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一十一回崔子玉儒骨侠心 座右铭淡泊明志

第一十一回崔子玉儒骨侠心 座右铭淡泊明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果持久地实行上面的道理,你就会感受到芳香四溢。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座右铭,座右铭的意思就是写在座位右边,作为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格言。到这儿您要挑刺了,说我放在左边行不行?那当然也可以,但放在右边它有个说道,据古书记载,以前有一种奇特的盛酒器叫欹(qī)器,这东西很怪,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又翻过去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很喜欢这个东西,因为它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所以齐桓公就在自己的座位右边总放着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您想啊,右手是主手,放在右边方便拿着把玩不是,所以就叫“座右”了。听说孔子当年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谦受益、满招损”。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一个欹器。我本来以为这个东西失传了,但天涯论坛的雁过留声0734老师说这个东西工艺不复杂,现在还有,所以让我们可以一睹为快。这是“座右”两字的来历,但后来的“座右铭”三字的来历就出自我们一开始的这段文字。这段文字是东汉时期一个杀人犯对自己人生幡然悔悟后总结出来的哲理。

这个杀人犯,他姓崔名瑗,字子玉,东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父亲是东汉著名学者崔骃。崔瑗15岁那年,父亲崔骃去世了,少年崔瑗勤奋好学,志向远大,18岁时投奔到了父亲的朋友贾逵门下。贾逵是东汉时,明帝、章帝、和帝历任三朝的元老,加上他博古通今,学究天人,所以人们称他是“学者宗之”(天下读书人的楷模)的通儒。贾逵很喜欢崔瑗,对他自是倾囊相授,因而崔瑗很快就通晓了天文、律历、数术、《京房易传》,受到当时学者们的普遍推崇。

崔瑗与著名学者南阳人张衡、扶风人马融交情很深。南阳人张衡后来成我国东汉时期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家的中国人妇孺皆知。扶风人马融的名头没有张衡的响亮,但故事比张衡的要好听。这马融,他是东汉名将马援的重孙,年轻时师从著名学者挚恂学习。挚恂有个女儿名叫碧玉,她见马融长得面如冠玉,目如朗星,自是芳心暗许。没曾想,这马融揣着两分的聪明,就不肯下八分的力气好好读书。碧玉姑娘不乐意了,便提出要和马融比比学问,想挫挫马融的傲气。马融那会儿眼高手低,目无余子。于是两人便要求挚恂出题比个高低,挚恂就在地上写了句:“一牛生两尾”的字谜叫两人猜。马融搔头挠耳好半天,想不出谜底。碧玉却不假思索地在地上写了个“失”字。马融心里不服气,要求再出一谜,挚恂又在地上写了“牛嫌天热不出头”。马融苦思冥想后抢着说:“是伏字”,挚恂摇了摇头。只见碧玉手脚麻利地写了个“午”字,挚恂赞许。马融不服输,强辩说:“我现在学得是推理周易,没有学习字谜,这不能算。”挚恂笑了笑,又出了个题:“以前有一个妇女,兵荒马乱与丈夫、孩子失散,寄宿在庵堂里。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庵内尼姑,命她推磨磨麦子,妇女累得浑身无力,越想越伤心,就投河死了。满塘荷花也觉伤情,花瓣全部落下。这个梦该怎样解释?”马融听得懵懵懂懂,憋了半天说:“恐怕是妇女思念丈夫、孩子心切,精神出毛病了”。挚恂对马融怒目而视,回头看着女儿,碧玉答道:“磨麦,可见夫面,莲花落瓣,则可见子,妇女这个梦,是说要和丈夫,孩子重逢了。”三个回合一过,马融惨败,羞愧的无地自容。所谓:“知耻而后勇。”马融就在仙游寺旁,造了一间石房子,住在里面发奋读书,几易寒暑,成了名噪一时的学者,挚恂后来把女儿碧玉许配给了他。

崔瑗的身边都是这样的良师益友,听的是出尘雅韵,古笛名琴,看的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被这环境熏染的舌粲莲花,腹隐珠玑,要是不出什么意外,他的眼前就是一片景秀华堂。就在这雏鹰展翅、鱼龙入海之机,一个消息彻底改变了崔瑗的人生。崔瑗的哥哥崔章死了,崔瑗的父亲走得早,现在哥哥又死了,噩耗传来,惊得崔瑗天魂落地、地魂升天,人魂离体,背过了气去。半天后醒来一问,才知哥哥是被冀州来的人给杀了,常言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杀人大案冀州的官员办起来需要辨明原由。杀兄之仇,不共戴天,崔瑗本就心高气傲,如何等得,终日里嚼穿龈血,铁拳紧攥,过了几天依然没有等到惩办凶手的消息。所谓物极必反,刻骨的伤痛和仇恨逼出了崔瑗的原始血性和草莽侠情,他二话没说,跨马扬鞭奔到了冀州,问清楚了仇人底细,找上门去抽刀便刺,当场就血祭了兄仇,文曰:“莫道文人无肝胆,只为柔肠恨不深。”

仇人死了,崔瑗从学者变成了一个杀人犯,通天的坦途路断了。剩下的日子叫做“逃亡”,天色苍苍再无可投之亲,地纹杳杳何来安身之所。胆颤心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栗栗危惧,成了生活的全部意义。崔瑗终于明白了“江湖不是神仙路,易水荆轲是妄言。”复仇!最好的方法只有一个,它叫做“国法”。但现在自己沾满了血污的双手还能够洗得干净吗?答案是:“能。”因为朝廷“大赦天下”了,这个中国古代法律中最温情脉脉的双手把崔瑗带回了故乡。

故乡!故乡已是家徒四壁,满目疮痍,但弟弟还在,兄弟俩相见时宛如隔世,崔瑗抱着弟弟哭得撕心裂肺,地动山摇,那个年少轻狂的人在泪水里走了,那个温文尔雅的人从劫难中来了。曾经博学强记的经史子集此刻燃起了一把涅槃之火,重生出一个个朴实的文字烙成了崔瑗的“座右铭文”。

崔瑗和弟弟在故乡一起住了几十年,相亲相爱的骨肉之情让周围的人都很感动,大家慢慢地原谅了崔瑗的杀人之错。崔瑗四十多岁时,才好不容易当上了郡衙办事的小官,没当几天就因为违法被关进东郡发干县的监狱,监狱里一个官员精通《礼经》,崔瑗就虚心地向他学习,人们对崔瑗的这种精神大加赞赏。后来很多人才都受到了崔瑗的启发,在监狱的大熔炉里奋发读书,拜师学艺。奋发读书的大多修成了正果,拜师学艺的往往在劫难逃。

崔瑗从监狱出来后,先跟着度辽将军邓遵,没多久,邓遵因案被杀,崔瑗也因此被免职,回到家乡。后来又接受了车骑将军阎显的聘请,阎显是阎太后的亲戚。汉安帝快死的时候,阎太后为了达到自己垂帘听政的目的,在阎显和中常侍江京、陈达等人的支持下,废黜了安帝唯一的儿子太子刘保,另立了济北惠王刘寿的儿子刘懿为帝。崔瑗认为这种做法不对,会给阎显带来灭门之祸,就对长史陈禅说:“中常侍江京、陈达等人,不是好人,他们废黜了合法的太子,另立旁支子弟的做法不对,刘懿即位的时候,在宗庙中就生了重病。我们一起去劝劝阎显,让他废黜刘懿,迎立太子刘保。”陈禅心想阎显和阎太后本就蛇鼠一窝,我可不凑这掉脑袋的热闹,就没敢去。崔瑗就一个人去了,但阎显宿醉未醒,闭门不见。

谁知没过几天,刘懿病死了,这孩子也够可怜的,当了二百多天的黄帝,但因来路不正,被排除在了东汉黄帝的世系表之外,成了无人认领的孤魂野鬼。刘懿一死,宦官王康、孙程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将时年十一岁的刘保拥立为帝,这就是汉顺帝。阎显兄弟自然难逃一死,崔瑗也被连累丢了官。崔瑗的学生苏祗对老师的冤屈知道的明明白白,想上书皇帝说明这一情况,崔瑗听到后,马上加以制止。当时陈禅任了司隶校尉,把崔瑗找来说:“你就让苏祗上书说明,我为这件事情作证。”崔瑗说:“您就当这话像小孩子们说的悄悄话,以后不要再说了。”于是辞职回家,再也不应州郡的征召出来做官。

这样过了几年,崔瑗又被推荐为优异的人才,担任了湔县(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县令,他在任上勤政为民,学习古代水利专家李冰的方法,开沟决渠,拓展田地,加强对都江堰的维护和修缮,他离任后400年,湔县都没有遭到大的水灾。湔县感激他的功绩,作了首诗歌颂他,四处传唱:“天降神明君,锡(赐)我仁慈父。临民有德泽,恩惠施以序。穿沟广灌溉,决渠作甘雨。”

崔瑗除了政事外,自己也非常酷爱书法,尤其是草书。他的草书代表作是《贤女帖》,释文为:“贤女委顿积日,治此,为忧悬。惟心,今已极佳,足下勿复忧念。有信来,数附书知闻,以解其忧。”当时有人说崔瑗担任湔县县令时,常常一个人站着都江堰的大堤上,看着岷江水大气磅礴,摧枯拉朽的锐气,喃喃自语、如醉如痴。好一个崔子玉,那正是草书的真谛,一道道潮鸣电掣的笔势,一**横扫千军的气概,崔瑗心中蓄积的已久壮志豪情,随着奔腾的江水纵放出了奇异的画面,《草书势》一文就此应运而生:“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勦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黑知)(黑主)点(黑南),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后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山蜂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几微要妙,临时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其中慷慨淋漓的气势,让人感觉到了他人生乾卦里“飞龙在天!”的境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