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还要心药医!
奈何世间本无心药,用什么来医治?
那就换一个简单通俗的说法,那就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
更加无奈的是,系铃人根本不想解铃,也根本不会顾及铃铛的想法,那只有铃铛在那里独自伤心了。
朱标很伤心!
见过李文忠之后,得到两个消息,两个都不是很好的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皇帝朱元璋给太子朱标的谕旨,孙贵妃病重,如可,带庞煌速回京师完婚;
潜在的意思就是如果朱标看着庞煌可以,就带回来和临安公主成婚,能冲喜让孙贵妃好转最好,最不济也让孙贵妃走的安心些。
虽然不是生母,但以朱标的个xing,也肯定要伤心的,为孙贵妃伤心,也为即将失去母亲的几个妹妹伤心。但是绝不可能为了庞煌这个莫名其妙成了冲喜物事的人伤心。
所以因为心里难受,而失去常态的太子殿下,只是将庞煌召来,向他通报了这个事情,然后让他准备一下,过几ri随自己一起回转南京。
太子伤心,庞煌郁闷。
在无数的书籍里,曾经看到过的贞洁烈女的形象不由自主的在庞煌的脑海里不住的闪现,没有想到,自己却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自古以来大都是女子悲叹自己的婚姻、命运由不得自己做主,常常被父母许配给了一个陌生人,过着暗无天ri的生活。
可自己明明是个男的,在几百年后另一个比较yin盛阳衰的世界,庞煌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尚且能够自己做主,没有想到回到了以男子为尊,男尊女卑的大明王朝,却反而身不由己了。
庞煌差点没有拒绝,虽然他不反感临安公主,也不反感驸马这个称呼,更不介意别人说自己攀龙附凤,但是如同女子般的被人摆弄,就算你是皇家之人,也不能这么瞧不起人吧!
庞煌差点没有拒绝,就差张嘴说话那一点!
因为他听到太子说出了第二个消息!所以在哀叹自己命苦的同时,暂时止住了冲动,将注意力专注过来。
此刻太子的行宫内,李文忠刚刚离去,随驾的官员代替太子出去相送,而偏殿之中,除了刚刚觐见的庞煌,和正在伤心的太子殿下,就只有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监,在哪里有意无意的打着瞌睡。
“庞爱卿,孤心里很不平静!魏老师今年今年已经六十九岁的高龄,怎么会有谋逆的念头呢?反正孤不信,庞爱卿回去收拾一下,最近几ri,我们就返回南京,就算是拼着父皇责骂,也要保住魏老师的。”
魏观,赤壁人,洪武五年,曾是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的魏观,被举荐做了苏州知府,官声良好。
因苏州光复之前,张士诚把苏州的官府改为宫殿,而把府治衙门迁到都水行司。魏观上任后,觉得都水行司地方狭小,不方便办公,洪武六年,于是又把衙门迁回原址。
洪武七年,苏州卫指挥使蔡本弹劾魏观“兴既灭之基”,大意就是说魏观借助风水想要帮张士诚翻身,有些迷信的朱元璋,本来就忌讳当初收复苏州时的惨烈,再加上大明立国后江南文人和百姓对于张士诚的怀念,让朱元璋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威胁。
于是大怒之下就要问罪,在太子的求情之下,只好暂时搁置,后派遣御史台御史张度前往调查,却又查出高启曾为魏观撰写“郡治上梁文”,其中含有“龙盘虎踞”等犯忌讳的词句,于是新帐老账一起算。
不但魏观被捕往京师,同时连累的还有才子高启、王彝等数十名江南文人,一起押解往京城,不审不问,准备秋决!
前面太子替魏观求情的事情,庞煌不止一次的听太子提及过,因为在明初,相对于四大案,魏观这种事情,就小的多了,庞煌了解不多,所以也未曾发言,只是好言劝之。
但是却没有想到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朱元璋不问青红皂白的逮捕,不审不问的就要开始杀人了吗?
自己穿越到大明之后,曾经很关心邸报和各种消息,除了一些贪赃枉法的芝麻绿豆小官,朱元璋还没有大开杀戒的意思,也许是正在着重培养太子的原因,到现在为止,除了一个死的莫名其妙的杨宪之外,其他还真的没有听说过擅杀大臣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