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七章准备迁都试问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衣锦还乡更让人激动的呢?朱棣虽然没生在北平,但是洪武十三年,他正式就藩,算起来也有二十多年,最好的青春年华,苦乐酸甜,都在北平。 而且没有父母兄长管着,自由自在,为所欲为。 朱棣太喜欢北平了……如今更是以天子之尊,回归故地。 朱棣真想学汉高祖刘邦,高歌一曲大风起兮…… “徐景昌,你给朕过来。” 徐景昌催马,到了圣驾辇车的前面,朱棣笑道:“请来这么多老人家,是你的主意吧?” 徐景昌笑道:“都是陛下德行深厚,来的老街旧邻,仰望陛下,想要瞧瞧,陛下可是清减消瘦了。” 一听这话,朱棣更是激动,“到底是自己人啊……徐景昌,你准备好东西没有?朕要赏赐。” 徐景昌笑道:“陛下放心,眼下北平牛马牲畜,金银布匹,甚至是盐引土地,什么都不缺……臣保证安排妥当。” 朱棣大喜,“那好,进城!” 就这样,朱棣在一片欢呼声中,进入北平,沿途街道都装饰过,路也铺的笔直,还有更多的军民夹道欢迎。 朱棣探身,频频向百姓们挥手致意,收获万岁之声无数。 徐皇后的辇车跟在朱棣后面,看到这一幕,她也激动了……毕竟当初李景隆几十万大军围攻北平,朱棣外出未归,是她亲自领着人马,守卫北平,浴血奋战。 或许这些人里面,就有当初一起并肩作战的军民吧! 能重回北平,徐皇后的喜悦,也不言而喻。 天子和皇后在簇拥之下,进入昔日的燕王府。 朱棣登基之后,燕王府就成了潜龙宝邸,为了迎接朱棣到来,徐景昌也下令整修过……因此走入王府之后,朱棣浑身都透着喜气。 “好,还是这里好,比应天还好,朕恨不得往后都住在这里。” 徐景昌半点不意外,朱棣想要迁都的事情,早就知道了。 倒是让他有点意外的是徐皇后,瞧这意思,姑姑也挺喜欢北平的。 “侄儿,现在满朝文武都反对陛下迁都,姑姑问伱,你什么看法?” 徐景昌立刻道:“我当然支持迁都了!” “当真?”徐皇后惊问。 “那是自然。”徐景昌道:“陛下想要迁都,北平又是边防重镇,故元旧都,迁过来理所当然……我还拟定了一份条陈,打算献给陛下呢!” 徐皇后大喜,“难得你有这份心,不愧是我的好侄子。” 朱棣也听到了,就笑着道:“好啊,咱们一边吃饭一边说。” 徐景昌也给朱棣准备了接风洗尘的酒席……这顿饭只有朱棣、徐皇后、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皇孙朱瞻基,外加徐景昌参加。 就连礼部尚书黄观都没有资格,至于北平各界迎接天子的大宴,放在了三日之后,等朱棣休息好了,再来赐宴。 一句话,这是自家人畅聊,外人没资格掺和。 “徐景昌,你说说,现在北平怎么样了?”朱棣好奇道。 “回陛下的话,如今北平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百业兴隆,一切都好。” 朱棣笑了,“那好,朕问你,迁都怎么样?” “那更好了,臣正想和陛下说呢,不要听应天那些人胡说八道……迁都北平,正好平衡南北,发展北方,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边防安全,都作用巨大,好处多多。陛下要迁都,那是深思熟虑的妥当举动,绝对是利国利民的。” 朱棣兴奋一拍大腿,环顾两个儿子,又对徐皇后道:“你听听,这话说得多好!朕当初就该问问景昌的意见,朝廷诸公实在是太让朕失望了。” 徐皇后笑道:“那可不,这是咱们侄子,一家人,肯定和那些人不一样。” 朱棣又迫不及待道:“景昌啊,听说你还拟定了方略,想要迁都,需要怎么办?” 徐景昌正色道:“臣反复推算过,如果迁都,大明朝廷需要编列两万万两白银预算,方才能成功。” “什么?”朱棣都有点傻了,“你说多少?你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就连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挪了挪屁股,贤弟啊,你可真敢说,现在大明岁入才多少?真要是像你这么说,怕是要二十年不吃不喝了。 当初朱元璋定都应天,也没有花这么多钱啊! “启奏陛下,如果迁都,首先第一条,那就是粮食,大运河必须整修。毕竟靖难之役中,运河多处破坏,重修运河,需要一千万两以上,而且每年还要投入二百万两维护。这还不算打造漕运船只的钱。” 朱棣哼道:“用不了这么多……工部报的预算是三百万两。” “他们没算征召民夫的钱,如果陛下还向以前那种,无偿召集民夫,山东必反……吧陛下可以去问袁纲。” 朱高燧也连忙道:“父皇,此事孩儿知道一些,山东属实太苦了,袁巡抚顶着身败名裂,把孔府田产还给老百姓……好些山贼土匪都招安了,看样子没有三年五载,别想恢复。要是大举征召民夫,只怕现在做的,功亏一篑。” 朱棣听得眉头紧皱,没法无偿征召民夫,想要修运河,开支肯定非常巨大。 “景昌,朝臣没说此事,你们却是这个看法,道理何在?莫非要哄骗朕?” 徐景昌笑道:“陛下,过去您要迁都,朝臣反对,如果您下定决心,一定要迁都,他们不敢明着反对,那又会怎么样?” 朱棣一怔。 朱高燧笑嘻嘻道:“自然是加倍了……如果真的闹出了民变,他们就会说是父皇迁都闹的,骂名就让父皇背,可以逼着父皇下罪己诏,甚至打消迁都的念头。” 朱棣大诧,“老三,你这都是听谁说的?” 朱高燧道:“孩儿这不是管着邸报吗,接触了不少文人,他们的手段也不难理解。” 朱棣思前想后,无奈长叹。 这就叫逢君之恶! 身为天子,反对你的那些,未必是忠臣,但是全都顺从你的,也未必是好人……朝政之复杂,远非外人能想象的,而且身在局中,也未必看得明白。 尽是修造运河这一项,就很让人头疼。 不过朱棣又岂是轻易退缩的人。 “景昌,你方才说了两万……万两,除了河工,还有哪些开销?” “接下来就是营建北平城的开支了……王府要扩建成皇宫,一切按照应天规格,光是三大殿,没有二百万两也不够。而且天子到了,就需要修建外城,拱卫圣驾。一个外城,也要五百万两以上。而且六部五府,所有衙门都要搬迁过来,这也是一笔巨款……光是建筑成本,就要三千万两以上,而且还要拿出两千万,进行征地补偿。” “征地?什么征地?” 徐景昌道:“陛下,燕王府周围的房舍肯定要拆了,衙门兴建也要土地,还有上万官吏北上,也需要住处,他们肯定要占用北平百姓的房舍,朝廷不能不给补偿,陛下不能让百姓伤心啊!” 朱棣的眼前,突然闪过百姓热烈欢迎自己的场景,属实不能白白占用民宅。 “当真需要两千万两补偿吗?这也太多了。” 汉王朱高煦突然道:“回父皇的话,前些时候,为了将卫所土地转给整个卫所……顺天知府衙门已经和卫所签了约书,不许随意征用土地……如果一定要征用,需要给予三倍补偿。由于北平城也在其中,城里的百姓也拿到了相同的约书。” 朱棣先是皱眉,随后脸色瞬间变化! 他好像明白了什么……某些人嚷嚷支持自己迁都,实际上却给迁都设置障碍,像这种补偿的标准,你怎么定的出来? “徐景昌!朕让你现在收回!” 徐景昌忙道:“臣遵旨……只是臣斗胆恳请陛下深思熟虑,毕竟如此一来,会伤了北平百姓的心。他们热情欢迎陛下,一心忠于大明,视陛下为父,君父如何能辜负万千百姓,北平父老啊!” 朱棣顿时气得眼珠子瞪圆,切齿咬牙,怪不得那么多人来迎接自己。 “徐景昌,你小子比蹇义和夏原吉他们还可恶!朕来北平这一路上,你很忙啊!原来你忙的都是这些事情,你给朕挖坑,你欺君了!” 朱棣气得拍桌子,徐皇后愣了少许,也明白过来。 她先是轻咳一声,而后对徐景昌道:“你这么干,固然是爱惜百姓,出于好心。可陛下要迁都北平,你也是知道的,你不该让陛下失望啊!” 徐景昌思量再三,终于鼓足勇气道:“回陛下的话,臣以为此时的北平,并不具备成为大明都城的条件……北方凋敝,产出太少,最基本的粮食物产,都要从南方供应,国家府库空虚,也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迁都……臣方才还有好几项账目没有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安全。陛下要迁都,就必须对蒙古人大举用兵,至少要把他们驱逐出漠南,才能保证北平安全。大举用兵,种种开支,也是几千万两不止。而且死伤将士还需要抚恤,如果朝廷不管,这又成了陛下的过错,臣身为平章院副使,职责所在,务必要把事情悉数告诉陛下。臣只能说,短期之内,迁都条件不成熟!” 徐皇后眼见徐景昌这么说,她也担心会激怒朱棣,因此道:“今天刚刚到北平,这事情还是以后再说吧,咱们吃饭……” “别!”朱棣突然拦住了徐皇后,笑呵呵道:“徐景昌,你的话朕信了,你说这两万万两银子,朕也不反对……朕现在就任命你负责迁都事宜,筹措钱财,少一两银子都不行!” 徐景昌:“……” 目前还是喷射状态……但稍微好了点,吃了好几样药了。大家伙也都注意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