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一百三十七回 李世民贞观之治 好书法文风鼎

第一百三十七回 李世民贞观之治 好书法文风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上回说到李世民对窦建德发起了攻击,两军交战,尘土飞扬杀的人仰马翻。李世民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动大旗冲入,直接突入到阵后,张挂唐军旗帜。贼人回头看见唐军旗帜,全军崩溃。李世民带兵追出三十里,斩首级三千多个,俘虏贼众五万,在阵中活捉了窦建德。李世民责备他道:“我兴师问罪,本在王世充,得失存亡,不干你事,为什么越过边境,冒犯我军锋锐?”窦建德恐惧,两腿发抖说:“现在我假若不来,怕麻烦你远远地攻取我!”高祖听后大喜,亲手写诏书道:“隋朝分崩,崤山、函谷关隔绝。两雄会合,一朝清平。军队已经获胜,更没有死伤。做臣子的不惭愧,做君父的不担忧,都是你的功劳。”

于是带窦建德到东都城下,王世充恐惧,统率他的官属二千多人到军门请求归降,山东全部平定。李世民进入占据宫城,令萧王禹、窦轨等人封存守卫府库,什么东西都不取,只令记室房玄龄收取隋朝地图与户籍。于是杀了共同作恶的段达等五十多人,冤枉被囚禁者全部释放,无罪而被杀者加以祭祀并写祭文致以哀悼。然后犒赏三军,高祖令尚书左仆射裴寂在军中慰劳。

公元621年六月,李世民凯旋,他亲自披挂黄金铠甲,排列铁马一万骑兵,穿铠甲士兵三万人,前后部都敲鼓吹号,在太庙贡献俘虏的窦建德和王世充以及隋朝器物车乘。高祖认为自古以来旧的官阶与特殊功劳不相称,于是另外发徽号,以表彰功勋德望。十月,加李世民天策上将封号、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增加食邑二万户,连以前的共计三万户。赐给金车一辆,王公之衮衣和冠冕一套,玉璧一双,黄金六十斤,前后部鼓吹及九部之乐,仪仗四十人。这时海内渐渐太平,李世民于是专心一意读图书经籍,开文学馆以接待四方才学之士。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每次在阁下轮流值班,李世民则降低身份以温和态度与学士们讨论经义,有时谈论到半夜才结束。

不久,窦建德旧将刘黑闼举兵造反,占据洺州。十二月,李世民总统全军向东去讨伐他。公元622年正月,李世民进军肥乡,分兵断绝刘黑闼运粮的通道,双方对峙两个月。刘黑闼被胁迫急于求战,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南渡洺水,早晨便迫近唐军。李世民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一举击溃了刘黑闼的部队,斩首级一万多个。先前李世民派人筑坝堵塞洺水上流使水流变浅,让刘黑闼得已渡水。等到作战之时,才命令挖开拦河坝,大水冲到,一丈多深,贼兵已经战败,逃到水中都淹死了。刘黑闼与二百多骑兵往北逃到突厥,李世民全部俘虏了刘黑闼的部众,河北平定。当时徐圆朗带兵在徐、兖二州阻碍李世民,李世民这时便回师讨伐平定了徐圆朗,于是河、济、江、淮所有州郡城镇都平定。十月,加授李世民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公元624秋,突厥颉利、突利两个可汗王从原州入侵,侵略扰乱关中。有人对高祖说:“只因为府藏子女金帛在京都,故而突厥前来入侵,假若烧掉长安而不建为都城,那么胡人自必停止入侵。”高祖于是派遣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巡行山南可以居住的好地方,即想迁移京都。萧王禹等人都认为不妥当,然而终究不敢冒犯高祖的威严而直言劝谏。惟独李世民说:“霍去病,是汉朝的将帅啊,还立志消灭匈奴。臣惭愧位列封王,尚且使胡人入侵不止,竟然令皇上议论想要迁都,这是我做臣下的责任。希望皇上听任臣报效一次微劳,攻取那个颉利。假若一两年内不将他捉住,慢慢商议迁都的策略,臣再不敢重说反对迁都。”高祖听了很生气,但还是同意了李世民率领三十多个骑兵巡行关中拟定铲平敌人的计划。李世民回军之日,坚决奏请不可迁都,高祖于是停止迁都。

公元626年,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谋害李世民。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在玄武门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六月八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各种政务皆由李世民决断。李世民于是放掉宫廷花园中所养的鹰犬,并停止收取各方所进贡的奇珍异宝,政理崇尚简要严肃,天下人大喜。又命令百官各个呈上封章奏事,详细陈述安定人心治国的关键。十三日,又下令说:“依照礼法,皇帝的两个名字不要为某一个字而避讳。近代以来,两个名字都避讳,废缺地方已经很多,任意避讳,有违经典。那些官号、人名、公私文籍图书,有‘世民’两个字不连续的,并不须要避讳。”撤销幽州大都督府。十五日,废除陕东道大行台,设置洺州都督府;废除益州道行台,设置益州大都督府。二十六日,幽州大都督庐江王瑗图谋叛逆,废弃他为普通百姓。二十九日,撤销天策府。

公元626年八月八日,高祖传位给皇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是为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创造了唐朝的“贞观之治”。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在书法上,唐太宗独尊王羲之,在其登基之初,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王羲之的书法,并亲自为王羲之撰写传记,不惜重金收购王羲之的墨迹有三千六百纸。死后也是以《兰亭序》随葬,由于他的提倡与推崇,确立起了王羲之“书圣”、“书法至尊”的崇高地位,开创了唐朝一代书风,影响了从唐至今一千多年的中国书坛。

唐太宗从小就受翰墨熏陶,虽然一身戎马一生,但只要有机会就会挥毫作书。据载,他每次得到王羲之的字帖,都要临仿很长时间,而且还要自己的儿子每人临帖五百遍。李世民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的精髓,他写的《晋祠铭》不仅开了行书上石之先河,而且也是难得的书法名碑。此外李世民还命令释怀仁完成了《圣教序》的集字工作,《圣教序》的由来是这样的,当年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李世民让人筹备将其刻成碑石流传后世,由于李世民特别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他认为这篇碑文,一定要书圣王羲之书法才够庄重,但是当时王羲之早就死了,不可能为李世民写《圣教序》,于是李世民就请弘福寺和尚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了《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24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集字圣教序》主要特点有,第一是字数多。全碑共1900余字,字字精雅飘逸,款款相映成趣,可供学习和临摹的余地很宽,当年为了收集这些文字花了很多钱,成语“一字千金”就典出于此。第二是字体多。全碑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其间,大胆地搭配、组合、集成,动静结合,挥洒自如,对后世书法尤其是当代书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第三是变化多。《集字圣教序》笔法十分丰富,楷、行、草、隶、篆各种笔法无不用之其中。全序结字新颖生动,平中见奇,开合有度,欹正相依,灵动多姿,而且重复的字、偏旁部首无不体现变化翻新。怀仁为收集《圣教序》上的碑字,用时长达24年之久,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在书法史上,可以说“集字”是从怀仁开始的,也是从李世民开始的。

李世民还亲自为王羲之作了传论。历代王朝,皇上为臣子作传论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趣事。而唐太宗却屈尊亲自撰写了《晋书?王羲之传论》,对王羲之的书法评曰:“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所谓“区区之类”从前文看,是指钟舔、王献之、萧子云等人。此外,他还指出,张芝、师宜官“无复遗踪”、“罕有遗迹”,则自然也不足论了,可谓推崇备至。

王羲之的女儿字孟姜,唐太宗李世民就以孟姜为自己第十二女的字。这件事情说明,在唐太宗看来,王羲之书法不仅是他学习的楷模,而且也是下一代继续学习的典范。弘扬王书也是唐太宗政治上的需要。在南征北战中,李世民战功卓著,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得以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帝的宝座。打江山靠的是“武功”,治理天下却要靠“文治”。但在唐朝初年,士大夫们饱受战乱之苦,大都不想出来做官,导致管理国家的官员不够。因此太宗不得不广开门路,网罗人才。唐太宗之所以唯独推崇王羲之书法,是想要笼络当时江南或称“江左”的广大民众,即南朝后裔,尤其是原属“江左”系统的地主阶级、文人学士之心。

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书法)的主流在江南,以王书为代表的南朝书法是当时中国书法发展的主流。南朝书法,自东晋以来,几乎全笼罩在“二王”的书风影响之下。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等,均是王派书家。梁武帝萧衍就对王羲之书法评价很高:“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网,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经他提倡,带来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次学王**。

李世民推崇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次学王的**。自从隋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为唐代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与此相应,文化艺术出现了南北趋同和融合的走向。唐王朝的皇权也要求重新建立一种有凝聚力的系统文化,皇权乃是政治权力的核心,它是文化的主宰,不仅如此,皇权甚至还可以影响民俗和时尚,李世民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李世民对书法的喜好和对王书的推崇,无疑会对唐朝的书法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