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肖晓阳的命令以后,没有任何犹豫,二班决定北上。 同时二班也开始学得聪明起来,他们在灵活的执行命令。这个灵活度最大的一点就是他们并没有立刻进入枯涸小道地区。还是在枯涸小道东面五公里左右的地区进行行动。队伍采取s型行动路径。同时队伍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处于s型这三个点,前端、中端、后端。避免一次性暴露太多。而队伍的推进速度也是有限的,大约每小时3.5公里到4.5公里左右。二班处于一个高度戒备,极度紧张的状态。他们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环境和自己的被动状态。但他需要冒险精神,但是绝不能盲目冒险,否则战场没有原谅的机会,你有后悔的选择,只有死亡和生存。 与此同时,另一端的洛特小队接到上级命令以后,立即果断的选择,进入栗子山。在栗子山南面的山体上选择一个潜伏点。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玩呢,就已经越过边境线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荔枝山上,只要找到一个观察点就能够俯视整个枯涸小道地区。与此同时,洛克小队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五个人的观察小组,另外一个是七个人的打击小组。我个人的观察小组在栗子山南面寻找观察点。而七个人的打的小组,则继续留在栗子山东面西面枯涸小道狭长地带,寻找避风点和潜伏点。因为洛特小队的根本任务还是要发现对手,显示自己的存在。 其实在小分队作战,把部队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是这仅仅是对于打击对手而言,将作战小队分散,不是一个第一选择,而在实际上的精锐小分队对抗当中,如果将部队集中起来使用,有极大的风险的,一旦被发现,就面临着全军覆没的风险,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二班和洛特的作战小队都选择性的选择了将作战小分队分散开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其实就算是在现在各种作战小分队里面也包含了三人小组,五人小组,七人组的小组等。这些都是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选择,并不是盲目的。 二班是幸运的,但他们途经青狼山的时候遇到了驻扎在这里的四营。为他们提供了短暂的休息和调整的时间和地点,因为他们的调整提供了客观的条件。短暂的休整,班长和副班长跟战士们留在他们俩却独自走了出去,似乎在交流什么?大约几分钟以后,他们将李平叫了出去。 一边看着两位班长的脸色都有些严肃,他心里其实有点害怕,他低着头,没有说话。 杨班长他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就在这里接应我们吧,再往北,你就不用跟着了,留在这里接应我们 李平几乎是本能的点了点头,但是随后又反应了过来,咬了咬疼说道:班长,别抛下我,不会给大家拖后腿的。 杨班长其实对李平是有些不满的,但是当他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不由自主的沉默了。 其实留下李平,是杨班长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并不是为了一味的打压李平,更不是因为看不惯李平,恰恰的是对李平负担责任,是对整个班级负责任。说李平是个战士,还不如说李平是一个穿着军装的平民。虽然连班长也清楚,李平需要战争的历练才可能成为一名军优秀的军人。但是假如李平人生的第一次战斗,就是如此高激烈的对抗的话,恐怕李平没有活着的机会,战场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特意的去照顾某些人。而战场上的选择,永远只有生与死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