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崇祯皇帝上台后的刻薄寡恩,这本来就是崇祯皇帝的本性。要知道历史上天启皇帝对崇祯皇帝是相当的好,就连那本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明史》都承认天启皇帝对弟弟的好。就连发现了崇祯皇帝正在做谋害自己的事,天启皇帝最终还是放过了他。他对自己亲哥哥都如此,那对其他人的刻薄寡恩也就可以理解了。 再说崇祯皇帝的另一个毛病,那就是不能担责任。历史上一旦出了什么事,他马上就把责任推到了臣子的身上,可以说他这个毛病造成的后果就是历史上凡是真心为崇祯皇帝做事的大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大部分都是被他出卖后或死于自己人之手,或死于敌人之手。这也是后来在李自成攻北京时,崇祯皇帝召集大臣议事却没有一个人去的一个原因。 因为那些为他忠心办事的大臣都已经被他杀的杀、害死的害死,留下来的人都只是一些投机者而已。所以崇祯皇帝在临死前说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以及“文臣皆可杀”其实也是崇祯皇帝在推卸责任而已。他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大臣为成为这个样子,从来也没有想过其实是他自己的原因才造成他最后的大臣都是那个样子。 就作者看来,造成这种局面完全是崇祯皇帝自己做的孽。首先崇祯皇帝不懂得识人,他所提拔的大臣大多是他所喜欢的那种类型。从崇祯皇帝的作为来看,崇祯皇帝不喜欢做实事的人,相反他其实是与东林党的一些死忠是一类人。因此他所提拔的人大多是夸夸其谈而做实事相当不靠谱的人。 但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对大明中心耿耿的一类人,他们表面说的是大义凛然,好像都是君子,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才。其实我们现在的人都知道他们其实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奋斗的。也就是说他们并不太在乎明朝的好坏,在他们看来,换一个朝代他们照样会当他们的官。 相反为了大明连自己的名声都不要了的阉党,其实才是对大明最忠心的人。要知道在古代的儒家子弟名声是最重要的,但阉党竟然能放弃自己的名声来为朝廷做事,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对大明的忠心。 但崇祯皇帝却把这些人都给抄家灭族了,反而去依靠那些投机者,这样的君王如果不亡国那什么人才能亡国呢?当然东林党内也有一小部分是忠于大明的,但崇祯皇帝对于他们却是一次次的出卖,甚至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把这些人给杀掉。这样他在李自成攻北京时众叛亲离也就可以理解了。 现在有人总是说如果崇祯皇帝能去江南的话,还能保住江南的一片江山,说不定也会南宋一样再撑个几百年。但我们看看崇祯皇帝的这些做法,可以说他是没去南京,就是去南京南明也会如历史上一样很快的灭亡的。因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给对手帮忙的。 再说说他这种刻薄寡恩是在对大臣时得出的结论。那么他对自己的亲人时会变吗?要作者本人说一个人是什么样子,那就是什么样子。他对大臣刻薄寡恩,对自己的亲人也不会好。不说他对于自己的哥哥天启皇帝的事,毕竟这件事是作者本人的推断,很多人可能不会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