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阳的这个迷魂阵的设置,其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而且也标志着一点,肖晓阳基本上放弃了原本将敌人吸引到纵深地带歼灭的战术目的。现在肖晓阳的战术目的变得更加的简单粗暴了一点,他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一次重锤,能把敌人583纵队打成重伤,让他们失去到其他地方折腾的能力,肖晓阳就满足了。但是这个战术想法和华夏国军队的战术思想是有比较大的出入的。华夏国军队的战术思想有一条重要的守则,那就是不动则以,动则歼之。也就是不出手就隐忍,一旦出手,追求的就是对敌人有生力量的歼灭!纵观华夏国的战史,就会发现,在所有的战术行动中,最终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围而歼之。击溃从来不是华夏国军队的第一选择,歼灭才是华夏国军队的行动宗旨。 一开始这也是肖晓阳的行动宗旨,肖晓阳是一个传统的军人家庭出身,从小接受的战术培养也是受到传统军事指导思想的反复灌溉。但是肖晓阳也是相对比较变通的人。这是新一代军人相较老一代军人的优势,那就是军事思想更加的活跃。而这种军事思想是往往会影响到一个指挥官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布局。 当肖晓阳发现自己确实缺乏歼灭583纵队的能力的时候,肖晓阳只能选择放弃这种战术思想,转而求其次,重创583纵队。当然肖晓阳也明白一件事,虽然看似重创583纵队也能取得较好的战术效果,但是战斗后的不可控因素也会变得极大。每个对手都是可敬的,但是只有挂在墙上纪念的对手,是最让人放心的。对于一支军队而言,不能全灭就意味着后患无穷。 但是各种因素,尤其是天气的因素,让肖晓阳失去了对敌人583纵队歼灭的机会,战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盲目的去执行只会让自己失败得更快。 帝都的命令永远都是倾向于完美的,对于583纵队,帝都的命令是:御敌于境外,歼敌于无形。这个命令是缺少可执行的条件。至少在肖晓阳看来是这样的。当然,肖晓阳不可能把质疑帝都命令的想法表现出来的。但是具体怎么执行,肖晓阳是可以把握的。 对于肖晓阳而言,第一步还是要吸引住敌人的注意力。虽然对于辛格洛夫斯基而言774团可能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但是作战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辛格洛夫斯基作为一个成熟的指挥官,他也很可能转移战场方向。所以肖晓阳不能够再完全躲起来了,他必须让辛格洛夫斯基看到自己的存在。肖晓阳相信对于583纵队而言,774团这样的对手,永远都是他们的最高目标。 第二步就是要扰乱对手的视听,让对手搞不清楚自己的目的。只有这样,自己才能重新把握战场主动权。 第三步就是调动对手,调动对手进入自己所预定的战场。一个自己所预定的战场爆发的战斗,往往会让自己占据更大的优势。 第四步就是决战,调动自己手上所有的有生力量,对敌人进行一次决定性的打击,不求全歼,但求重创。 这是肖晓阳通过战场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战术指导思想,作出的符合战场要求,并且符合774团战术执行能力的战术方案。但是并不代表这是一个多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所以很大程度上而言,肖晓阳现在一个人顶着所有的压力,他不能对任何人说,这是一个军事主官必须承担的压力,也是一个军事主官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