交绕,地上植被蔓延,在这种环境中,一队人马缓缓前行。
对于长期生活在荒林中的裴城来说,眼前的景象颇为熟悉,唯一的不同在于色彩上的差异。荒林因为地处北疆,所以树木经久枯黄,林中大片大片淡黄的色彩,一派疏朗景象,而在面前这片密林中,则是处处生机盎然,即便是秋天,也是入目尽草绿。
藏锋营的将士在密林中沉默的行走,前方五里地外则有几个经验丰富的出身猎户的将士,他们在裴城的安排下提前打探路途。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这群人变得愈发像一个整体,一百余人的队伍在行进时如同一个人,没有一个人显得例外,连他们呼吸的频率,也随着行走的调整也变得统一起来。
这将是一段漫长的路程,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懂得在这个时候保存体力。
不得不说,山贼的眼光极佳,选的藏身之所十分安全,这密林之中完全无法让大军通过。虽然藏锋营有两百匹西众国的良驹,而且在这种路况下也可以勉强前行,不过裴城出于实战的考虑放弃了骑马进林,等到了无为山脉,那里尽是崎岖山路,良驹也起不了作用,反而会成为自己的累赘,毕竟不是每一匹良驹都叫风流,能够跋山涉水毫无阻碍。
在进密林之前,裴城曾与秘密赶到霸州城的王安之有过一次长谈,两人对是否现在进入密林前往无为山脉持有不同的意见。在裴城看来,这件事自然越快越好,趁热打铁才是上策。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清缴密林边缘的山贼过程中,他已经掌握了藏在无为山脉中的山贼的信息。
这些消息很零散,那些活动在密林边缘的山贼所掌握的信息都比较片面,但是裴城将其综合整理后,对那些神秘的无为山山贼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