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天运大少 > 第一章 引子

第一章 引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起运河的渊源,总要扯上扬州的。一部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扬州发展史,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富甲天下”的扬州城,至今已有2490多年的历史了,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胜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绝佳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又因水而兴、缘水而发。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建邗城时,开筑了世界最早的人造运河——邗沟,奠定了两汉扬州繁荣昌盛的基础;隋炀帝延伸邗沟成为震惊世界的大运河,确立了唐时扬州“雄富冠天下”的地位;清代中期,扬州成为全国的漕运、盐运的中心,列入当时世界范围10个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在水通、商兴、财聚的同时,扬州融会了四海文化,把北雄南秀的古典园林、古朴清幽的老街深巷、南北皆宜的淮扬美食、享誉四方的休闲服务和久负盛名的扬州八怪、影响深远的扬州学派、独树一帜的工艺美术都研磨到了极致。诗仙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道出了历代文人墨客对扬州的心声和向往,要真正了解、领略扬州,何必凭窗眺望,不如骑鹤来扬州,不管“烟花三月”天,还是“二分明月”时……

离开了运河便利的水路交通,就没有淮扬两岸千百年的盛世华章,然而历史的洪流大浪淘沙,扬州的繁华已远,泛舟运河,浩浩荡荡一路往北,身入宝应*,满目皆运河。

孤舟欲夜发,只为访情人。此地忽相遇,留连意更新。

停杯嗟别久,对月言家贫。一问临邛令,如何待上宾。

(《韦应物.唐.将发楚州,经宝应*,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李宝应》)

“邗沟弥渺,究江淮之合派”(方睿颐)。扬州古运河北自淮安宝应*(市)界,南至瓜洲江口,纵贯全市。沿河风光,美不胜收。清康熙帝乾隆帝六巡江浙,皆泛运河而行,多次驻停游赏千古名城——宝应。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宝应的母亲河。大运河的诞生(吴王夫差筑邗沟),要早于宝应建县(宝应始名平安)有335年。大运河哺育着宝应人,也孕育了宝应的文化。大运河宝应段的演变历史记载着宝应文化特别是古文化的最辉煌的篇章。大运河经历了从湖道(包括湖道与河道相间)到河道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前者称为古运河(江淮段又称古邗沟,下同),后者称为现代运河。古运河的主要命脉在宝应,而且古运河演变为现代运河的千年演变史也主要在宝应(即清著名学者刘宝楠所谓的邗沟十三变),因此,宝应在大运河的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宝应,古称水乡泽国。在明隆庆时,境内有五荡九湖。五荡是黄昏荡、火盆荡、獐狮荡、关东荡、蚬荡;九湖为清水湖、汜光湖、洒火湖、津湖、白马湖、广洋湖、射阳湖、博支湖、梁湖。

宝应地区古为东海,由于江淮泥沙的逐年淤积,至秦汉以来逐步发育为古泻湖沼泽平原。全县有几十个湖荡星罗棋布,加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沃泥肥,自古以来就是种植荷藕的天然佳地。宝应植藕早在唐朝已见于文字记载,唐代诗人储嗣宗《宿范水》一诗云:“行人倦游宦,秋草宿湖边。露湿芙蓉渡,月明渔网船。寒机深竹里,远浪到门前。何处思乡甚?歌声闻采莲。”可以令人想象出当时莲叶接天,芙蓉映日,姑娘们一面采莲,一面唱歌的秀美的水乡风光。传说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来瑶池散步,他们拨开云层,遥望人间,只见宝应东荡百里方圆,万顷碧波,水光连天,好一派湖荡风光,恰似人间仙境,但缺少花卉点缀,便命荷花仙子捧出一把瑶池莲子,撒向宝应的金湖银荡。从此,这里莲叶田田,荷花盛开,一片清香,宛如天上的瑶池仙境。

宝应始建于秦,古称安宜,隶属名扬海内外的扬州*,与周恩来故乡淮安毗邻,京杭运河穿邑而过,风光宜人,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宝应素有“苏中沙家浜”的美誉。宝应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自唐代在这里置郴县始,宝应已经有了悠悠一千二百多年的文明史。这里诞生过“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明代画坛巨匠陶成、清代经学大师刘宝楠、京剧鼻祖高朗亭等历史名人;也有着“九里一千墩长,荷园八宝亭秀”的景观风光。古戏台画川书院是一处别致的景点,充分体现了纵棹园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高的戏台与连廊相接,戏台的斗拱上雕刻着一个个戏剧脸谱,尽显设计者匠心独运。宝应是京剧鼻祖高朗亭的故乡。传说乾隆三下江南曾驻足宝应,在这座古戏台上看戏,由此可见当时的盛况。宝应还是文人骚客灵思妙发的地方。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在《过宝应*新开湖》诗中留下了:“渔家足可压尘嚣,结屋圆沙最近梢。”的佳句,明代礼部尚书倪岳在《夜渡宝应湖》诗中也赞道:“湖光晃漾水波平,夜半舟人静不惊。”宝应是电影《柳堡的故事》的原摄地,一曲《九九艳阳天》至今还经久不息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着。

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运河城市,宝应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夹于长江、淮河之间,是扬州市“北大门”,秦时建县,始名东阳*,隋初改为安宜*。传说,公元762年,也就是唐上元三年,此地有一尼姑得八宝献于皇上,唐王肃宗视为祥瑞,称此为“定国之宝”,就将上元三年改称宝应元年,得宝之地也改县名安宜为宝应*,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帝王年号”定名的县邑,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宝应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宝应西有湖、东有荡,五湖四荡,如九块翡翠镶嵌在这片宝地上。水连水,水依水,水乡风景,如诗如画,西湖东荡,百里荷香,是全国著名的“荷藕之乡”。我们的主角高大少的家乡就在这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大运河畔的宝应。

本文由小说“”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