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 > 报恩般若地 > 惠能之孝与生俱来

惠能之孝与生俱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惠能之孝与生俱来

2018-04-15 作者: 洪三泰

惠能之孝与生俱来

惠能的父亲卢行瑫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北省北京西南郊)。Www.Pinwenba.Com 吧卢行瑫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被贬官流放在新州(今新兴县)为民,他居住在新州南13公里的夏卢村,后与瑯村女子李氏结婚。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惠能诞生。惠能三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挑柴买养自己的母亲。母爱在惠能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重视孝道历史悠久的国度里,对过去父母亲以及宗亲的追思,是超越时空而世代铭记的。惠能对母亲的爱,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挑柴去卖,赚些钱来供养自己的母亲,这种美德源于惠能的善根。柴火压在他的肩上,是沉重的。但他的心是快乐的。因为他深深地爱着母亲。爱父母的观念让年轻的惠能终日不知劳累。

肩上的柴火给人以温暖和光明,它燃烧的炽热和光亮也照开了惠能善良的心。惠能二十四岁了。有一天,他又在市上卖柴有一位客人买了他一担柴。那位客人让惠能把柴送到客店里去。

惠能在客店里听见另一位客人在诵经,惠能一听就开悟了。他问那人诵的是什么经?那人说是《金刚经》。又问:此经从哪里得到的?那人对他说:“我从蓟州黄梅县东禅寺听来的。这寺有一千多名门人。”那人还转告他忍大师曾对僧俗说的话“如果诵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还有一种说法是:惠能常到附近的金台寺听僧人诵《金刚经》,久而悟道。《金刚经》使惠能开悟,他燃起了向往佛学的无与伦比的热情。就像肩上挑的柴一样,一旦被点着了火,就会熊熊燃烧。惠能对佛学的炽热情怀,缘于听到有人吟诵《金刚经》。这就说明《金刚经》可以更直接地开启惠能的智慧之门。它简当而易行,少了些宗教教条。《金刚经》中的空观思想,特别能体现在其中宣扬“色空”、“六如“的二首偈文中。《金刚经》强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这本身就追求精神方面的超悟。也就是劝诫人归心于自性这一本体上,而不为物欲主宰和驱使,从而堕入烦恼中去。惠能的慧根被《金刚经》内在精神的圣火点燃,孕育并煽起惠能向五祖学佛的激情。

听说惠能要去拜见五祖,有位客人考虑到他家有老母亲要看养,远离有些困难,就给他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反映了不少真实情况:

惠能对佛教,尤其是对《金刚经》的渴求是强烈的。人们为之感动,慷慨解囊而资助他。我们无法描述当时的情景,但历史记载了十两银子的事,就隐含着曾经发生的感人故事。惠能出身贫穷,而且朴素诚挚,怎么会接受人家的十两银子呢?因为爱母是他的本质。无论怎么说,他都要抚养母亲,以尽自己的责任。十两银子是孝心和善心的联结,给予者是在做功德。惠能抚养母亲,也是孝心和善心的结合,是在做功德。十两银子不是小数目,要挑卖多少柴才能得到呀!但施舍者看重的是孝心和积善之心。对比起来,孝心和善心才是无价之宝。由此看来,当时人们显然理解到孝与善是相通的,是几千年来华夏子孙的美德所在。

与惠能一样的下层人物是平等和谐可亲的。这说明在唐代,佛教当时受大众欢迎。在买柴的队伍中,或者在柴市里,也就是在老百姓聚居的地方,佛教已经为相当部分人所知所乐意接受的了。佛教的本义不是远离民众的,更不是远离人心的,而是在民众之中,在民心之中,是直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直指人心的。即使是极平凡的人也是有佛经的。惠能在草野之中,在平民之列,是不引人注目的。但他的悟性一旦表现出来,就是不平凡的人,就是高境界的、纯真的极有智慧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