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躬身应诺,在西凉军一系列的变化之后,贾诩不得不对贾荣拜服,一个武夫,能够有不输于文人的谋略,偶尔还能发出惊才艳绝之论,特别是贾荣对属下的那种信任,贾诩觉得这才是很多人愿意为其卖命的根本原因,当江上的水寇被授予重任,敢不用命。
“汉阳郡的韩遂时什么态度?”贾荣端坐上首,不愠不火的问道,经过多年的上位熏陶,贾荣的气质已经开始蜕变,不再是当年那个遇事就会蹦三尺来高的热血青年了。
“主公,韩遂日前派人回复,韩随军中多有羌人部落的士兵,正在商议中。”张绣拜道。
“汉阳、陇西,我军志在必得,命令张辽徐庶在酒泉一带注意附近郡县的动静,最近酒泉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骚乱。”贾荣手指图纸上的汉阳陇西酒泉三郡说道。
“诺!”贾诩暗暗记在心中,整个西凉军的情报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可以说整个大汉的动静都了然于胸,西凉军下一步定然会一统凉州,徐徐发展,那么凉州各郡的情况,贾诩务必要做透彻的了解。
阳春三月,长安依旧有些寒冷,韩遂投降的信件通过快马传到了长安,百官听到之后,第一感觉竟是理所当然,以贾荣的骄人战绩,这样的结果似乎来得又有些晚了,羌人归心,韩遂势必不能长久,以韩遂的老谋深算,定然会考虑到退路,当年和西凉军一战,彻底将他打怕了。
韩遂的投降不是一纸文书那么简单,贾荣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后方,他选择的是效仿当年的曹操,广发招贤令,打压不服气的诸侯,让大汉归于一统,至少在表面上如此,之后的事情他就没做过多的考虑了。
当年和西凉军一战,韩遂就意识到了己军和西凉军的巨大差异,韩随军大多是羌人部落的士兵,队伍彼此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而且羌人时刻想到的是如何让族人过上幸福的生活,韩遂想的却是如何从这些羌人身上获得最大的利益,时间一久,定然会产生分歧。
投靠西凉军,羌人部落没有什么意见,金城郡生活的羌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和韩遂一起成为叛逆,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日子没有羌人愿意过,韩遂也不想背负叛贼的名义,投靠西凉军成了最好的归宿。
当贾荣将招降文书发到汉阳郡的时候,韩遂就意识到大势已去,不若趁机归附西凉军。
韩遂的原班人马依旧由其掌控,这些人大多是韩遂多年的心腹,听命于韩遂甚于贾荣,与其如此,还不如大度的将这喜人调拨给韩遂掌管,当大战来临之际,韩遂就没有理由推脱。
羌人部落的人马在楼山的带领下暂时编入了西凉军,这些羌人部落依旧居住在汉阳郡,不过受到的待遇和金城的羌人却是一样的,韩遂军自成一部,编入西凉军。
“凉州经过多年战乱,民心思定,尤其是汉阳北地等郡,诸位一起努力,早日将凉州一统。”贾荣的语气变得有些激昂。
贾诩张绣等一干西凉军的核心将领轰然应诺,西凉军发展到现在必将会开疆拓土,军力鼎盛,民心归附,背后有天子这样的大义支撑,何愁大事不成,帐内众人只感觉浑身上下充满了斗志。
一向淡定的贾诩难掩神色的兴奋,从贾荣还是一个小小领军的时候一步步走到现在,他看到了西凉军是如何走到强大。
“诸位有何良策,尽管明言。”贾荣道。
多听则明,就像是当年的高祖,文不及张良萧何,无不及樊哙,为何能够带领这些人一统江山的一样的。
“主公应先发诏给各地的郡守,先礼后兵,对于不归附的郡县无需客气,归附的郡县应当在汉帝面前为其请职,安抚民心,徐徐而图之。”作为西凉军的头号军师,贾诩率先道。
贾荣点点头道:“文和之言在理,不知子荣兄有何看法?”
张立,正是这个当初白衣翩翩的张先生让贾荣拥有了繁华的金城和正在崛起的长安,张立张昭两兄弟在西凉军中的作用就像刘邦手下的萧何,为西凉军提供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
“主公但有命令,卑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张立拜道,言语虽短,众人却从其中感受到一股为了西凉军可以不惜一切的精神,这就是西凉军上下将士的状态,可以为了一个命令,不惜性命。
天下的大义和贾荣相比,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西凉军,换言之,他们效忠的不是皇室而是贾荣。
张昭相对来说稳定了很多,贾荣的一个个传奇并没有让他变得死心塌地,当初选择留在金城仅是出于对贾荣的好奇,没想到竟有如今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