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寂寂无声。 因为汉王朱高煦的力挺举荐,顾佐以三十岁的年纪,被超擢为了都察院都御史,正二品的朝堂巨头! 原本这不符合旧制的行为,金忠等臣子应当规谏天子。 奈何汉王爷有理有据,舌战群臣,他们一时间也没找到合适的理由。 不过这个顾佐顾礼卿的确为官刚正,所到之处吏民畏服,是个难得的刚正直臣。 由他掌握都察院,肃清大行其道的贪腐之风,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金忠黄淮等人心里泛起了嘀咕,汉王举荐顾佐这种直臣上位,对他而言有什么好处? 诸如顾佐这些刚正直臣,最大的特点便是不畏强权,一心为国。 你汉王爷就算对我有举荐知遇之恩,那又如何? 如果你敢违反乱纪,祸国殃民,我顾礼卿照样喷死你! 既然如此,汉王为何要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难道说他当真转了性子,开始为国家考虑了?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他可是汉王朱高煦啊! 朱棣扯了扯胡须,继续冷声道:“除此之外,汉王倒是告诉了朕,一种永乐朝官员贪腐最出名的法子,比起折色火耗和淋尖踢斛更加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一众大佬们闻言一愣,有些茫然地看向了朱高煦。 你这个汉王爷不应该致力于争权夺利吗? 怎么现在一反常态,一门心思地打击贪腐了? 朱棣将地方官员为民请命中饱私囊一事娓娓道来,金忠等人听后瞬间面色大变。 蹇义眉头紧锁,立马追问道:“汉王殿下,敢问可有什么实证?万不可捕风捉影,骇人听闻啊!” 地方官员,通过报灾,减免税收中饱私囊,百姓上缴的赋税不变,朝廷收到的税收却少了,这是足以动摇大明根基的巨大隐患。 赋税,是朝廷的根基! 如果一个王朝不收税,哪来的钱?没有钱怎么治理国家? 现在竟有官员上下勾结,中饱私囊,巧立名目,愚弄百姓! 这种现象,一般只会出现在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 可是现在,是永乐盛世,是他们这些臣僚引以为傲的大治之世! 汉王朱高煦却是在这个时候,狠狠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所以蹇义身为吏部尚书,他必须弄清楚,这到底是汉王朱高煦故意夸大其词,还是原本就有此事! 朱高煦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随即看向了夏元吉,“老夏头,你还记得在刘观府上搜出了河南赈灾银吧?” “你们信不信,从吴中府上也能搜出来河南赈灾银,还有河南道御史、河南按察使等人。” “这笔赈灾银,从国库运出到河南,这一路上有没有被剥削暂且不提,但到了河南之后,那就是层层剥削了,京师里的大人物刘观等人拿大头,地方上的按察使、道监察御史再拿一笔,然后就是具体到地方官员……这样层层剥削下来,真正赈济灾民的赈灾金,可能十不存一!” 朱高煦并不是在危言耸听,而是讲诉得事实真相。 整个都察院都在刘观等人的带领下贪污腐败,没有履行监察百官的职责。 那地方官员也自然就没了顾忌,想怎么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就随着性子胡来。 毕竟只要把上面这些御史给喂饱了,就没人找他们的麻烦! 用以河南灾区赈灾的赈灾金,出现在刘观府中,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蹇义面色一变,当即起身跪倒在地,“皇上,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虽然问题根源出在都察院贪污腐化,但这些人就职赴任也是得了吏部同意,河南按察使等封疆大吏更是需要吏部举荐审查。 现在闹出了这些贪腐大案,蹇义这个吏部尚书也有失察之责。 好在朱棣对他很是器重,并未过多苛责,摆了摆手就此揭过此事。 “这案子锦衣卫会彻查下去,那些蛀虫一个都别想逃!” “不过既然出现了这样的贪腐手段,那就必须想办法遏制,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 听了这话,大佬们面面相觑,尽皆皱起了眉头。 官员谎报灾情中饱私囊,这事儿本就不好解决。 如果地方上的按察使的监察御史起到了作用,那还可以及时向朝廷检举揭发。 否则朝廷收到地方上报灾情的奏疏,只有第一时间核实一下,白白浪费这个时间坐视灾民饿死。 除此之外,自大明开国以来,赋税征收的一个难题,就是欠税的太多。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来自高皇帝制定的一个福利政策:如果一个地区出现欠税,那么欠到第二年,就可以酌情打折,甚至大大减免。 当初太祖爷定下这个福利政策,实际上是为了回顾百姓。 然而金忠蹇义等人听了朱高煦的话后,这才反应了过来。 发展至今,贪官污吏从中作梗,能交上税的,故意拖欠不交,到了第二年可以申请打折和减免,免出的这部分都被贪官拿走了。 这些中饱私囊的地方官员,不但因为这项政策赚了个盆满钵满,还博取了一个为民请命的贤名! 真是混账至极!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难题也就更加不好解决。 涉及到祖宗定下的制度,轻易删减改动那可都是不孝! 朱棣原本就是造反成功夺得天下,所以他对太祖爷定下的规矩一向遵守,除非必须更改,否则绝不轻易改动,唯恐被他人冠以不孝的罪名。 但是现在,地方官员借助朝廷施恩给百姓的福利政策,巧立名目中饱私囊,不但愚弄了百姓,还欺骗了朝廷!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棣眼见一众大臣议论纷纷,却是拿不出个主意,顿时大失所望。 他环顾四周,却见自家老二正在小板凳上发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旁的前朝瓷器,当即喝道:“汉王,既然这问题是你率先察觉到的,那你可有什么良策?” 朱高煦一听这话,顿时就傻眼了! 你一个永乐大帝,带着内阁三杨蹇夏等千古名臣,还解决不了这个小问题? 咋滴非要老子去做反腐斗士,得罪天下官僚啊! 朱高煦一直想着去云南就藩,做个依红偎绿的逍遥王爷,不爱掺和这些破事儿。 “爹啊,儿子愚笨,没有良策,您看着处理……” “说不说?你今天不想个法子,明天朕就把你发配高墙!” 朱高煦:“???” 你大爷! 狗一样的坑儿贼! 真是丝毫不顾面皮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