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这里不一样,我首先就反对文官压制武将这种事,你也支持我,最重要的是爷爷其实也明白文官的坏处,所以爷爷也会支持我的。再加上武将们都站在咱们这边,到时谁会反对呢?要知道那些大人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一看势头不对他们就不会提出这个问题。所以,做为一个首领,只要获得军队的支持,就等于把刀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谁敢反对呢?再说谁会反对呢?”希孟继续说道。 为什么大明的文人到了清朝时就非常的老实,非常的忠心,把明朝制度中的漏洞都给补上了。我们研究清朝时就会发现,清朝是封建社会中制度最为完善的一个朝代,可以说如果没有外国势力的入侵,大清的江山可能还要继续延续下去。而这个制度就是形成于清初,也就是说是由那些原来明朝的文官给制订的。 有时候希孟就会感到有困惑,为什么明朝给那些文官和士绅那么多的优待,但文官们想的却是如何与皇帝争权争钱,而不是尽心地为朝廷办事。相反,到了清朝,文官们成了二等的奴才,却这么尽心的为清朝办事呢? 想了好才时间,希孟才有点明白了,就如我们教育孩子一样。如果我们对于孩子过分的娇惯,那这个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渣子,当然对生养他的父母也好不到哪去。相反,如果我们能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不是娇惯他,那这个孩子长大会成才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而且即使不能成为相当成功的人,但他们一生会过得很幸福,对父母也会很好。 这个道理对于臣子也一样。明朝就是因为太惯养了那些士绅和文官,才会养出那样混帐的文官。而当他们投降清朝后,就明白他们相对于满人只是二等人,所以才会如此小心的去伺候主子。 因此,他就决定以后对于这些文官不能采用大明的方法,而是要做到赏罚分明,只要文官们犯了法,那就对不起了,在我这里没有大明的优待,你犯了什么事,就要受到怎样的惩罚。而且大明朝对于文官和士绅的一切优待他也会取消。 一切就如后世一样,人人平等,再也没有什么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规定了,而且也没有那些奴仆了。当然,这种规定对于网刚来台湾的那些文官们来说,可能会不太适应,但希孟深知后世主席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只要刀把在自己手中,谁敢反对呢? 而对于这些文官所说的武将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有着后世记忆的魏希孟来说根本不是个问题。要知道后世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有很多种的,随便借鉴一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况且在大明他还可以用君授神权这样的迷信手段来加强后世的那种制度呢? 他相信那些阉党的文官都是聪明人,既然来到台湾了,那么就意味着和大明朝是彻底没有关系了,那大明朝的规定在这里也就行不通了。况且就是在大明,太祖打天下时,他的权威也是没人敢挑战的。那时的太祖杀个犯错的文官比杀个鸡子难不了多少。 “好吧。”希孔想了想后,就同意了弟弟的决定。毕竟弟弟是台湾的主官,再说弟弟也比自己懂得多,既然弟弟把问题都考虑到了,还做出这样的决定,那就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