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二十一回壮志未酬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二十一回壮志未酬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东汉末年,何进召前将军董卓等人引兵入京,可是,董卓却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还没来得及赶到洛阳之前,何进就在争斗中被张让等人杀死。之后袁术放火烧毁了南宫,并追杀宦官张让等人。张让和中常侍段硅慌忙劫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至黄河渡口小平津。行进中的董卓远远望见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况有变,打听到少帝在北芒,董卓又急忙率兵前往。少帝被蜂拥而至的大军吓得惊慌失措,泪流满面。董卓威风凛凛,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去参见少帝,并且向他询问事变经过。少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倒是站立一旁的陈留王刘协主动上前向董卓讲述了整个事变的经过,叙述毫不含糊,条理清楚。当时,刘协只有9岁,比少帝还小整整5岁。董卓大为欢喜,认为刘协要比刘辩强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后亲自抚养的,于是,便有了罢黜刘辩、拥立刘协的念头。公元189年9月28日董卓宣布废除少帝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时年9岁。废立皇帝之后,董卓又对何太后看不顺眼,认为她有碍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动和树立威信。于是,董卓又大会群臣,向大臣们数落太后所谓的罪行,说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乐皇太后(灵帝刘宏的母亲),以致皇太后忧虑而死。这种违背婆媳常理、不讲孝顺礼节的教法,应当受到严厉惩处。之后,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不久,董卓又借故杀死少帝刘辩,并毒死了何太后。

董卓为人残暴,放纵手下士兵,到处杀人放火,奸淫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有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赴宴。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顿时,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董卓把诱降俘虏的几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会场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和士兵惨不忍睹,许多宾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董卓却若无其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还有一次,董卓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点火活活将他们烧死,可谓残忍至极。东汉迁都长安时,董卓为了防止官员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阳,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火烧毁。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瞬时之间变成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首痛惜。为了攫取财富,董卓还派吕布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坟冢,尽收珍宝,整个洛阳城狼藉不堪,在董卓肆意践踏破坏下,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夷。

面对这一切,徐干感慨万千,作《齐都赋》一篇,洋洋洒洒三千言,在文中他盛赞过去齐国都城临淄的繁华景象,实际上是想借古讽今,讽刺董卓的倒行逆施。因为徐干的才德名气很大,所以当时的许多诸侯都想要接纳他,每天到他家里来礼聘的人络绎不绝,但徐干认为,当时的天下大乱,要有盖世的英雄才能扭转乾坤,自己只是一介书生,还患了比较严重的疟疾,出来做官也于事无补,所以决定在家闭门读书,静观其变。

公元196年,董卓死后,镇东将军曹操扫除董卓残部,迎立汉献帝于许昌,同时改元“建安”。曹操颁布《求贤令》:“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求贤令》颁布后,许多有识之士欣然前往,徐干也觉得曹操确有雄才大略,就抱病应征,希望在他手下能干出一番事业,这时他已经37岁了。曹操对徐干才名早有耳闻,当即任命他为司空军谋祭酒,相当于负责曹操军务的总参谋长,官居五品。徐干在这个岗位上大约干了五六年,终因鞠躬尽力,积劳成疾,因病辞去了这个职务。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徐干作为著名文士随军南下,虽然此次军事行动被孙权、刘备联军挫败,但对文学创作来说是硕果累累。曹操在赤壁大战前踌躇满志,长江之畔吟诵千古绝唱《短歌行》。其他人也紧随其后,徐干作有《序征赋》,曹丕作有《述征赋》,阮瑀作有《纪征赋》,新归降的荆州文士王粲也献上了《初征赋》。可谓是一场以文会友的空前盛宴。

建安十六年(211年)正月,曹操授意朝廷任命儿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徐干被选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等,正式成为了曹丕的文学侍从。此时北方已经基本统一,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得众多文人围绕在据守邺城的曹氏父子周围。在此期间,徐干有机会结识更多邺下文人名士,交游酬唱,迎来了自己文学创作上的高峰,跻身“建安七子”的行列。曹丕十分欣赏徐干的赋作,曾评价王粲、徐干的辞赋,可以与西汉文学家张衡、蔡邕之作媲美。同年七月,曹操率军西征马超,曹丕留守邺城,徐干、阮瑀等邺下文人随军出征。在紧张艰苦的军旅生活中,邺下文人的创作兴致和热情依然不减。面对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他们更是由衷地抒发个人情怀,洋溢着无限的乐观主义精神。曹植写有《离思赋》、《送应氏诗》,王粲写有《吊夷齐文》、《咏史诗》二首、《征思赋》,徐干也作有《西征赋》,这无疑又是当时文坛上的一次群英会。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被封为临淄侯,徐干随即被任为临淄侯文学。但徐干再次动了归隐的念头,以疾病为由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这次归隐除了与他体弱多病和淡泊名利有关,还与当时日益紧张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位魏王,汉献帝还准许他像西汉丞相萧何一样入朝拜见皇帝时可带剑穿鞋,不急步而行,行君臣礼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同时,曹操还诛杀了许多忠于汉室的大臣,比较有名的是孔融。此起彼伏的政治斗争,让曹操对身边人愈发猜忌,让徐干回想到了董卓专权的时代,内心愈恐,更思归隐避祸,明哲保身。曹植觉得即将失去一个文学上的知己,感到恋恋不舍,赋诗《赠徐干》,诗中赞美了徐干的才能,诉说二人之间的情谊,对徐干的离去表示惋惜。

徐干作《七喻》相赠,其大意是,从前有个超凡脱俗的隐者,在坚硬的岩石上种田,在幽谷的岩穴里居住,不羡慕世间繁华,不惧怕辟地寂静,一个人终守一地,安贫乐道,《七喻》是徐干致仕后贫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后来曹操曾征召他做自己的丞相府的幕僚,又召他做上艾县县令,徐干都以身体有病为由谢绝了。徐干政治上的宏大志向没有实现,就转而著书立说,他忍着病痛的折磨,潜心钻研,呕心沥血,综合平生所学,用时三年,撰成《中论》一书。现存的《中论》分上下两卷,共计二十篇,都是单篇论文。徐干以儒家圣道为本,杂取百家,一一批驳,大至国家之乱、君臣之道、礼德关系、天文历学,小到个人修身、为人处世。在文中他强调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形式主义的治学态度,把博采众识的道理,说得极为透彻。他认为读书人只是品德正还不够,还应有匡时济世的抱负,真正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这些见解,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中论》是一部现实性很强的议论性著作,当时的曹丕称赞此书为“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此外徐干还擅长辞赋,他的《玄猿赋》、《漏卮赋》、《橘赋》、《圆扇赋》等,曾被曹丕评为“虽张(张衡)﹑蔡(蔡邕)不过也。”徐干的诗歌今存3篇,都是五言诗。其中代表作是《室思诗》六首,诗中写丈夫远行后妻子在家的忧愁郁结情绪:“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幻想着“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同时又担心丈夫在外另有新欢。全诗情致缱绻,堪称佳作,而“思君”两句更为后人推重。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中国北方暴发大规模疾疫,有说法认为这次疾疫就是痢疾,徐干不幸也感染上了痢疾,于218年春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时年48岁。欲知应玚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