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支援陆军的一系列行动,帝国海军的所有现役军舰广泛活动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甚至还派遣了一支分舰队南下福建,支援第三军在福建的军事行动。…≦,
而为了掩护第一军和第五军的渡江以及后续进攻扬州,帝国海军由最高统帅部海军部总长林达标亲自率领的第一舰队一直伴随着陆军行动。
现在扬州城外的长江沿岸,就有着第一舰队的四艘主力舰以及十二艘的内河炮舰,在陆军沿着京杭大运河向扬州府城推进的时候,海军派遣的由六艘兴吴级炮舰组成的分舰队也只从进入运河。
尽管运河水深不算太高,但是兴吴级炮舰原本就是专门为内河作战而建造的炮舰,其吃水相当浅,所以进入运河后虽然行动不便,但是还不至于搁浅。
至于林达标亲自统帅的镇太号等五百吨以上的战舰虽然说勉强也可以驶入运河,但是镇太号等原本都是海船,吃水极深,为了避免搁浅而造成不必要损失,所以海军方面并没有把大型战舰派出去。
不过只有六艘兴吴级炮舰,其火力也是非常强大!
虽然兴吴级上装备的只有一门十二磅的火炮,说起口径来并不会比陆军的十二磅野战炮大,但是两者的差距大多了。
陆军火炮受限于机动性的限制,无法造的太重,需要在性能和重量上做出取舍,但是舰炮就没有太大限制了。
所以一般来说,同口径火炮。海军用的舰炮在炮管在要比陆军的长的多,而炮管长了。厚了,那么就能够装更多的发射药。从而把炮弹打的更远。
这支分舰队沿着运河北上,先后对八里铺、三汊河上的清军炮台进行密集炮击,有利的掩护了第五军的北上攻势。
就当海军的分舰队和第五军一起,沿着京汉大运河一路直奔扬州而去的时候,在运河西侧,第一军也是一边清理着清军在扬州外围的据点,同时快速向扬州城推进。
六月二十号开始,第一军用着攻克秦家桥,次日又攻克薛家楼。再进军至蒋王庙,仅仅花了三天,第一军的兵锋就已经直指扬州城,并屯兵在扬州城西门外。
而另外一边,第五军在海军分舰队的配合下,相继攻克八里铺,三汊河,桂家庄,扬子桥等一一系列扬州城南部的一系列清军据点。然后屯兵在扬州城东侧的黄泥沟一带。
至此,第一军和第五军两支中华军已经算得上是完全包围了扬州,接下来就是对龟缩在扬州城内的清军发起攻坚战了。
中华军之所以这么快速的拿下扬州城外一系列的外围攻势,除了中华军自身的战斗力强悍外。实际上更重要的还是清军原本就打算放弃这些外围地区,来一个龟缩死守。
人家清军原本就是把三汊河等外围据点的清军主力抽调回了扬州城,只剩下少量兵力而已。这留下的少量兵力如此说是继续防守外围据点,还不如说是前沿监视兵力呢。
眼见清军把绝大部分的主力部队都缩回了扬州。可以预见最后进攻该城的时候会遭到顽强的抵抗,所以负责进攻扬州的施清瑄也不着急。包围了该城后,又是花了大代价把陆军自身的诸多火炮拉倒扬州城外。
同时也向海军求援,让海军也是运来了多门六十四磅的短管臼炮。
随后就是用数十门大口径火炮没日没夜的向扬州进行炮击!
二十三号,扬州城外,施清瑄看着远方已经被火炮轰破的扬州西城墙就知道,是该让步兵上去打一打了。
毕竟中华军的火炮虽然强悍,但说实话对于坚城背后的敌军伤害有限,要想攻克扬州城就必须派出大量的步兵部队直接发起进攻。
而不用多久,西城门外的一道胸墙背后,一名肩上佩戴者中校军衔的中华军军官已经是拔出了他的军刀,他就是第一协防师的师长陈海敬中校。
“传令,全军冲锋!”
只是一句简单的命令,他麾下的第一协防师的士兵们就是在各个军官的催促下越过胸墙等简易的防御工事,然后冲向了数百米外的扬州城墙。
冲在最前面的是那些手持刀剑盾牌的冷兵器部队,他们穿着灰色军服,挥舞着腰刀和盾牌用尽所有力气冲向前方。
这个时候,城墙上的清军不知道从哪里推出来一门门的火炮,然后点火向城外的协防军士兵们进行炮击,多颗实心圆形炮弹飞越半空,很快就是落入了第一协防师的军阵之中,然后毫无意外的犁出一道一道血肉通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