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九章北平发展计划“欠债两亿两,利息还不算。要让我还钱,再借四万万!” 徐景昌一手持着茶壶,长身耸立,对着风高声念着歪诗。 正巧黄姑娘拿着狐裘过来,给他披上,生怕冻着。 徐景昌笑道:“你说,我现在有没有李太白之风?像不像个风流才子?” 黄姑娘白了他一眼,“像,去掉两个字,就更像了。” “哪两个字?” “疯子!”黄姑娘毫不客气道:“陛下重任加身,天下人都看着国公,你现在却是这样不着调,当真不怕出事啊?” 徐景昌笑呵呵道:“你这就错了,我现在已经没得选择了,常规策略已经不管用了。就算有一座金山摆在我的面前,也要找到足够的人给我挖不是!其实吧,朝臣和陛下,都把事情弄错了,他们管我要钱,以为我会把银子摆在他们面前……那可是两亿两啊,我上哪弄去?” 黄姑娘一惊,“那国公准备怎么办?” “其实换个思路就行了,我只要把北平鼓捣成了都城的模样,能够承载陛下北上,也就够了。” 黄姑娘有点皱眉头,把北平变成都城,跟弄到两亿两,建设北平……这有什么差别吗? 她实在是想不明白,难道伱建设北平,不需要花钱? 她想不通,但是却也不会多问。 “总之国公心里有数就好,你是南方人,北平寒冷,可别冻着了。还是尽快回屋休息吧。” 徐景昌点了点头,北平确实比南方冷太多了, 所以但愿那些人能熬得住吧! 徐景昌想的那些人又是指的谁呢? 没错,徐景昌在转移卫所土地的时候,留了一个后门……因为他仔细盘算过了,北方的土地,就算改成了农场,激发起军户的劳动热情。 但是想在维持军户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拿出足够多的粮食,进行贸易,这也是不可能的。 至少在初期是做不到的。 所以徐景昌思前想后,他做了个决定,那就是把俘虏的朵颜三卫人马,还有那些走私豪商,不配合的卫所将官,包括他们的家眷,以及北平等地,所有的俘虏,悉数贬为奴仆,让他们去充当苦役,种田伐木,开发北平。 他知道这么干的后果,朝野上下,一定会有不断的攻讦,哪怕他有着雄厚的背景,也未必扛得住。 朱棣也未必会全力以赴庇护他。 可是当这事跟迁都挂钩,跟国库岁入绑在一起,朱棣就没什么选择了。 要知道朱老四一旦认准的事情,那可是相当轴的。 徐景昌正好可以靠着朱棣的庇护,放手施为。 当然了,给他充当急先锋的,还有汉王朱高煦。 徐景昌趁着天气不错,乘坐着射虎车,从北平出来,直奔西北,到达了怀来卫。一条桑干河,就在旁边,有河水滋养,两旁的土地很适合耕种。 朱高煦正在这里巡视,听说徐景昌来了,就催马过来,冲着他抱怨道:“每次都是这样,你在后面享受,让我抗风冒雪,你太不地道了。” 徐景昌嘿嘿一笑,“殿下能力摆在这里,我是愧不能及,怕给你添乱。” 朱高煦不客气冷哼,“别说那些没用的,我就问你,能给我弄多少劳力?” 徐景昌道:“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朱高煦大吃一惊,“不可能!”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你把所有的俘虏罪犯算起来,也就三两万人,这里面还有不少要去大宁修建榷场,还要整修长城,你上哪弄出那么多人?” 徐景昌突然淡淡一笑,“是吗?汉王殿下,你需要打开思路啊,要人不是有的是?草原上、辽东、高丽、倭国,甚至是安南!只要你能出得起价钱,怎么会缺人呢?” “你?你什么意思?”朱高煦吃惊非小,傻傻看着徐景昌……哪怕他已经做了很多盘算,也没想到,这个姓徐的居然玩得这么花哨? 朱高煦向四周看了看,不得不拉起徐景昌,到了他的射虎车里面,两个人坐下,他才探身,低声道:“表弟,你到底是怎么盘算的,你跟我交个底儿吧!不然我不放心。” 徐景昌也笑道:“事到如今,我也就说了,那个花费,不过是折算的结果……比如粮食,就不一定从南方运输,如果省去漕运,就能节省一大笔。” 朱高煦皱眉头道:“你这话说得不错,可北方产出不多。应天有多少人?一百万不止吧,迁都北平,北平怕是也要超过百万人,你上哪弄这么多粮食?你不怕把老百姓逼反了?我可提醒你啊,真要是闹到了那一步,我也不跟你干了,我怕把自己陷进去。” 能让一向大胆的朱高煦都惶恐不安,可见这事有多危险了。 徐景昌笑道:“你先别忙,听我说完……让老百姓种田产粮,养活百万北平人,那是绝对不行的。但是如果用奴仆耕田,事情似乎就不一样了吧!要是奴仆不赚钱,你也不会嚷嚷着管我要人啊!” 朱高煦迟疑再三,突然如遭雷击,他似乎是明白了…… 身为一个精明的商人,朱高煦是很会算账的。 九边军户为什么逃亡,就是产出太少,税赋太高,压榨太狠,活不下去了……但是北平周围的田租是多少呢? 三成到三成五。 远远比不上江南五成以上的恐怖比例,甚至苏州等地,能达到惊人的七成。 这个比例,老百姓就受不了了。 为什么会如此呢 道理也不复杂,除了苛捐杂税之外,老百姓也要养家活口,生儿育女,要娶媳妇安葬老人……总之,要让他们活得和人差不多吧,如果做不到,他们就会逃亡。 但是换成了被贬为奴隶的这些人,又会怎么样? 首先,他们肯定不用负责苛捐杂税,也别想生儿育女,由于是戴罪之身,也没处可跑,就只能老老实实,在农场耕种干活。 一个壮劳力,差不多能耕种三十亩地……所以才有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说法。这就是自耕农的理想生活了。 而一个壮年奴仆,使劲压榨,估计能耕种四十亩左右,就算按照三十亩算,在北平周围,一年下来,也能有二十石的收入。 二十石粮食,能分给奴仆两石充当口粮,就算是天恩浩荡了。 也就是说,如果用奴仆耕田,可以拿出九成粮食,充当商品粮,进入贸易市场……算算吧,这和普通佃农的三成田租,相差了多少? 更不要说自耕农了。 “粮食有了富余,就能养活更多的工匠……北平周围建立作坊的条件很好,别的不说,在开平一带,就有烧制瓷器的高岭土,咱们完全可以把景德镇的那套复制到开平……草原上,朝鲜,倭国,全都需要大批的瓷器,光是这一项,就能贡献多少税收?还有辽东的木材,天津的港口码头,永平的煤铁,大宁的牲畜……” “不要说了!” 朱高煦突然打断了徐景昌的话,他整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震惊之中,算起来他在北平也不少年了,除了纵马驰骋,出塞作战,就是风沙苦寒……他真的没有想过,原来在北平,居然有这么多的财富。 而之所以没有开发出来,也不是徐景昌多天才,古人多废物。 这世上不乏能发现财富的眼睛……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 想打造产业,就要有人,很多很多的人。聚集这么多人,就要让大家吃饱饭,就要粮食。 而以当下的水平,从外地运粮,根本满足不了巨大的缺口,哪怕穷尽大明之力,最多也就供养一个北平城。 徐景昌反对迁都,也就是这个原因,此刻的北平真的不具备成为都城的条件。 “贤弟,如果使用奴仆耕田,到时候不免冻死累死无数吧?” 徐景昌点头,“确实。” “那要是这么干,多半会身败名裂吧?” “也可能。” “那会不会有人立刻找麻烦,以大明律治罪?” 徐景昌摇头,“这个肯定不会……毕竟这是陛下支持的,而且充作奴仆的那些人,也算不上是人!” 朱高煦浑身一震,按理说,他是个心狠手辣的,毕竟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当年他还想过杀死自己的大舅。 但是要想把几万,几十万人,不当成人看,朱高煦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他过了良久,才缓缓道:“万一这些人造反闹事怎么办?” “用卫所军户压制,如果这帮废物连人生地不熟的奴仆都管不住,那他们也就该充当奴仆了!” 朱高煦又是点了点头,“那你能跟我算算账,这么干能赚多少钱吗?” 徐景昌道:“这个账不难算,比如一个千户所,每年产出两万石粮食,大约就可以供养一万个工匠……我就可以奏请朝廷,鼓励商人过来办作坊,甚至可以五年之内免税。人来了,作坊办起来,城镇也起来了,市场也繁荣了。只要物产足够供应几十万人开销,陛下要迁都也未尝不可,我可以定个十五年迁都的方案,这些都不难的。” 朱高煦沉默良久,突然笑了起来,“我说贤弟,你是不是处心积虑,就等着这一天?” 徐景昌呵呵一笑,“你不要把我想得那么坏,我是为所谓的,毕竟这事做成了,也是对你们朱家的天下好。” “当真?”朱高煦皱眉道。 “这是自然,毕竟物产丰富之后,朝廷能动员的力量就上来了,对付区区鞑虏,根本不在话下。大明王朝或许能实现历代都没有的伟业。你汉王殿下,也能积累泼天的财富,富可敌国不在话下。” 朱高煦咬了咬牙,突然笑道:“既然这么说了,我还有选择吗?” “当然有!”徐景昌毫不客气道。 “什么?”朱高煦不解,“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你要是不敢,我可以跟赵王说说,或者跟朱瞻基讲讲也行啊!” “不行!”朱高煦勃然大怒,“这是我的生意,谁也别想抢!” 还是没有好……这几天的更新不太会规律,小的尽量……求大家伙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