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一十六回蓬莱文章建安骨 体气高妙脱凡俗

第一十六回蓬莱文章建安骨 体气高妙脱凡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十六回蓬莱文章建安骨 体气高妙脱凡俗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一十六回蓬莱文章建安骨 体气高妙脱凡俗

《登楼赋》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Www.Pinwenba.Com 吧(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仕楚做了大官虽在并呻吟却还发出越地的声音。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写这篇文赋的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您要问“建安七子”和书法家有什么关系?卫夫人在她的《笔阵图》里就说了,学习书法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以在书法家之外,这个朝代主要的文学流派和这些人的故事,我们也要大体了解一下他们的皮毛。我也就这么一写,您也就这么一看,大家都图个好玩不是,闲话休提,我们还是来讲故事。

王粲字仲宣,山东微山人。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王粲出身于东汉的上层官僚之家,曾祖王龚是汉顺帝时的太尉,祖父王畅是汉灵帝时的官员,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优越的家庭条件,加上本人的刻苦努力,终于使王粲成就了自己在文学上的不朽事业,写下了著名的《登楼赋》和《七哀诗》等作品。王粲小时候就有才名,他喜欢算式,精通各种数学公式的计算方法。还写得一手的好文章,提笔就能写,落笔就成文,笔法老道,构思奇巧,曾经有人想给他写的文章挑毛病,拿回家看了半天才发现自己一个字也改不了,从此不得不佩服他是一个文理俱佳的全才。根据《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的两件小事,还证明了王粲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人。

有一天,王粲与几个伙伴到郊外玩耍,走到半路上,发现路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碑文。勤奋好学的王粲见碑文写得不错,就大声读了起来。伙伴们早就听说他有过目成诵的本领,就和他开玩笑说:“王粲,你读完这一遍,能背下来吗?”王粲谦虚地说:“试试看吧。”于是,他把脸背过去,一句句地背诵起来。伙伴们一边听,一边对照原文看,他们吃惊地发现,王粲竟然背得一字不差!大家不禁为他喝起彩来。

还有一次,王粲在旁边看人下围棋,一不小心把棋盘给碰翻了。下棋的人见是王粲,就故作生气地说:“这可怎么办啦!我们就要见分晓了,本可以赢他一盘,看,却让你给搅了!”王粲说:“对不起,我给你们复盘成吗?”说着他捡起棋子,按刚才的棋势摆了起来。摆好之后,下棋的人和观棋的人,都不信王粲摆的和原来是一样的,就用东西把棋盘盖起来,要王粲另外再摆一盘,看看两盘摆的是不是完全一样。王粲二话不说,就在旁边重新摆过了一盘。摆好后,经过对照,一子儿不差。从此,王粲惊人的记忆力便远近闻名了。

蔡邕是当时的文坛巨匠和领袖,此人才学过人,朝野闻名,人们对他无不敬仰,家里常常宾客盈门。有一天,王粲去拜访他。蔡邕早已听说王粲的大名,听说王粲到来,慌忙出迎,连鞋子都穿反了。王粲进屋后,宾客门见他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而且身材短小瘦弱,容貌丑陋古怪,大为惊讶,弄不懂蔡邕为什么要如此看重王粲。蔡邕明白众人的心思,就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特殊的才能,我是不如他的。我家的书籍文章,都应该送给他,才算物归其主。”从此,两人便成了忘年之交。

由于王粲才高名重,十七岁那年,东汉朝廷便征召王粲为黄门侍郎,王粲却以长安正处在一片混乱之中为由,不应征召。为躲避战乱,他前往荆州投奔了刘表,进入刘表幕府工作,开始了他的幕府生涯。荆州刺史刘表是东汉宗室,据有今湖北湖南一带,刘表在地方的治理上是恩威并着,招诱有方,万里肃清,群民悦服。他还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江东孙坚,后又对抗曹操,是曹操的强敌之一。但是刘表为人却是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没有吞并天下的雄心。由于刘表采取了“爱民养士,从容自保”的策略,所以很多中原的百姓与文人俊杰为避战乱都投靠了他。而王粲和刘表是同乡,刘表又是王粲祖父王畅的学生,所以王粲也到荆洲投奔了刘表。因为王粲出身于名门望族,又是名扬四海的才子,刘表原打算将他招为东床快婿,可是一见到王粲,刘表就改主意了,因为王粲长得瘦骨嶙峋、身材短小、鹰头雀脑、贼眉鼠眼,刘小姐一看就不乐意了。王粲的这门亲事还没等到表演才艺,就被刘小姐灭了灯了。从此刘表在政治上开始歧视王粲,只是将他的文学才能为己所用罢了。

刘表的长子叫刘琦,他长得和刘表很像,所以刘表十分宠爱他。但后来刘表的次子刘琮娶了刘表后妻蔡氏的侄女为妻,蔡氏因此爱刘琮而讨厌刘琦,就常常在刘表的面前说刘琮好,说刘琦坏。刘表因为相信蔡氏,所以开始冷落刘琦。后来蔡氏的弟弟蔡瑁和外甥张允同样得幸于刘表,这些人就怂恿着刘表立刘琮为后。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七月,曹操起兵,攻打刘表。刘表死后,就让次子刘琮继位。章陵太守蒯越、荆州府东曹椽傅巽和王粲等人力劝刘琮投降曹操。刘琮说:“现在我和你们一起占据着全楚之地,守卫先君留下的基业,静观天下的变化,有何不可?为什么要投降?”傅巽说:“天下的逆顺有其大体,强弱也有它的定势。现在曹操供奉汉献帝,所以他的名正,我们不投降就成了天下的乱臣。这样的话我们用新兴的楚地来抵御曹操,无疑是自取灭亡。现在刘备都不是曹操的对手,将军自料与刘备相比谁厉害?”刘琮说:“我比不上刘备。”傅巽接着又说:“刘备是靠不住的,如果刘备能够打败曹操,他就不会听命于将军了,所以我们还是投降曹操的好?”九月,刘琮举州降曹,王粲也来到曹操幕府工作。从此后,王粲仕途得意,官运亨通,不断升迁,一直被曹操委以重任。如果说,此前的王粲一直是在失意中度日,那么,自从来到曹操幕府工作后,王粲却如拨乌云见青天,命运有了实质性改变。在短短的三五年时间里,他连升数级,最后成了“建安七子”中政治地位最高的人,是唯一的封侯者。

同他的仕途遭遇相一致,王粲的文学活动,大体上也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划分的界线就是建安十三年的归附曹操。前期他主要在荆州过着流寓生活,亲历过战乱灾祸,又长期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忧国忧民之情与怀才不遇之愤纠结在一道,使他的文学作品笼罩着一层悲凄愤悱的情调。后期他在曹操幕中,一方面受到北方广大地区已经实现统一的形势的鼓舞,一方面也因担任重要官职而激发起建功立业的信心,所以他的创作基调又转变为激奋昂扬。如分别写于曹操西征关右和东征孙权的《从军诗》五首,便对曹军的征伐作了热烈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从军征战、建功立业的激昂情绪。在曹操幕府,王粲不但受到赏识和重用,而且他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曹丕、曹植非常尊重王粲,他们之间经常有诗赋往还。

王粲死于壮年,其死因被记载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传记中。其中言道,张仲景凭自己多年的医疗经验,渐渐发现年仅二十几岁的王粲身上隐藏着可怕的“疠疾”的病源。有一天,他对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可是王粲听了很不高兴,自认文雅、高贵,身体又没什么不舒服,便不听他的话,更不吃药。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摇摇头,严肃而又深情地对王粲说:“你并没有吃药,你的神色跟往时一般。你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死了。欲知孔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