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井里汶王城内骚动不已。到了昨日。居然是枪炮齐鸣。吴浩和中华公司井里汶商馆掌柜孙亚者一齐跑到商馆堡垒西门望楼上。举着望远镜看了半天。依旧不得要领。马达兰人是不会直接攻击井里汶城的。但是这井里汶内部不稳的局势他俩也是知道一些的。可是他们在万军重围之中。什么也做不了。
今天一早。马达兰苏丹阿贡的世袭领地克腊帕亚克(位于葛都州西部马吉冷)、马塔兰、帕章和葛都等地方的苏丹直属近卫军赶到了战场。立刻发起了攻势。这一批部队的到來。说明马达兰苏丹阿贡可能已经亲自杀到井里汶城下了。
苏丹卫队的装备比其他部队好得多。一线步兵都有盔甲。象兵们还在大象背上架上了小型佛郎机炮。苏丹手下还有一支百余人的火器部队。拥有火绳枪和一门荷兰人提供的青铜野战炮。不过这一帮爪哇土著对于火器的使用十分不在行。老远在射程外就开始乱放火器。对与堡垒上守军而言。几乎毫无威胁。
吴浩见马达兰人并未吸取以前的教训。还敢把大象驱赶在第一线。冷笑一声道:“火炮准备。把象兵放进100步内再打。”
堡垒城头的两门48斤青铜守城炮。重约千斤以上。为25倍口径的重炮。已经有一个月沒有打响了:一则是为了节省弹药。二则是马达兰军在前期进攻惨败的情况下。已经一个月沒发起大规模攻势了。
苏丹卫队大摇大摆冲进距离堡垒100步范围内时。堡垒上两门重炮开火了。两外四门中型炮也开了火。打得全是霰弹。几百斤的铁砂铁球在方圆数十丈范围内嗖嗖嗖嗖地飞舞。将马达兰士兵成片成片打翻。立刻一片惨叫声。几头大象被霰弹击中。顿时附痛狂奔。把象奴甩到了地上。如同巨大的推土机一样在马达兰军队的人群中生生踩出一条血路。
“齐射。”
吴浩带头开火。几百杆燧发火枪开始射击。两门“轰天雷”臼炮也把上百斤的炸药包达到射入人群。巨大的黑烟腾起。成片的马达兰军士兵倒下。只一轮攻势。马达兰军在中华商馆外就留下六百多具尸体。狼狈地退了下去。
吴浩还在指挥炮兵向撤退的马达兰人开火。守卫西门的水手陆战队哨长连滚带爬地跑了过來。吴浩不等他说话。一把抓住他说:“你们这里还有火药吗。我们这里不多了。匀一点给我们吧……
这水手陆战队哨长上气不接下气。半天才回过气。惊喜交加地说:“信号火箭。信号火箭……井里汶王城放的。”
吴浩惊讶地张大嘴:“什么。是红色告急信号吗。井里汶城出事了。”
“不是……是水军舰队的联络信号。绿色的。”
吴浩长长出了一口气:“带我去看看。”
中华商馆内。遍地都是难民或躺或坐。老幼妇孺、伤号到处都是。狭小的商馆内部挤进了近五千人。无论在哪里。任何人走路随时都可能会踩到活人。
很多人都已经绝望。对能够逃出生天不报什么希望了。那些苦战了几个月的中华军战士早已沒有了军容军纪。破衣烂衫穿在身上。很多还带着伤。他们被硝烟熏黑了脸。凭着严格的军纪和对难民的责任心。一直在咬牙坚持。
今天。终于传來了好消息:中华军援军已经到达了井里汶了。
颜思齐的先遣队來到井里汶得很是时候。刚好遇上井里汶首相叛乱;同时。马达兰苏丹阿贡也正好在这一天到达井里汶。得到援军消息后。中华商馆守军和全体难民鼓起勇气。一天之内打退了马达兰苏丹近卫军的三次攻击。
颜思齐和罗阿泉等人休整了一天后。用海龙号从海上与中华商馆取得了联系。同时把数十名儿童接到相对安全的井里汶城内。
马达兰苏丹阿贡以及他的麾下将军、太守并不知道中华军大队即将到來。他连夜召集了各位将领和亲王领主们开会。发誓要为白天战死的近卫军士兵报仇。
马达兰现任的苏丹阿贡似乎要重建起麻若巴歇王国曾经一度统一过爪哇的历史。他现在已经基本统一了东爪哇和中爪哇。现在。他的目标是整个爪哇岛。最大的敌人是占据三宝垄、井里汶大片土地的华人。以及占据巴达维亚的荷兰人。依旧保持独立的万丹人。井里汶的帕南巴汉.腊图亲王早就和马达兰王朝缔结了联盟。马达兰大军这一次出兵井里汶。虽然有着驱赶异教徒的口号。实际上就是冲着华人这几年蓄积起來的财富而來的。
马达兰国家实际上是典型的封建国家。沒有稳定的中央集权。其国家核心部分是苏丹的世袭领地克腊帕亚克(位于葛都州西部马吉冷)、马塔兰、帕章和葛都(即包括现在的日惹、校罗和葛都)。王宫建造在巴刹格德。国土的这些部分。由苏丹陛下亲自指挥僚属直接统治。围绕这个核心部分的是被征服的各土邦:布尔巴亚(茉莉芬)、勿里达、苏鲁马益、普罗博林戈、勿苏基和常常闹独立的巴蓝班甘。以及马都拉、苏鲁马益的南部惹班、南旺、帕提、淡目、北加浪岸的一部(帕马朗)、万由马斯(塞拉隆包括勃良安州的帕西尔)等等。
总之。马达兰王朝是由25个半自治性质的亲王们领有着这些土地的。只有在不得已的场合。才听从马达兰统治者的指挥。是个松散不稳定的封建国家。各州太守、各领地亲王们常常试图获得完全的独立。地处一隅的巴蓝班甘就是经常性保持独立状态的。由于实行的是领主制和采邑制。还有所谓的帕提制(即以太守为地方行政长官的行省制)。王族及贵族互相之间争夺和分割领地。不断相互交战。弄得以各个农村公社为单位的领地往往相互交错而致使境界不清。越加使得冲突动乱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