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的柳侯祠,《龙城石刻》(又名剑铭碑)的复制品,是一块长一尺多、高六寸的残缺石碣,上面刻有“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元和十二年。柳宗元。”相传这块《龙城石刻》从土里挖出来时,旁边还有一把短剑,所以又称“剑铭碑”。
这是柳宗元逝世前两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谢宁、欧阳翼等人交代后事时,写下的一篇铭文。当他挥毫时,在场的围观者都认为笔法苍劲、雄健,内容也是表达他爱护百姓,诅咒邪恶势力的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提出为了使它传之后世,不如镌刻在石块上,经柳宗元同意,叫来石匠,将这篇铭文镌刻成碑,连同他佩戴的一把短剑一起埋入土中。历经千年人世沦桑后,被一位百姓无意挖掘到,可惜不久即失落,只留下拓片。由于这是一件被认为埋入土中可以镇宅,携带身上可以护身的神物,所以清代南方赴京应考的士子和长年经商在外的商贾,多有随身收藏《龙城石刻》拓片往来于旅途,以求逢凶化吉的。
《柳州罗池庙碑》柳侯祠的镇祠之宝,《荔子碑》碑文过去是每年祭祀柳宗元时用的祭歌,摘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柳州罗池庙碑》中的《享神体》,据说柳宗元死后,好友韩愈作《柳州罗池庙碑》以祭之,碑文中有诗曰《享神诗》,诗文神采飞扬,感怀极深。北宋苏轼读其文,吟其诗,叹其事,思其人,遂挥笔书下该诗,于南宋年间由柳州本地匠人刻之成碑。碑文书法雄奇深厚,刀笔恣肆狂放,被世人推为东坡书法第一碑。该碑集三大家之韩文、苏书、柳事于一身,世所罕见,故称“三绝碑”。因其句首云“荔子丹兮蕉黄”,故亦称“荔子碑”。此碑是公元1217年(宋代嘉定10年)刻的,现巍然耸立于柳侯祠堂内,我们可以看到碑身为断裂合拼而成。柳州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嘉清年间,在战乱中,“荔子碑”被毁坏。后来在筑柳州外城时,有军士捡得半截“荔子碑”,拿来砌城墙,但是每次砌进墙内,城墙就崩塌,后来才发现是“荔子碑”的一部分,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知道拿来砌墙是对柳侯的不敬,受到崩塌的惩罚。只好把断碑抬回柳侯祠,与残留原处的“荔子碑”拼合在一起,使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柳州罗池庙碑的译文是:“这是原来的刺史柳侯的庙。柳侯在治理柳州时,不轻视百姓,以礼法晓喻民众。三年后,柳州百姓都变得勤奋淳朴,他们说:“柳州虽然远离京城,但我们都是天子的臣民,现在天子派来这样仁慈的人治理柳州,假如我们不听他的感化,就太不通情理了。”于是老老少少互相告诫,不要违背柳侯的命令。凡是在乡里或家中做什么事,都说“这样做柳侯知道了会不会赞成呢?”,考虑再三然后再谨慎地做事。凡在政令规定的期限内,百姓们都乐意接受柳侯的劝戒,不管迟早,总不误期。经过柳侯的治理,百姓从业有一定的秩序,没有收不齐的租税。过去逃亡出去的人现在都从四面八方回乡来了,大家安居乐业,从事生产建设。院落里盖起了新房子,摆渡口出现的新渡船;池潭庭园,整洁干净;猪牛鸭鸡,肥大繁衍。孩子听从父亲的教诲,妻子顺从丈夫的意志。婚嫁丧葬,各有章法;友爱兄弟、尊敬长者、慈爱子女、孝顺父母,蔚然成风。以前百姓贫困,常以子女抵债,时间久了无力偿还,他们的子女就被收为奴隶。柳侯到了以后,按照国家固有的法令办事,以佣工抵本息,使子女都能回到父母身边。兴修孔庙,力倡儒学。城乡大街小巷规整有序,种上名贵树木。柳州的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
“柳侯曾经与他的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在驿亭饮酒,他对他的部将说:“我被时俗所抛弃,寄生在此地,有幸与你们成为好朋友。明年我可能去世,死后会成为神。等我死后三年,请你们为我修庙祭祀。”果然第二年(柳侯)就逝世了。柳侯逝世后三年的初秋,他的神灵显现在州府官署的后堂,欧阳翼等人见后伏地而拜。那天晚上,柳侯托梦给欧阳翼说:‘请为我在罗池修庙。’那月丙辰,罗池庙修成,举行了大祭。有个叫李仪的过路客喝醉了酒,闯入庙堂侮辱罗池神,立时得病,扶出庙门即倒地身亡。第二年春,魏忠、欧阳翼派谢宁到京城来,请我为柳侯撰写庙碑刻文。我想柳侯活着的时候,对柳州人民有莫大恩惠,他逝世了,他的神灵能给柳州百姓兴利除弊,一直关照这一方土地,真是神奇啊!我于是写了迎享送神诗给柳州人民,借铭歌来祭祀柳侯,并把他们镌刻下来。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贤能仁德,有传世诗文,曾位列朝臣,风华正茂之时,却被摈弃不用。”
柳宗元一生为许多高僧写过碑铭、塔记一类的文章,而他对佛理的深刻理解、超人的见地也通过这些碑铭塔记而得以广泛传播。据说北宋时有位“儒释兼通,道学纯备”的“长老”,准备好了碑石,来请苏东坡书写柳宗元为六祖慧能作的碑铭(旧碑残破后要立新碑)。据他声称,“自唐至今,颂述祖师者多矣。未有通亮简正如子厚者。”苏东坡也说,“柳子厚南迁,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岳诸碑,妙绝古今。”说柳宗元的碑铭“妙绝古今”没有错,但说他“南迁”之后“始究佛法”则是不对的。根据柳宗元的自述,“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即永州),吾独有得焉。”原来对于佛教,他竟然有着“三十年”的钻研和探求。可惜一直没有碰到过使他心服的精通佛法的人,直到贬官永州后才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收获。到永州后,除了身世遭遇迫使他进一步去深思几十年来学佛过程中不解的问题外,他与佛教高僧巽上人的交往对他真正走入佛教修炼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柳宗元初到永州时暂时住在永州龙兴寺的庙里并因此结识了高僧巽上人。以后他曾多次在诗文中称赞巽上人,可知巽上人在佛法上的精研和修为是令他心服的。而在《巽公院五咏?净土堂》一诗中,他直称巽上人为“导师”,足见他是在巽上人的指导下修佛的。反过来想,能让他这样的“奇才”和文章圣手心服,又岂能是泛泛之辈?他后来可能帮助寺庙修了一个“净土院”和其它建筑,自己就住在那里和巽上人修禅。他曾在一首诗中详细描述了早上“读禅经”的情形:“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贞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难言说,悟悦心自足。”修禅的人大多静坐、内观,修净土的人喜欢大声颂唱佛号。而他在这里是大清早把“禅经”拿到室外去读,并能从周围景致中生出“澹然难言说”的“悟悦”心态,确实有趣。
柳宗元在柳州还有不少功德,当时柳州当地有个风俗,即借钱用子女做抵押,过期不还子女就没入钱主做奴婢。柳宗元便自己出钱替他们赎身,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长江五岭之间应进士科考的人,都不惜远行数千里前来跟随柳宗元学习;凡是经过他指教的,必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之多,声名震动当世,人们称他柳柳州。有文集四十卷传世。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逝世,终年四十七岁。子周六、周七,这时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主持丧事并护送柳宗元灵柩及其妻儿返回京师,当时人们赞赏裴行立的义举。
传说柳宗元死后三年,托梦生前部将欧阳翼:“馆我于罗池”,柳州城东关的这一泓池水因此而闻名。据明代李西涯《罗池书屋记》称,古罗池“广袤可数里,澄波汀蓄,准平而鉴照其外”。当月亮升到灯台山上空,倒映罗池水面,境界冷峻空灵,于池边柳下俯仰水天皓月,乃成为绝美景致,“罗池夜月”美景由此而来,成为了柳州古八景之一。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