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仿佛像是完全认可‘徐世业有难兄弟共担的态度’一样,徐世绩重重的点了点头,接着条理清晰的说到:
“此事乃是源于二弟,因附信、传话均难以说清,故为兄仅是派人急唤二弟返回黎阳。据前来黎阳的总寨所派之人言讲:
被二弟北上捣毁老巢的李文相逃得性命以后,率领着为数不多的部曲逃到了荥阳,在此刻身在荥阳的大首领和总军师面前告了我兄弟一状。大首领和总军师因二弟并未执行总寨西进功掠河内郡的军令、反而自作主张的挥军北上、且一而再的擅自攻打同为反隋阵营的李文相部、及之前的李士才部大为震怒。故而,才派人赶来黎阳,让为兄把二弟押送总寨严加问罪。
我等兄弟血脉相连,为兄自是不能亲手把二弟送入虎口。况且,据总寨来人讲‘李文相此人还同大首领的从子摩侯(翟摩侯)私交甚厚’,以为兄想来二弟前往都当会有性命之忧。
故而,为兄与孝恪兄商议,二弟之过自然是应由为兄来担之;遂决定为兄将亲赴总寨前去解说一番。凭为兄以往为总寨所立的无数功勋,想来大首领和总军师还不会对为兄过分的苛责。
唤二弟返回黎阳,为兄乃是欲让二弟来暂主持……”
“不可、不可!切切不可……”还没等心情沉重地徐世绩说完,头脑反应机敏非凡的房玄龄已经有些冒然的从座位上站起,并急迫的说到……
简单诠释一个古代不成文的俗例:某人去姓自称表字、或称呼他人的去姓表字,在古代是属于相对比较自尊、或尊敬的通俗称谓。而就是因为这种自称偏于自尊,故而在汉代以前如果在帝王面前去姓自称表字,则属于一种对帝王的不敬,会受到御史的抨击。寻常臣子在帝王面前自称,均是要加姓报上全名。
“大总管请恕玄龄冒昧的插言!玄龄实是因心急……”在房玄龄因打断了徐世绩的话而连忙致歉的同时,此时已经紧锁着眉头、一脸严肃、凝神静听着的徐世业还能够心态十分平和的随口说了一句:“玄龄先生乃是弘德的师执,亦等同于是家兄的师执。先生有话且说,在家兄面前亦不必显得过分的拘泥。”
“无妨、无妨,二弟说得是!先生能够辅助我兄弟,懋公就已经万分的感激,何来冒昧之说?那以先生之意又当如何?”话并没有说完的徐世绩,脸上显现出一丝苦笑的附和着徐世业;并因自己所要叙述的事情来龙去脉已经大致说明白,因而也就顺势向惶急的出言对他加以阻止的房玄龄问到。
“既然大总管相问,那玄龄就把内心之所思实言以告。大总管欲‘兄代弟过’,则无疑是在把大总管兄弟二人同时推向了任人宰割的境地……”已经在徐世绩的束手示意下落了坐的房玄龄,开口就点出了可能会出现的最严重后果。
因在徐世业尚未赶到这几天里,徐世绩已经大致的预测到了这件事的可能最坏结果。因而,神色上并没有出现太多变化的徐世绩也只是轻声说了一句‘先生请续言’。
点了点头的房玄龄,就接着思维缜密的分析道:
“既然总寨已经宣称欲‘严加问罪’,大总管和弘德将军无论何人前去,均无异于是送羊入虎口。据实说来,此事究其根源,应还是源于弘德将军近期所表现出来的超凡才智和绝佳军略已引起瓦岗总寨的猜忌所致。唉……如此的嫉贤妒能,又安能成就大事?
而大总管的亲自前往,其所造成的后果可能尚要严重于弘德将军前往的后果。
正如大总管所言,如果弘德将军前往,总寨碍于大总管以往所立之诸多功勋,出于收拢麾下人心的考虑,尚有可能对弘德将军网开一面的从轻处之。
总寨之意,按玄龄估测,其中可能亦不乏是抱有着在试探大总管之心的目的。而大总管的亲自前往,则无疑是在向总寨表明:兄弟私情重于公心。如此,则会更加的会处使总寨某些人猜忌之心的加重,甚至总寨都有可能会做出‘以大总管之身来要挟弘德将军’的事,产生总寨欲把大总管和弘德将军同时加以除去的严重后果。
非是玄龄在恭维弘德将军。以弘德将军的为人和心智,如果大总管之身受到威胁,弘德将军必然会义无反顾的慨然而往。
其一,则是源于大总管与弘德将军的兄弟情深,此已经不用玄龄多做赘言。其二,弘德将军即使是为了不使声名受污、维护住自身的节操,亦不会表现出任何胆怯之心的畏首畏尾、不思前往。
以玄龄观之,如弘德将军这等年轻之人、却又有着弘德将军这等心胸和才智者,在当世乃是玄龄此生所仅见。大总管与弘德将军未来之功业,玄龄已经不敢妄自的估测。
故而,大总管和弘德将军其中之任何一人,均乃是重逾千斤。决不可在此等关头把自身‘送上门去任人宰割’的前往总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