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其实,不能怪毫无准备就穿越的罗怡。
要知道,21世纪去伦敦采访奥运会的某位吃货帝国的记者——不能说他没有做过功课——在奥运村吃了一口没放盐的炒面后——脸色如何不知道,专栏上对奥运村的烹饪水平可是喷了上千字。
不过,作为城堡的女主人,她比古代中国的吃不起盐的穷人还是幸运一些的,在观察了周围人之后,她终于发现,桌子上那个银船就是装盐的。
往汤里倒了一些盐末后,面包总算不那么难以入口了。
自己加盐也许是自由的一种表现,不过罗怡根据饭菜的水平,阴暗地认为,这是为了避免那个天知道是从哪个猪食槽边拉来的厨师把饭菜做得不堪入口。
这是一种毫无道理的偏见!
因为这汤不是简单地煮一煮炖一炖!
汤里有放珍贵的香料!
虽然罗怡不知道。
她吃了都不知道。
直到教士赞美慷慨的女主人用珍贵的香料做汤招待他真是盛情……罗怡尝了又尝,还是没发现这汤里有啥香料。
这不是因为她的舌头出了什么问题,而是罗怡一直认为,大航海之路运送的,珍贵的香料,指的就是丁香啦、豆蔻啦、胡椒啦……这类玩意儿。
这些东西在哪里都不便宜,即使中国离产地挺近,毕竟也是要用海船运输的远洋货物,在明朝都是贵重的东西,所以罗怡在听到香料俩字的时候,压根儿没把它们和汤里的姜联系到一起。
姜?
明朝来华的传教士,在他给教廷的报告里,曾经万分激动地描写中华的富庶——这里的姜多得用船装!便宜到想象不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