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书法帝国 > 第一十二回曹孟德书法璀粲 邯郸淳钟繇归魏

第一十二回曹孟德书法璀粲 邯郸淳钟繇归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首乐府旧题,大家耳熟能详,作者姓曹名操字孟德,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事迹从古到今,工、农、兵、学、商,谁都可以吐上两槽。学生实在是不忍心再吐了,所以我来爆个料:“曹操是个伟大的书法家。”曹操的书法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之美。南朝的书法评论家庾肩吾在《书品》中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为中中之品。唐代书法家、评论家张怀瓘在他的专著《书断》中称曹操的书法作品为妙品,这两本书都是古代书法界的名家排行榜,

所以曹操是个书法家,为什么还要说“伟大”,这跟他的行政级别真没有多大关系。曹操的“伟大”是说他不但字写得好,而且写得还特有才。相传,曹操当年西征张鲁到了汉中栈道咽喉石门时,看到河中白浪翻腾,如千堆雪涌,一时兴起写了“衮雪”二字,写完了才知道坏了,“滚”字掉了三点水旁。旁边一个小兵不懂事,说:“丞相,这个字错了。”小兵心想:“什么文化程度?跟着这人靠不靠谱啊?”曹操一笑,指着旁边汹涌澎湃的河水说:“这个字没错,那不就是水嘛!”。曹操心想:“好险,幸亏我聪明,不然指不定被人笑话到什么时候?”小兵叹道:“丞相高才,我等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曹操的“衮雪”二字存放在陕西博物馆,这也是他唯一传世的墨迹。

曹操的“伟大”是说他不但写得有才,而且他对待当时书法名家的态度也是很诚恳的。曹操招募的书法名家按名头和人品排位主要有以下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钟繇、邯郸淳、韦诞和梁鹄,这一回里我们先说钟繇和邯郸淳。钟繇(yóu),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他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相传,钟繇小时候有次和亲戚出去遇着个算命的,算命的说:“这个小朋友有贵人之相,但要小心别被水淹到了。”亲戚没有在意,结果没走多远,上了一座桥,在桥上钟繇骑得的马一个马失前蹄把他摔河里去了,要不是救得快,差点就淹死了。于是他的亲戚认为算命的话是说得很灵验,就出钱供他读书。

钟繇年幼时,喜欢书法,曾上抱犊山跟刘德升学习书法,他在山中,焚膏继晷,手不释卷,学了三年都没有下过山。长大后,钟繇在东汉的朝廷里也混得也很好,后来跟着曹操屡立战功,很受曹操的器重。钟繇在朝为官时,白天没事就一个人在地上练字,晚上睡觉也不消停,用手指在被盖上练习,被盖都常常被划破了。他博采众长,广泛学习了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的书法精髓,兼善各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什么书体都练。最终钟繇练成了一手出神入化的楷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由于他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历史时期,钟繇在这个转变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所以北宋《宣和书谱》评价钟繇的楷书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现代楷书的创始人)

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就失传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是临摹本,要么就是假的。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五表”指的是《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六帖”指的是《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六帖”全部为临本,《丙舍帖》、《还示帖》,成就较高,也较接近钟体,是上乘之作,至于《白骑帖》等四种则经多人辗转临摹,已远离钟体。“三碑”指的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乙瑛碑》有宋人张稚圭石刻记云:“后汉钟太尉书”,但此碑立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此时钟繇只有3岁,显然是误传。

可能是钟繇受到的赞誉过多,再加上又和颇有争议的人物曹操在一起,所以有人就编了个钟繇盗墓的故事。故事里说钟繇有一次与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人谈论笔法,忽然看见韦诞的座位上有蔡邕论笔法的书,向韦诞借,但韦诞不给,钟繇便捶胸痛惜三天,胸也被捶青了,并因此而吐血,曹操用五灵丹药才救活了他。等到韦诞死后,钟繇就让人挖开了他的坟墓,盗得了蔡邕的笔法论,因此钟繇的书法才名满天下。这个故事杜撰的很荒诞,首先从时间上来看,钟繇死于公元230年,而韦诞死于公元253年,也就是说钟繇比韦诞先死了23年,所以钟繇没有作案时间。其次从蔡邕笔法的传承关系上来看,古书上记载的很清楚,蔡邕的笔法来源于《素书》,后来传给了女儿蔡文姬,蔡文姬又传给了钟繇,所以钟繇是蔡邕的嫡系弟子,他应该知道蔡邕笔法论的内容。但《素书》的归宿一直是个迷?因为文姬归汉时,曹操曾经问过蔡文姬家中原来的四千多卷藏书的下落。蔡文姬说:“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了。”后来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给了曹操,一时传为佳话。另据《书苑菁华》记载,钟繇平日里就对儿子钟会要求的很严格,教导得很用心,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是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后来钟会在书法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父子俩被人们称为“大小钟”。所以钟繇交给儿子的这部书法秘术很可能就是蔡文姬传给钟繇的蔡邕笔法论《素书》,至于这部《素书》是原版还是蔡文姬凭记忆写出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素书》到底是一本什么样书?谁也没有见过。无独有偶的是黄石公当年三试张良时,也是给了张良一本《素书》,张良后来凭借此书,帮助刘邦平了天下。两本《素书》不同的是,一本是笔法,一本是兵法。但学生以为这个“素”字的意思应该是“简单”,这两本书里包含的,肯定是一种最简单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在道家叫做“道”,说得是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本质规律,这种规律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参得透,唯有“沧桑”二字。这本书张良读懂了,蔡邕读懂了,钟繇读懂了,历史上很多人都读懂了,等到我也想读的时候,书?没有了!

曹操招纳的第二个书法家叫邯郸淳,字子淑,一名竺,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邯郸淳博学多才,擅于翻译先秦的古书典籍。可惜的是先秦的古书典籍被秦始皇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了。后来到了汉景帝时,封他的儿子刘余为鲁恭王,这刘余整一纨绔子弟,喜欢建造宫殿,在扩建自己的宫殿时,没打招呼就把孔子的故居给拆了,在拆的时候,忽然听到天上有金石丝竹之声,六律五音之美,结果就在一堵夹墙里面,发现了几十篇书本,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书,就把它们叫做科斗书。这些书被景帝藏到了皇宫里作为汉室秘藏,一般人根本看不到。到了魏初的时候,邯郸淳见到了这些书,才告诉大家,这是《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大家才如梦初醒,都很佩服他的学问。

邯郸淳这人不但会翻译,而且生性幽默,没事的时候编了一本书叫《笑林》,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集,被后世尊称为笑林祖师,所以相声界的祖师爷真不是张三禄老师,而应该是邯郸淳。帮人正本清源的事情也干了,有什么表示不敢想,别打我就行。邯郸淳的《笑林》后来也就仅存了29个故事,被鲁迅先生收入了《古小说钩沉》里。邯郸淳这人除了生性幽默,书法也是一绝,字写得很好,所以绝灭了。您也别灰心,字肯定是看不到了,但他写的文章也挺好。最著名的就是曹娥碑的碑文。说起这曹娥碑,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至尊地位,千百年来无出其右者。什么人能有这么大的名气?这个人叫曹娥,是东汉时期上虞皂湖乡曹家堡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他的父亲叫曹盱,是个巫师,善于“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盱等人在舜江上驾船逆潮而上祭祀和迎接潮神,这个风俗,主要是为纪念吴越忠臣伍子胥和文种,传说这两个忠魂死后被封为潮神,伍子胥为前潮,文种为后潮,祈潮可保一方平安富足。没想到江面突然风大浪高,曹娥的父亲曹盱不幸落水而死,尸体也被浪涛卷走。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话音刚落,衣服就沉入水中,她就在此处投江寻父,五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诗云:“一弄潮弦百感生,舜江之水泪涟涟。常恨不晓凡间事,误吞千古一人伦。”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