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一百零五回欲炼天地神仙药 先做世外散淡人

第一百零五回欲炼天地神仙药 先做世外散淡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萧道成任宰相时,陶弘景任诸王侍读,虽在官府中,一个人关在屋里不与外人交往,只是批改翻阅文稿,朝廷礼仪事务多由他决定。齐武帝萧赜年间,他上书请求辞职,皇帝同意他的请求,赏赐他五匹丝帛。临行时,公卿官员在征虏亭设宴为他送行,为饯行而设的帷帐很多,车马太多堵住了道路,大家都说自从刘宋、萧齐以来都没有看见过有谁有这样的殊荣了,朝野上下都以此为荣。

陶弘景辞官之后,就隐居在了江苏省金坛市与句容市交界处的茅山。这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说,峰峦叠嶂的群山中,华阳洞、青龙洞等洞中有洞,千姿百态,可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茅山不仅山势奇伟,而且还是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在上古帝喾高辛氏时,就有道家的展上公在此修炼;周代的燕国人郭四朝也修道于茅山玉晨观,他后来被封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时,李明真人修道于茅山乾元观,至今丹井尚存。西汉时,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也在茅山修道行善,被人称为三茅真君,茅盈成了道家茅山派的祖师爷;东晋时,葛洪修炼于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这是道教宗教哲学和原始化学炼丹术的重要著作,葛洪是汉魏以来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丹鼎派,他的《抱朴子?内篇》为神仙道教构造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并为道教在南北朝时期的成熟准备了条件;公元364年,杨羲、许谧、许翙三人假托天师道祭酒魏华存和众仙之传授,作《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上清派的开山之祖是晋代的女道士魏华存,她字贤安,道士称她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魏夫人生于公元252年,魏夫人幼年时,就接受了天师道,羡慕神仙,静默养炼。长大后,她信道修炼的心情日益迫切,曾经想要出家,但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无奈,只好在家中找一偏僻的住室,读道书,静养炼。魏夫人到二十四岁的时候,父母亲强迫她嫁给南阳人刘文,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刘璞,小的叫刘瑕。等到两个儿子长大后,魏夫人就和丈夫分居,斋戒别室,她的赤诚感动了天帝,上天命神人传授了一本《上清经》给魏夫人。魏夫人得到《上清经》后,勤学苦练,很快就融会贯通。她改变了道教过去从符箓禁咒和烧炼金丹的修炼方法,而提倡专炼人体的精、气、神以求长生的方法。魏夫人为了使上清派的炼修功夫深入人心,在原来《黄庭内景经》的基础上,加以修订整理后,编辑成了定本的《黄庭内景经》,又简称为《黄庭经》,是早期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传说,魏夫人升天的时候,有一群仙人驾着鹤车前来相迎,她被天帝封为了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与西王母共同管理天台山、缑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岳衡山的神仙洞府。

而陶弘景就是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一开始他在半山腰建一座房子,自称华阳隐居,跟东阳人孙游岳学习符图经法。后来游遍名山,寻找仙药,每经过两山间的流水,一定要坐或躺在水中,徘徊吟颂,不能自已。当时沈约任东阳郡守,敬仰他的志向气节,多次写信邀请他,他都没有去赴约。陶弘景隐居茅山40多年,搜集和整理了上清派的资料教旨,编撰了《真诰》,纂集上清法术《登真秘诀》,编订《真灵位业图》,使上清派的教义、教理和神仙谱系更为完备。因为他以茅山为本山,故又称茅山宗,陶弘景成了道家茅山宗的创始人。陶弘景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的观点。

陶弘景和萧衍很早就认识,后来萧衍在商议禅代问题时,国号没有定下来,陶弘景按图谶推论,得到的结论都是“梁”字,于是就派弟子进献给萧衍,萧衍这才定了国号为“梁”。梁武帝登基后,对他更加礼遇和照顾,不断去信问候,使节的车盖一个接一个。武帝想让他出山为官,辅佐朝政,于是写信问他:“山中有什么,为什么不出山呢?”陶弘景先写了一首诗,后画了一幅画作为回答。诗就是小说开头的这首诗,画的内容是:纸上画了两头牛。一头散放水草之间,自由自在;一头锁着金笼头,被人用牛绳牵着,并用牛鞭驱赶。梁武帝一见,就知道陶弘景不想出来做官,被人牵着鼻子走,所以他也不再强求了。但梁武帝萧衍深知陶景弘的才能,只好时常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请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指点政策。于是,梁武帝与茅山间音信不断,陶弘景虽身在方外,却俨然成为了朝廷决策人物,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陶景弘还派人献了两把宝刀给梁武帝,一把叫善胜,一把叫威胜,都是上等的宝物,梁武帝非常高兴。常言道:“贫在城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因为陶景弘和梁武帝的这种关系,所以到山中拜会陶弘景的官员是络绎不绝,陶弘景只好修建了一栋三层楼的房子,他住在最上层,弟子们住在中间一层,宾客住在最底层,他想要与外物隔绝,只允许一个家童在左右服侍他。陶弘景特别喜爱松涛,一听到松涛声,便高兴地弹琴。有时一个人在山泉石谷中游玩,看见的人都以为他是仙人。

陶景弘对医药也有一定的研究,他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写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还著有《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医学专著。他堪称得上是我国医药学史上对本草学进行系统整理,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的第一人。

陶弘景对化学也有很大的贡献,这又和他经常炼丹有关。陶弘景对化学的贡献之一是记载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陶弘景这一记载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陶弘景曾长期从事炼丹实验。梁武帝送给他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原料﹐让他炼丹。他在炼丹过程中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例如:汞可与某些金属形成汞齐,汞齐可以镀物。发现了水银能把金和银熔化成浆料,可以用来镀物。碱式碳酸铅和四氧化三铅不是天然产物,而是由铅制得的化合物。

陶弘景不仅学究天人,而且他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有一次,陶弘景读到《诗经》上说:“蜾蠃这种细腰蜂只有公的没有母的,它们的繁殖是由公的蜾蠃把螟蛉的幼虫衔回窝里,然后把这种幼虫变成自己的样子,让它变成自己的后代。”恰好有人也来问他这是真的吗?陶弘为此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它们说的都跟《诗经》里的一模一样。于是带着疑问的陶弘景,就到庭院里找到一窝蜾蠃。经过长时间的细心观察,他终于发现,那螟蛉幼虫并非用来变蜾蠃的。而是蜾羸衔来放在巢里,等自己产下的卵孵出幼虫时,作为它们的“粮食”。蜾蠃不但有公的也有母的,它们是靠自己繁育后代的。至此,蜾蠃衔螟蛉幼虫作子之谜,终于被陶弘景用调查研究的办法解开了。另外陶弘景在整理医籍时也十分尊重原作,决不乱涂乱改,也不信口雌黄,即使有补充,也把自己的说法和原书的说法区分开来。他把自己的说法用“黑”字写,原书的说法用“红”字写。所以,后人有“本草赤字”,“本草黑字”之称。他开创的这种做法,后来的注释家也争相学习。

由于陶景弘擅长辟谷导引等养身之道,所以他八十多岁时还是鹤发童颜,没有一点衰老的样子。陶景弘最羡慕的人是张良,相处张良很聪明,他帮助刘邦汉朝建立后,就激流勇退,避之深山,所以陶景弘认为古代的圣贤都无法和张良相比。晚年的陶景弘还梦见佛传授给他菩提记,说他是胜力菩萨。于是他就到浙江省宁波市鄞县阿育王塔发誓,接受了佛教的五大戒规,算是皈依了佛教。公元536年,半人半仙的陶景弘逝世,终年八十五岁,他死后容貌不改颜色,关节屈伸自如。朝廷下诏赠封中散大夫,谥号贞白先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