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后,戏曲越发兴起,唢呐也越发受到重视。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更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
到了近现代,唢呐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现在很多地方,婚丧这种大事,都还会请唢呐师傅过去吹。
在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很多流行乐曲,影视音乐,都会将唢呐吸收进去。
一来是传统的,民族的,二来就是千年来对唢呐的传承,唢呐演奏的技艺已经非常的纯熟高超。
最典型的就是唢呐的名曲《百鸟朝凤》。
用唢呐的声音和旋律,吹出百鸟和鸣的奇景。
这首曲子非常难学,积年累月之后,很多人都不一定能吹出百鸟和鸣的感觉。
所以,虽然唢呐并非我们中国人创造的乐器,但是我们却是将唢呐保护传承发扬最好的人。
所以现在唢呐已经完全成为民乐的代表之一,也是理所当然的。
……
苏十三准备了一会,调整了状态,便在直播间将自己要吹奏的曲子,说了出来。
“风神没说我们要演奏什么曲子,那我们就自己选了。我接下来要吹奏的是霹雳唢呐神曲之一的《日出峨眉》。”
“这首《日出峨眉》是霹雳一姐练峨眉的武戏主曲,很多人都听过。原曲是协奏,唢呐在中间,除了唢呐之外,还有鼓琵琶等乐器,整首气势雄浑苍莽,如大河滔滔,万里奔流,百折千回,依旧中流壮烈。”
“现在我单独用唢呐吹响全曲,结果如何,就让大家评判吧。”
说的很清楚,言辞也很真切。
陈清风微笑着看着这苏十三一字一句说完,然后郑重的吹响了唢呐。
“呜哇……”
唢呐的音色乍听之下,很不舒服,像是猫叫春、小孩子哇哇大哭。
很多第一次听唢呐的人,或者不常听唢呐的人,就皱起了眉头。
不过,当第一声破空之后,第二声第三声,将旋律展开,唢呐的声音连成一片,这些人的眉头便也跟着舒展起来。
这个时候,再去听苏十三的唢呐声,就觉得,这声音如冬夜里从遥远的北方,吹来的寒风,猎猎有力。
已经完全没有了猫叫春、小孩子娃娃大哭的印象。
而且苏十三在起初的时候,对唢呐的处理很好。
他没有一开始就选择将唢呐的音色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是悠然而起,渐渐走高。
这就让人很舒服了。
其实本来的《日出峨眉》,开始是有低密的鼓音打头的。
鼓音清脆,加上又轻密,连绵起来,循序渐进,这样就很好的能让人听下去了。
现在苏十三全程赤条条的唢呐,要吹出让人可以听下去的感觉,难度比之原来,就高了许多。
不过,这曲子他吹了几年了,这些处理,还是很妥当的。
“呜哇……”
苏十三尽情的吹奏着唢呐,渐渐就到了《日出峨眉》的高氵朝。
本来平滑渐进的唢呐之声,忽然间就升高了一大截。
顿时,就让大家齐齐一愣。
然后,身心都被吸引。