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是他呀!”武勉拍着脑袋,暗骂自己糊涂。
丁泽远是东江省大名鼎鼎的前辈新闻人,善于发掘商界新闻,九十年代发家致富的那些本地商界大佬,基本上都接受过他的独家专访。在他执掌《东江商报》的年代,是这份报纸最辉煌的时期,销量最高时曾突破二十万份,在商界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大影响力。
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丁泽远因身体状况欠佳,不得不卸任离开心爱的报社,转为从事其他较轻松的工作,数年后不幸病逝。虽然他的身影早已从新闻界消失,但他策划、专访的那些新闻作品却在业内拥有极高知名度。武勉记得当年在大学上专业课时,讲师曾专门介绍过丁泽远其人其事其文,因此留有印象。
而《东江商报》在丁泽远卸任后就每况愈下,新闻水平越来越差,销量年年大幅下滑,换了几任社长都无法挽回颓势,再加上受到网络新闻的冲击,处境日益艰难,最终沦落到半死不活苟延残喘的悲惨局面。
“咱们初次见面时,你说无论如何也要拯救本报,还说这是你先生的遗愿!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武勉恍然大悟。
浅柔低声道:“我先生在这份报纸上倾注了全部心血,离开之后也一直在关心它,为它的日渐衰落痛心……六年前,他去世的那一刻,我守在他身边,虽然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但我能看懂他的眼神……我知道,他最大的遗愿就是挽救这份报纸,让它重现辉煌……”
她说到这里,双眼略有些潮湿了,眸子里流露出深深的缅怀。
武勉一时无言,不知说什么好。
浅柔却打开了话匣子,娓娓告诉武勉更多内情。丁泽远逝世后,她陷入巨大的悲伤痛苦,加上当时还太年轻,自知无法承担任何重任,因此远走他乡到外省工作,之后成为《知己》杂志的主笔。
一晃六年过去,她终于逐渐走出了悲痛,也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和资金。而《东江商报》却陷入更加混乱的绝境,员工大量流失,连社长一职都无人愿意接手。于是浅柔主动返回珠州市,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并决心尽最大努力支撑这份报纸生存下去。
武勉听完后,又一次对浅柔肃然起敬。他认真的道:“袁总,我会竭尽全力帮你的。我向你保证,只要我在这里,《东江商报》就永远不会倒闭!”
“谢谢你,小武。”浅柔展颜一笑,望着武勉的眼神充满感激。
武勉很想继续和她聊下去,深入了解她的整个内心世界。比如丁泽远的年龄比浅柔大的多,这段感情是如何产生的?还有,丁紫妮居然是丁泽远的妹妹,但外界似乎无人知晓,这又是怎么回事?
但浅柔却突然岔开了话题:“对了,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老王今天上午出了车祸!”
老王就是武勉刚才一直联系不上的编辑。他脱口而出道:“难怪,我打老王的手机怎么也打不通。他伤的很严重么?”
“我去医院探望过了,他右腿骨折,其他倒没有大碍,不过要请一个月的病假。”浅柔蹙眉道,“两个编辑只剩下一个,要是请不到人填补,从今晚开始我们就要忙的够呛了。”
“纠正一下,不是只剩一个,是连半个都没有了!”武勉把自己和段宇之间发生的事陈述了一遍,告诉她另外一个编辑还有两个记者也都不在岗位上了。
浅柔听完大吃一惊,显得又焦急又不满:“段宇怎么这么糊涂?根本就不该批准他们三个人出差请假嘛……不行,我这就问问他是怎么回事?”
“不用问啦,我看段宇也是没法子嘛。”出乎意料的是武勉反而表示理解,将各人的情况逐一进行分析。辞职的编辑是早就想走了,之前就吵嚷过说一天都不想多呆,段宇不批准也没用。另外两个女记者一个是家里有急事,想来段宇心软就批准了;还有一个是出差去替大客户擦鞋,也是无法推辞的重要任务。
他之所以替段宇辩护,当然不是想以德报怨,而是经过仔细盘算的结果——段宇既然敢这么做,肯定是事先想好了充足的理由,等浅柔查问时必定能答的滴水不漏,令她相信他绝对不是故意为之。
既然如此,武勉心想倒不如将计就计,反过来主动替段宇辩护。他估计段宇要说的差不多就是这些理由,现在由他抢先说出来,等段宇自己再说时,浅柔听起来的感觉就会差很多。这是第一。第二,这种为情敌辩护之举,最能显示一个男人的宽广胸襟,在浅柔心里肯定会有加分作用,更加反衬出段宇器量狭窄。
“小武,你这人真是……唉,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你才好。”浅柔果然露出歉意和欣慰并存的复杂眼神,接着又像小女孩一样无助的望着他,“现在就剩咱们两个人了。明天的版面……你说能忙的过来么?”
“是啊,我也担心忙不过来。”武勉苦着脸,“唉,刚一上任就遇到这天大的难题,愁死我了。”
但浅柔嘴角反而浮现出浅浅的笑意:“再大的难题,你也一定有办法解决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