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一百九十三回 汉武帝九茎连叶 王次仲化鸟脱

第一百九十三回 汉武帝九茎连叶 王次仲化鸟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四十一种书体叫章草。相传为中国东汉书法家杜操所创,杜操,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详。汉章帝时为齐相,杜操擅长草书,他的草书字体深得汉章帝的赏识,有人说这就是“章草”两字的来历。“章草”得名的另一种说法是,元帝时史游用它来书写急就章(全文共一千三百九十四字,没有一个字重复,是那时的小孩童学识字的书。),所以叫“章草”。以上说法虽然不太靠谱,但却多了读书的雅趣,断不可略。

第四十二种书体叫飞白书。飞白书亦称“草篆”。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相传汉朝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送文章,他在等待被接见时,看到门外工匠在用扫把蘸石灰刷墙,常常每一刷下去,白道里有些地方透出墙皮来。蔡邕受到启发,回到家不断练习,独创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就是飞白书。神人已逝,飞白绝响。

第四十三种书体叫一笔书,相传是“草圣”张芝所创,他临池学书,池水尽染,草书写的最好,一笔所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字迹气脉贯通,隔行不断,所以古人称之为一笔书。他的书迹在原在北宋《淳化阁贴》存有五贴,并著有《笔心论》,现在已经失传。

第四十四种书体叫八分书,是东汉王次仲创造的,据记载说是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后又演变成为今天的楷书,也称为真书。王次仲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人。他看到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秦篆,结构复杂书写效率低,所以他经过长时间的刻苦钻研之后,他终于创造出了全新的“八分书”,也就是今天楷书的雏形,后来,这种文字让秦始皇知道了,认为简便易行,十分高兴,就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专门管理书写篇章和法令。但王次仲这个人生性清高,不愿做官,秦始皇连下三拒诏书,王次仲都拒绝面圣,秦始皇认为王次仲对白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他赴京。王次仲自知此次赴京性命难保,便趁狱吏不注意,投河自尽了。关于这个故事的结局,我还喜欢神话版的,在神话版里,王次仲是个神仙,秦始皇锁拿他进京的时候,他在囚车里变成了一只大鸟,腾空而去,正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四十五种书体叫蛇书,是东汉书法家唐综所创,当时是东汉到魏晋的过渡时期,唐综有一天夜里梦见蛇绕着他的身体,醒来后照着蛇的形貌创造了蛇书。

第四十六种书体叫行书,是东汉桓帝、灵帝时著名书法家刘德升所创。因为他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字体,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魏国的钟繇称行书为“行狎书”或“行押书”,羊欣说:“行狎书,相闻者也。”“相闻”一词是汗、魏、两晋、南北朝的习惯用语,意谓互通信息,引申则指尺牍,如《后汉书。隗嚣本传》载光武帝与隗嚣书:“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可见,行书可能是一种专门用以书写尺牍的“体”。

第四十七种书体叫散隶书,是西晋书法家卫恒所创,字迹同飞白书。相传卫恒从前辈那里学会了飞白书的方法,而创造了散隶之书。所谓“散”就是开张隶体的拘谨微露飞白,拘束飞白的狂放使它融入到隶书的法度里,卫恒让这两种字体在这一张一紧的环境里相互磨合,直到它们水乳交融,融会贯通。卫恒的一字苦心,让散隶赢得了与八分并列,共篆籀同行的历史地位。很可惜是长河月散,落照无痕。

第四十八种书体叫龙爪书,为王羲之所创。相传王羲之曾游天台,在回来的路上路过会(kuài)稽山,会稽山黄昏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在兰亭里作诗饮酒,酒醉后在题柱上写了一个“飞”字,其势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似九天怒龙探爪,所以叫龙爪书。

第四十九种书体叫稿书及行隶书。稿书者,就像韦续说的“稿者近似行草之文”,它是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行书的草化或草书的行化。行隶书是一种带有隶书笔意的行书,这种隶书的变化是由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锺繇创造的,也可以理解为隶书的快写,是为了提高写字效率的。这种书体王羲之和王献之都很喜欢,看来能偷懒的事全人类都很喜欢。

第五十种书体叫八体书,是王羲之和王献之进一步简化了行隶书和稿书变化而来的书体。

第五十一种书体叫草书,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今草”。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在章草到“今草”的过渡中王羲之和王献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五十二种书体叫虎爪书者,是王羲之四世族孙,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拟龙爪书而创,王僧虔觉得龙爪书的形貌过于回旋缠绕,似有流溺之患,因加棱角,为虎爪之势,造虎爪书。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上》:“六朝宋齐之间,尚书台文檄有二体,召人用虎爪书,告下用偃波书,取其不能仓猝书成,所以防奸伪也。”

第五十三种书体叫鬼书。相传宋元嘉年间京口有人震死,臂上有篆字似八分也,所以叫鬼书。鬼书的另外一种说法是,我国有八种神秘的古文字,分别是:苍颉书、夏禹书、红岩天书、夜郎天书、巴蜀符号、仙居蝌蚪文、东巴文书、和岣嵝碑。而鬼书则是在这八种之外,很少有人知晓的一种神秘文字。这是因为鬼书只在水族中极少的一部分人内部有使用且秘不外传,另外由于缺少文物证据,研究者只能将其起源时间溯源到明朝,所以也一直未受学者重视。实际上鬼书的源头可以上溯至三千年前的夏朝。一九五九年国家在发掘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的时候,曾在一批出土的夏陶中发现了二十四个神秘符号,后经比对确认,均为鬼书文字,可见鬼书确为一种古老的神秘文字。在水族聚居地区,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鬼书的水族人极少且全部为男性,这些人被人们称作“鬼师”,他们在民间的地位很高。鬼书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鬼师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几千年至今,而且只传男不传女,更不会传给外人。这鬼书本身又分为“白书”和“黑书”两种,“白书”主要用于丧葬祭祀、生产出行、经商嫁娶等生活方面;至于“黑书”,则又叫作“鬼书秘笈”,会使用它的鬼师极少,据说它是用来“放鬼”和“退鬼”的。两种说法都不太靠谱,知道就行。

第五十四种书体叫外国胡书,何马鬼魅王之所授,其形似小篆。没见过。

第五十五种书体叫天竺书,梵王所作,涅架经所谓四十二章经也,梵文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名称,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礼仪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来。梵文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梵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随着佛经的翻译,很多梵文词汇进入了汉语,如:佛、菩萨、菩提、涅槃、觉悟、禅定、刹那等。新疆的焉耆回族自治县最初叫ageni,源于古印度的“火”字。

第五十六种书体叫花书,河东山胤所创。山胤(南朝?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善草书。其它典故等我见到韦续爷爷自有分晓。

这回道尽了“六书”和五十六种书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