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正文卷第192章自由忠臣,熊霸中原!“爷爷,这是四爷爷托我带给您的尚可喜、尚之信的劝进表!” 汉中西王府的大殿之上,远道而来的吴世璠给吴三桂行礼问安过后,就拿出了吴三畏交给他的尚可喜、尚之信写得那封《劝西王进位为天子表》。 “什么?”吴三桂愣了下,一边接过“劝进表”一边问,“你的四爷爷?” “就是新会侯长廉公,”吴世璠解释说,“孙儿正准备跟随祖家表姥爷离开高州府的时候,他也恰好率部前往廉州,途径高州的吴川县限门寨。孙儿就跟着祖表姥爷一起去了趟限门寨,见着了四爷爷,然后四爷爷就给了孙儿这劝进表,让孙儿带给爷爷。” “他长什么样?”吴三桂一边翻看着劝进表,一边发问。 吴三桂对自己素未谋面的小弟弟还是很感兴趣的.他当然也怀疑过这个吴三畏的身份,但这个吴三畏也不是个无名小卒,好歹是武状元出身,还是副将衔的守城营参将,不说位高权重吧,那也是有头有脸有来路的,怎么可能乱认亲爹呢? 而且这个吴三畏的确是直隶人士,老家离北京很近。算算日子,他出生的时候,吴三桂他爹吴襄也正好在北京当富家翁.当年的北京那可是花花世界,吴三桂不就在那里得了个“圆圆”? 后来吴三桂可听人说了,当年给他送妹子的可多了,不止陈圆圆一个,还有好几个美人,不过没送到他手里——他不忙于军务嘛,所以都由他爹吴襄代收了!可收着收着人就没了时隔多年,吴三桂又得一老弟弟,也就没什么奇怪的。 “他长得黑黑的,一脸大胡子,非常威武,跟《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张翼德差不多。” “黑黑的?”吴三桂一愣,他爹吴襄可是个老白脸,他哥吴三凤,弟弟吴三辅都是白白的,怎么这个吴三畏就是个黑皮?难道当年有人送了自己一个黑美人? 吴三桂想了想,还是不大明白,不过他也不多想了,而是换了个话题,问吴世璠道:“你刚才说你四爷爷率部去廉州府?那他不在新安呆了?” “不呆了,”吴世璠摇摇头,“也呆不下去了.王世凯在伶仃洋西岸的局面越来越好,孙儿离开广东的时候他已经牢牢控制了香山、新会、新宁三县,还控制了顺德全县和南海县最富庶的佛山镇!” “不就是四县一镇嘛!”吴三桂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 四县一镇算什么嘛吴三桂现在已经有了四川、云南、贵州三个省,还拿着广西一部、湖南一部、湖北一部、陕西一部、甘肃一部。 吴世璠却是一脸羡慕地说:“爷爷,您可别小看香山、新会、新宁、顺德四县和佛山一镇.那四县一镇的地盘可好了,真正的鱼米之乡,到处都是一年两熟三熟的水田,佛山又是天下第一的冶铁手工重镇,澳门则是天下第一海港! 而且这四县一镇人口很多啊!一个佛山就有几十万人,四县一镇的人口总数怕是有一百万了!” “一百万,倒是不少了.”吴三桂已经看完了尚可喜、尚之信联名的劝进表,合上了文书,没有做出任何评论。 然后,吴三桂又摸着胡子自语道,“等老夫收了陕西、湖广,就不缺人口了。” 吴世璠道:“陕西、湖广大概也找不到那么好的地盘了,北京都不如啊.这四县一镇可真是要人口有人口,要粮食有粮食,要工商贸易有工商贸易,实在是一块宝地啊! 四爷爷占有新会那边就差远了,本来也是好地方,可惜让尚可喜折腾得太惨,人口大多迁走了,只剩下大片的荒地,养不活多少兵马了。所以四爷爷就留鳌太师守香岛,自己带领一部分人去廉州驻扎了。” “鳌拜.”吴三桂忙问,“世璠,你见过鳌拜了?” “没有,”吴世璠说,“四爷爷说鳌拜喝了生水,有些拉肚子,所以就留在香岛养病顺便看家。不过等四爷爷在廉州站稳了,鳌太师还是要率部去汇合的。否则世凯哥哥一旦发兵去取新会,纵使鳌太师也保全不了。” 鳌拜的历史使命,已经接近完成了. 不过吴三桂并不知道这一点,他还觉得现在的鳌拜还很会打仗呢! 只听吴三桂摇摇头,道:“鳌拜可是难得的大将啊,王辅臣、王忠孝比他还差一些呢!” 吴世璠完全不赞成爷爷的分析,他现在已经是王忠孝的小迷弟了,他笑着道:“爷爷,王制军当然不如鳌拜。但是世凯哥哥用兵打仗的能耐却是要超过鳌拜的.他只用短短的几个月,就将香山、新会、新宁三县的数十个乡都都牢牢掌握住了。不仅均了田,而且还建了一批专出乡兵的乡兵都,以区区三县之地就撑起了两万乡兵!还依靠这些新组建的乡兵打败了尚之孝、李烂指挥的一万多旗兵和绿营兵! 鳌拜用兵,也不过如此吧?” “三县之地就拉出两万兵,还能打一打.”吴三桂眉头深皱,“倒是不容易啊!他这么做到的?世璠,你知道吗?” 吴世璠点点头道:“知道,知道,世凯哥哥先通过办维新学堂和精武学堂教导出了数百可以充任地方小吏和师爷的文士,以及数百可以充任一队一排之长的武士又将其中的骨干之士都吸收进天地会,并大为倚重。 有了可以担当地方乡都和科房之任的文士,世凯哥哥就能推行三县均田并编成所谓的乡兵都、均田都和自管都使得世凯哥哥在三县之治,可以深入部分乡都,掌握至少两万均田乡兵之户。 而在用兵治军方面,世凯哥哥又为所部乡兵专搞了一套易于训练、易于指挥、易于掌握的战法!” “还有这样的战法?”吴三桂来了兴趣,“世璠,你知道吗?” “知道,”吴世璠道,“世凯哥哥也让我进了精武学堂他为部下乡兵安排的这一套战法,简而言之,就是‘结硬垒、布密阵、重火力、打呆仗’! 世凯哥哥说了,他建军的法子用得是寓兵于民的古法,兵务多,而不务精。既然兵多不精,就只能多筑垒,习密阵,再大量装备易于掌握,且火力强劲的燧发之枪,遇敌也多以正合,少用奇谋,靠着兵多枪多,并构筑战垒,活活磨死对手。” “燧发之枪?”吴三桂问,“就是那种令火石触机撞击发药而得石火自燃的火枪?” “对对,就是这种火枪,”吴世璠说,“这种火枪不大惧怕风雨,也不易误发,因此可以大大提升队列密度。这样就能许多人列成密队一起开火,枪弹如雨,就算枪法不好,蒙都蒙得着! 另外,世凯哥哥还让人打造了一种套筒铳刀,套上枪口之后,也不影响击发,可以一枪两用! 而且这种燧发枪还比较容易训练,装填起来比火绳枪容易多了,一个农夫练上一个月就能在队长、排长、棚长的指挥下列队开火了。” 实际上排队枪毙战术真正的精髓,就是可以把放下锄头的农夫随便训练一下,就拉上战场去当线列步兵,随便打打也能打死不少人。 至于什么龙虾天兵、悍不畏死、三十码开火之类的呃,本来就是拼数量的战术,根本不必训练到这种程度,数量多才是胜利的关键! 人数多个一两倍比啥都强! 而汉人最大的优势,不就是人多吗? “一个月就上战场了?”吴应熊马上就来兴趣了.吴三桂虽然“给”了他六个卫,但那都不是他的嫡系,他想要在短期内培养出自己的精锐嫡系根本不可能。 没有足够的精兵,又怎么能熊霸天下? 如果随便抓点壮丁训练一个月就能上阵打靶,那等他拿下荆州、襄阳可就厉害了! 到时候训练个十万,不,三十万燧发枪兵去枪毙康熙! 正在他想着“枪毙康熙,熊霸天下”的时候,吴三桂突然又问了一句:“这个王世凯的确是个人才咱们应该怎么对待他?” “当然是封他当节度使啊!”吴应熊马上接过了问题。 “封他当节度使?”吴三桂一愣,“他可.” 他这话没往下说。 王忠孝对于吴应熊而言,可是有杀子夺女之恨的! 虽然这事儿的错并不在他,但是吴应熊将来大概率是要当太子当皇上的! “爹,”吴应熊笑道,“康熙那边不是准备要画饼封藩吗?不是准备先在广东、广西封八个藩吗?他能封,我们也能封!他能派人去招抚,我们也能,他也不算外人小菟、小艽还是咱们家的两个小郡主呢!爹,她们是郡主吧?” “是,是郡主!”吴三桂道,“打下关陇湖广,就让她们当公主!” 接着他又用鼓励的眼神望了一眼吴应熊:“老大,你要多多努力!” “爹爹放心,孩儿一定全力以赴!” 吴三桂满意地点点头,又看了一眼俊俏得好像一个女孩子的吴世璠这孩子长得虽然俏了些,但现在看起来也不比吴世琮差。 老吴家后继有人啊!至于将来他俩谁能当皇上,就得看他们的爹了! 这事儿还得拼爹! 想到这里,吴三桂又笑着对吴应熊道:“老大,你怎么看澧州的那个李自成?是真,是假?” 吴应熊斩钉截铁地说:“他是假的!一定是假的!必须是假的!” “必须是假的?为什么?”吴三桂问。 吴应熊道:“父王,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吗?他如果不是假的,那我们还打什么康熙?打李自成都来不及了.可是您就算再把李自成打死十次,也当不上皇帝!而康熙,只要打死一次,您就能当皇帝了!” “可是那个李自成在澧州、常德、荆州一带发展得很好!”吴三桂皱着眉头,“这老家伙好像这些年好像也在精进,居然学会经营地盘了,还搞得有声有色,还走了均田府兵的路子,一旦要搞成了,没准大顺就回来了!” “不怕,”吴应熊一挥手,“先让他做大一点,他做大了康熙就不得不把湖北的兵都调去湖南剿他,到时候我的机会可就来了!” “好!”吴三桂闻言大喜,“有器量,果然是孤家的好儿子!” 湖南,澧州,夹山。 自打天气再一次转凉,李自成就又回到了他隐居了二十多年的夹山寺——这座固若金汤的寺庙,现在已经成了李闯王练兵的夹山大营的所在了。 李自成现在实行田制、兵制,乍一看和王忠孝很有点相似,都搞了均田,而且都寓兵于田。 所不同的是,王忠孝的均田更“均”一些,户均的田土为三十亩,然后又加了一个禁止转让和持田上限。 均田制从来都不是简单搞一下平均,实行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家可以掌握人口、土地,并且抑制兼并。 但是私有制下总归会存在阶级的,总有人会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生产资料……王忠孝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平均一下,限制一下,从而让财富集中的速度慢一点,过程拉长一点。 而李自成的均田制则均得比较集中……没错,就是集中! 李自成实行的均田,更多的和兵役挂钩,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军役田。 虽然他也给许多澧州、荆州府、常德府的贫民分了一些口分田。但那只能让贫民勉强糊口,想要日子过得稍微宽裕一点,还得去租大户的田。 而在李自成的辖区实行均田之后,能够有多余土地出租的大户人家,毫无疑问,就是府兵军户了! 李自成的府兵军户和王忠孝的乡兵户是不大一样的,数量没有后者那么多——李自成的辖区内可没有一个佛山镇能源源不断提供燧发枪、火药和火炮。 所以他就算知道“结硬垒、布密阵、重火力、打呆仗”的战术,也不可能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扛燧发枪”的军队。 另外,李自成也不可能可以多达几万人的军队发放足额的军饷,提供足够的伙食。 生产力实在不允许啊! 而李自成可以在短期内拉扯起来的,还是一支比较传统的以冷兵器为主,装备少量火炮和鸟枪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需要装备更多种类的武器,需要一定的披甲率,需要更多的马匹,当然也需要更精锐的战士。 一言蔽之,这种军队虽然对手工业的要求比较低,但是单兵的成本更高,训练的难度也更大。 这自然就需要授予更多的土地,以确保他们可以承担装备和训练的费用。 根据李自成的授田规则,口分田,一般是一户授田十亩。 而兵役田的起始价则是一兵百亩,是在口分田外,再给一百亩。 如果当个什么小军官,这很容易就能得到数百亩甚至上千的田庄——那些跟随李自成在夹山寺躲了很多年,又或者跟着刘一虎出生入死躲官兵多年的老兄弟,现在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也成长为了李自成这个集团的骨干。 另外,投靠了李自成的那些地方官和师爷,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授田,你冲抵俸禄。 而李自成自己,也被授予夹山寺所拥有的三千亩水田,成了如今澧州最大的地主了…… 经过了几个月的清田均田,李自成统治下的澧州,荆州南部,常德北部等地,在秋收过后就已经完成了均田,拢共均出了15000名战士! 除了其中一些分守各地的“新大顺战士”,其他的大部分人现在都集中到了澧州的夹山大营。 就在李自成的亲自监督下,日日cao练,习练武艺、队形、军阵。 现在终于有点精兵的模样啊! 今又是李自成大阅三军的日子,立在高处,看着底下将近12000士气饱满,甲械齐备的精兵。 大起大落过的李自成,现在也难免激动的热泪盈眶了…… 大顺的新征程,马上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