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现在公务繁忙,哪里有时间顾及家里。
现在他是相国,总百揆,可以说百官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向他汇报,而不用看皇上脸色,这一下皇上李柷就更加被架空了,整日在辉煌的洛阳皇宫中无所事事。
李柷虽然年纪不大,但他自幼在宫中长大,对这些权利方面的东西知道的很多,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任何权利,这个傀儡皇帝他当着也没有多少意思,就连当年父亲当天子的时候也是如此。
在李柷幼小的心灵中父亲应该算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了,可就是父亲这个天子也当的索然无味,甚至连自己的安全都无法保证,所以李柷根本不想当这个天子,可命运把他推到了这个位置,由不得他不当,那些叔伯都在华州几乎被韩建杀戮殆尽,所以皇位继承人理所当然的就落在了他的身上。就算他想推,也没有人有资格接这个皇位。
他明显的知道自己这个皇上当不了多长时间了,在他想来,与其做这个傀儡,倒不如直接把皇位让给朱温来的干脆,但这种事情不能让自己提出来,必须要朱温同意,还要有其他大臣首先提出,百官一致通过才可行。
毕竟禅让皇位不是儿戏,有一方面做的不够好的话,就要落下千古笑柄,其实他多虑了,禅让本身就已经是笑柄了,哪里还用顾及那么多?
封朱温为魏国国王的诏书公布下去以后,整个天下沸腾了,几乎所有藩镇的人都清楚的认识到朱温必将取代李唐,成为新一代王朝的开过之主,李唐皇帝逊位只是迟早的问题。
淮南杨行密、潭州马殷、闽南王潮、广州刘隐、荆南赵匡凝、两浙钱镠纷纷上表称贺,并派人送贺礼去朱温府上拜会。唯有蜀王王建还有些不甘心,加上他地处偏远,有些不卖朱温的账。
但他也在洛阳安置有眼线,当他发现几乎所有割据一方的藩镇都对朱温示好的时候,他的心有些动摇了。就在这时,他的心腹谋士花间派诗人的代表韦庄,也就是朱温的大舅哥对他分析利害,让他不要试图螳臂挡车,那样只会让他二十年来辛苦创下的基业毁于一旦。
王建又何尝不知?当年的李茂贞、李克用等人哪一个的实力也不比他王建弱,可就是这么强悍的实力也经不住朱温的大军一击,几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两镇。王建想,如果朱温要打成都,需要多长时间?他不敢想,虽然蜀中山路崎岖,自己可以效仿汉高祖刘邦烧毁栈道,可那样真的就能够安全吗?
王建知道,即便是再艰难的天险,也未必能够阻挡朱温的大军,是以王建做出了一个比较聪明的抉择,向朱温示好,这样就可以让一切担心都成为多余,毕竟以他的实力根本无法跟朱温抗衡。对他们这种藩镇来说,无论哪个人当皇帝,他们的地位都不会有多大的改变。只要他表示恭顺,就依然可以做他的蜀王,甚至可以世代做下去。
王建也算是想开了,反正自己做皇帝是没有什么希望了,管他是李家的人做皇帝还是朱家的人做皇帝呢!无论谁当皇帝,他都同样是蜀王,在蜀中这数十州的土地上,他就是皇帝,虽然没有正经的帝号,但实际上与天子无疑,这已经足够了。
皇帝的称号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反正作为蜀王已经算是富贵已极,比起当初在许州杀偷驴马、贩私盐的日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做人要知足,王建如是想。
想到这些,王建派韦庄再一次前往洛阳,与朱温示好,企图在朱温登基做皇帝之前跟朱温套一下交情。虽然这样有些丢面子,但杨行密和钱镠两人也同样派去了使节,他们可以不顾面子,自己也没有必要非要跟朱温过不去不是?
半个月后,朱温升魏王的典礼正式举行,场面之宏大并不弱于天子祭天,几乎所有的藩镇都派了使节来,就连那些拒绝给天子缴纳赋税的藩镇也来参加朱温的就任典礼,这无疑让人感觉到朱温的面子比朝廷的面子都大。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实力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