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的叹了口气,王昱的一双眼睛却瞪得老大,他在思索徐若愚刚刚的提醒。的确,山西虽然是边缘地带,因为边军的存在,而使得各种实力在山西无法壮大。但他得罪的人却是不同,两位天潢贵胄,汉王与周王。周王不必去说他,此时的周王正处在蛰伏期,积蓄壮大自己的实力,其野心还未曾暴露在众人面前。
汉王却不同,这位爷可不是一个安生的主,永乐帝在的时候,他就心存不轨,想要取代自己的哥哥,乱七八糟的的事儿可是没少干!永乐皇帝却始终无法对自己这个儿子下杀手。到了现在,宣德皇帝即位,汉王更是蠢蠢欲动起来,想学他父亲一般,夺得侄儿的江山。
王昱得罪了这样一个人,在山西的时候可以不怕,但到了京城,无论是汉王还是周王,想要对付他,和捏死一只蚂蚁没有什么区别!
想到此处,王昱叹了口气,当时舅舅也没想到这个茬啊!若是能够想到这点,相信舅舅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他进京的!自己也是有些得意忘形了,根本未曾往这方面想,竟然就这么来到了京城,现在想想,还真是无知者无畏呢!
看来,从明天起,便要未雨绸缪,小心的提防这两位了!就是用膝盖想,这两位在京城的实力也不会小了!不论是朝中的官员还是隐藏在暗中的那些实力,随便拿出一个来,都不是王昱能够抗衡的!想要对付王昱,实在不需要费什么功夫!即便是英国公想要保他,也有些力有不逮!
要不,从明天起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不出门了?王昱暗暗想道,转念间便被自己这种窝囊的想法逗笑了,即便是不出门,难道就安全了不成?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自己小心一些,再时刻保持着与英国公的联系,想必他们也不会硬来!
可能是喝了点酒,也可能是得到了英国公的认同,王昱心中除了忧虑之外,还有一丝兴奋与期盼。张辅今晚和他说起的江南赋税一事,让他思绪纷飞!
仁宣时代的大明朝无疑是比较清平的,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隐患,但此时还都掩盖在冰山之下,再加上从上到下,都算得上是励精图治,倒也承平。此时的大明朝,不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是不错的!皇帝是难得的明君,大臣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能臣、名臣!
历经三朝沉浮,匡扶朝政的“三杨内阁”——杨士奇、杨荣、杨浦,以及与他们齐名的夏元吉、金幼孜;为官姑苏,造福数十年,留下千古美谈的知府况钟;老当益壮的张辅;以及那位名闻天下的西湖三杰之一,少保于谦;堪称有明一朝,最伟大的经济改革家的周忱……
这一个个名字流光溢彩,这段历史更是波澜壮阔,造就了一副璀璨的仁宣盛世的壮丽画卷。
此时的于谦应该还没有官职,只是一个进士,等待宣德皇帝的任命;而此时的周忱却是一个越府长史的闲职,而且一直到他五年后巡抚江南,这五年中,与他同科入仕的同年们,要么已经是封疆大吏,要么是尚书阁臣,只有这位被永乐皇帝赏识,赞赏为“见事敏捷,可堪重任”的栋梁之才却一直蹉跎着岁月。
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窗外凛冽的北风使得这森冷的夜显得更加幽寂,当王昱耳边传来城墙谯楼上四更的鼓声时,他仍是半丝困意也没有,一双眼睛睁的大大的,映着壁炉中透出的火光,如两簇幽深的火焰一般,格外明亮。
自己是不是趁于谦与周忱这两位未来的肱骨之臣还未发迹时,和他们结交一番呢?于谦此时二十七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自己虽然还未满二十岁,但和于谦之间也不是没有共同语言,投其所好的话,应该不难结交。王昱心中暗暗琢磨。
而周忱今年已经四十四岁了,而且周忱此人方正刚直,想与他结交,恐怕不是容易的事情!王昱在心中叹了口气,对于周忱,他实在没有把握,因此,还是决定见机行事。
仁宣时期的名臣,远不止这二人,与王昱差不多同年的,也有不少,不过王昱的历史知识一团糟,能够知道这两个人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至于其他人,也只能看王昱的眼光与运气了,能否结交得上,此时还不敢说。
不过,对于于谦,王昱却是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