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一十四回鸿都门梁鹄偷师 太祖文遗羞千年

第一十四回鸿都门梁鹄偷师 太祖文遗羞千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十四回鸿都门梁鹄偷师 太祖文遗羞千年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一十四回鸿都门梁鹄偷师 太祖文遗羞千年

《祭魏太祖文》

最伟大的德行是生命,它凭借阴阳日月运转而生成;最伟大的帝王宝物是上天赋予的次序位置,它顺应五行的运转而接替兴盛。Www.Pinwenba.Com 吧富贵下贱衰落兴盛,没有不是上天命运注定的。所以龙颜日角这些怪异的相貌,显现帝王不俗的面目特征;闪电奇异的影像和彩虹特殊的光彩,表露天地的祥瑞。帝王的位置不可用智慧竞争,不可用力量争取。以前汉朝天下分裂成三国,群雄割据并存。人民流离失所政治混乱,安定国家的是通晓哲理的人;道德沦丧时局危险,稳定政治的是贤良辅助朝廷的人。伊尹匡复殷商,王道从昏暗变成光明;霍光辅佐汉朝,皇纲从败坏的极点转化为好运的开端。树立忠诚履行节操的道理,就包含在这些贤人的事例中啊。你魏武帝凭借雄才武略的资质,在艰难的环境与肩负重任的机会,一起出现的时候;树立匡复汉代扶正朝纲的功绩,超过了以前时代的贤人。可是你眼看汉朝衰亡就像人在溺水而不去拯救,目视国家遭到颠覆而不去整理秩序,既违背忠诚国家的臣属情义,又有目无君主的迹象。不久汉朝分裂成三国,而你福运的开始就是汉桓帝时黄星的显现,它久远地彰示五十年后你兴起的时间,帝王的命运就属于这样,这是天意啊,难道是人努力从事的结果吗?

上回我们说到的人是韦诞,这一回我们说说曹操的招纳的第四个书法家,他叫梁鹄(hú),字孟皇,安定乌氏人。我叫他梁子,因为他真的和曹操有“梁子”(过节的意思)。当年梁鹄在汉灵帝手下任选部尚书时,曹操刚刚踏入仕途,曹操想做洛阳的县长(正处级),梁鹄却让他做了洛阳的公安局长(副处级)。后来三国鼎立,群雄割据,梁鹄到荆州投奔了刘表。曹操攻下荆州以后,立即召见梁鹄,梁鹄一想肯定要掉脑袋了,急忙登门谢罪。没想到曹操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还对他的书法大加赞赏,让他当了代理司马一职(国防部长),编写军赋,以发挥他书法上的特长。

梁鹄少年时就非常喜欢书法,曾在鸿都门(被蔡邕灭了的学校)学习,梁鹄深厚的书**底就是在那时打下的。他在鸿都门里的书法老师叫师宜官,是汉灵帝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师宜官有时喜欢写大字,一个字直径就有两米多,有时又喜欢写小字,一片小小的竹简上,他也要写上一千多个字。这位喜欢在阴阳两端玩蹦极的老师,最钟爱的饮料是酒,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喝完了酒不给钱,最刺激的是老板也不生气,反而高兴得很。因为师宜官喝完了酒就会在酒店的墙壁上写几个字,东汉时期人们的业余生活实在是很乏味,大家的爱好也就是看看名人都在干什么,所以师宜官的字一写出来,立刻观者如潮,观者来了是要付酒钱的,所以酒店的老板心里笑开了花,只是老板的小酒窝还没开利索,就看见师宜官拿着一把小铲子,跑过去对着自己的字一顿乱铲,铲完后笑着跟老板打声招呼,扬长而去。原来师宜官估摸着来看字的人,付的酒钱足够抵消自己的欠账时,就把字铲了,给大家下回再来留个念想。一个人吃白食居然可以吃出细水长流的智慧,这让梁鹄同学很郁闷。因为师宜官在鸿都门当老师的时候,也是这么干得,上课时教学生写字很用心,下了课就把自己在课堂上写得字,刮得干干净净,刮不干净的就丢到火堆里烧了。师宜官这种公私分明的教学方法让梁鹄同学很不适应,书法成绩一直上不去。梁鹄就想了个办法,他知道师宜官非常喜欢喝酒,喝多了又喜欢在墙壁或字版上写字,梁鹄就经常带些好酒去看师宜官,等师宜官喝高了,就让老师在自己准备好的字版上写字,然后把老师的书法作品偷回来细心钻研。有一次,梁鹄又在师宜官酒后研究他的字,没想到,师宜官酒醒了,看见梁鹄正低著头,走近一看,才发现他已把自己的字,练得分不清真假,忍不住称赞他:“你太认真了,以后一定可以超越我。”于是,师宜官将自己的全部技法教给梁鹄,继承老师书法的梁鹄,后来终于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据说曹操最喜欢梁鹄的书法,他把梁鹄书挂在帐中,或者钉在墙壁上,时时赏玩,认为他的字比他的老师师宜官还好,魏国的宫殿题署,也大都出自梁鹄之手。梁鹄的书迹流传下来的极少,据传《鲁孔子庙碑》是曹植文,梁鹄书,康有为也认为此碑是梁鹄所书。《魏受禅碑》世传为梁鹄书,也有将《受禅碑》说成是王朗撰文,梁鹄书丹,钟繇刻字,故又称三绝碑。梁鹄之所以排名第四的原因是他干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东汉时,梁鹄曾任凉州刺史,他和凉州属郡的一个长史叫盖勋的人是好朋友。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仗着朝中有人,横行霸道,为害地方,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敢怒不敢言。这件事情被梁鹄的属官苏正和知道后,苏正和不畏强霸,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不料,梁鹄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拿不定主意,就想听听好朋友盖勋的意见。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本来就是一对冤家,盖勋的朋友劝他借此机会,通过梁鹄的手灭了苏正和。但谁也没有想到盖勋当场就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梁鹄后来和盖勋讨论苏正和的事情时,盖勋劝梁鹄后说:“喂养鹰鸢(yuān),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成语“乘人之危”的来历,梁鹄在里面的角色不太光彩就只能当了老四了。因当时处战乱年代,梁鹄书迹所留甚少。传世佳作珍品有《孔羡碑》、《修孔子庙碑》、《孔子庙碑》、《受禅表》等。梁鹄是汉末魏初隶体书法发展和演化过程中重要的一家,传世的碑刻也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

曹操身边都是这样的一些书法名家,所谓:“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曹操自己的书法也是兼学百家,自成一派。从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上看,他的确具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英雄气概。但就凭上面说得这些还真不能说曹操这个人是个“伟大”的书法家,要评价一个人还要走走“盖棺定论”的程序。“盖棺定论”?曹操的棺材在什么地方?他的墓穴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传说曹操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在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就有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之说,并从此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成为了曹操生性奸诈的佐证。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在唐朝以前是褒贬不一的。到了贞观十九年(公元654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讨伐高丽,经过了邺城,想起了曹操,就亲自写了《祭魏太祖文》祭奠曹操。李世民在祭文里,一方面肯定了曹操的治世之才,另一方面又批评曹操说:“观沈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徇国之情,有无君之迹”。意思是说曹操眼看汉朝衰亡就像人在溺水而不去拯救,目视国家遭到颠覆而不去整理秩序,既违背忠诚国家的臣属情义,又有目无君主的迹象,《祭魏太祖文》最终的结论是皇帝的命运和国家的归属都是由上天安排的,曹操也是一样。从感情上说李世民是肯定曹操的,不然他也不会写祭文祭奠曹操。但《祭魏太祖文》里的“有无君之迹”这句话一说,唐朝的文人们开始对曹操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后来到了北宋时,曹操被定型为了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元末明初时,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书中更突出了曹操诡谲奸诈、残忍少信及其无君之心的一面,曹操的名声跌到了谷底。清朝时,乾隆说曹操为“篡”为“逆”(封建时代特指臣子夺取君位),就成了官方的定评,清朝的人就没人再敢说曹操好的了。近现代的很多学者都试图给曹操平反,但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曹操还是个白脸的奸臣。

这个问题曹操自己也很头疼:“都怪李世民这小子,您说您姓李,我姓曹,我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平日里也不熟,您要打高丽,您去不就完了,在我这瞎耽误什么功夫?您来就来了,还偏要写篇祭文,害得老子在风箱里当了几千年的老鼠,里外不是人,我在棺材板上画个圈圈诅咒你。”曹操的“诅咒”后来被一个人听到了,这个人叫徐玉超,是河南省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的一个农民,1998年4月,徐玉超在挖土时挖出一块墓志,这块墓志埋在地下2米深处,高20.7厘米、宽31.3厘米,隶书志文,共14行126字。墓志的志文上说,墓的主人叫鲁潜,是后赵的一个正三品官员,属于朝廷的重臣,墓志里居然提到了曹操墓的地点,就在河南省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附近。经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西高穴村南找到了曹操墓。

曹操墓,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曹操墓穴地势较高,漳河水不能灌溉,土质较差,不建封土堆、不植树,不随葬金玉器物,符合曹操所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开首先河者,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主张丧葬从简,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同时代的一个诸侯王刘胜死后都穿着2498块玉片、1100克金丝构成的金缕玉衣,而号为武帝的曹操却只穿补过的衣服入殓。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曹操这个书法家无愧于“伟大”二字,文赞:“华夏饮泪,黎庶含悲。神翳功显,身沉名飞”。欲知后来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